希特勒曾經的私人別墅,每年只對外開放不足6個月

2019-10-24     沙漠玫瑰Rose

這是一片足以令人意亂情迷的土地。

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德國東南部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小鎮,位於慕尼黑東南方向,車程約3小時,距離薩爾茨堡約40分鐘。這片神奇的土地有著德國最美麗的自然風景,也孕育了無數才華橫溢的巴伐利亞人。曾經的「瘋子」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就是建造新天鵝堡的那位悲情國王,正是沉醉於這裡的美景,不惜用大片肥沃的土地從奧地利手中交換,這也直接導致了他被議會架空。這塊土地上的又一個瘋子——希特勒,他的秘書為了給他慶祝50歲生日,不惜動用巨資,在這裡為他修建了山間別墅。

環繞著這座小鎮,有阿爾卑斯山脈德國境內第二高峰瓦茨曼峰(Watzmann)耶拿峰(Jenner),國王湖三湖(Koenigssee,Obersee,Hintersee),魔法森林(Zauberwald),鷹巢(Kehlsteinhaus,Eagle's nest),鹽山(Obersalzberg)等,可以說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許多人來到這裡都是前往國王湖、魔法森林或者耶拿峰,一山一湖,體驗不同的景色。而這片土地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位於鎮中心東北方向5公里,希特勒的山間別墅——鷹巢。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為創作《我的奮鬥》第二卷,希特勒來到湖光山色的巴伐利亞,並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地方。他的手下馬丁·鮑曼為了討好,下令在海拔1834米的kehlstein山頂建造了一座別墅,耗資六千萬帝國馬克,歷時13個月,作為希特勒50歲的生日賀禮。

別墅最初設計為希特勒接待正式客人所用,但可笑的是,希特勒是個恐高的人。但這並不影響他對這座別墅的喜愛。希特勒曾親自設計了一些家具,經常和情婦愛娃來此度假,心情好的時候甚至會創作油畫,難怪人說瘋子和藝術家僅一線之隔。這座度假別墅逐漸成為了納粹德國僅次於柏林的第二個政治中心,希特勒在這裡接待過許多國內外重要賓客,還在此簽署吞併了自己的祖國——奧地利的軍事命令,許多侵略和屠殺大計都在此策劃,他最後的戰敗歲月也是在這裡度過的。

歷史照片(本圖來自於網絡)

歷史學家曾說:希特勒一手握著世外桃源般的鷹巢,一手控制著如死亡工廠般的奧斯維辛——他絕對是個人格分裂的瘋子。

這座豪華別墅在二戰結束前並不為人所知,直到戰爭結束後才被媒體公之於眾。英國記者瓦德·普利斯在戰後報道中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對,我曾經說過第八大奇蹟有五十多個……因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國徽上有一隻老鷹,便將其取名為「鷹巢」(Kehlsteinhaus,Eagle's nest)。

牆上海拔1834米的標誌

電視劇《兄弟連》的最後一集中,看到了鷹巢的結局:1945年帝國殘陽,希特勒在柏林的地堡里自殺之後,命令納粹把這裡作為決戰之地,可大勢所趨,美國101空降師的部隊兵不血刃就占領了這裡,大兵們也把這裡洗劫一空,不僅喝光了酒窖里的葡萄酒,還把銀餐具「打包」帶回了美國。最終它也沒能逃脫被盟軍轟炸的厄運,只留下希特勒的禮賓所、地堡和茶廳。1952年,為避免納粹殘餘勢力盲目崇拜,美方要求巴伐利亞拆毀故居,但直到1996年才徹底清除完畢。

鷹巢重新向遊客開放,最喜歡這裡的卻是美國人,尤其是那些參加過戰爭的美國大兵和他們的後代。所以,鷹巢接待最多的遊客也是來自美國的旅行團。曾參與二戰的83歲美國老兵瓦爾德曼,也不捨得壯麗景致被雪藏:「你實在不能夠將這裡藏起來,這兒一定要搞好旅遊。」

遊人在山頂上遠眺壯麗的阿爾卑斯山區風景,仰觀飛鳥翱翔,不僅可以俯瞰國王湖和對面的耶拿峰,天氣晴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奧地利的薩爾茨堡。

而我的鷹巢經歷卻一波三折,由於山路過於險峻,每年鷹巢只在5月底-10月中旬對外開放,這期間如果天氣惡劣同樣也會關閉。我分別在2011年10月初和2016年6月中旬來過貝希特斯加登兩次,第一次山下下雨山上下雪,第二次暴雨傾盆,全都吃了閉門羹,第三次開車來到貝希特斯加登的時候同樣也一直在下雨。我特意預訂了離鷹巢不遠的民宿,在前台辦理入住手續時候「忿忿不平」的說為了鷹巢我都來兩次了,前台小哥樂的直不起腰來,說「這是很常見的事兒」。

我所住的民宿式酒店

遊客若想一探希特勒當年的老窩,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鷹巢交通不便,非自駕從貝希特斯加登火車站出發,乘坐838路公交車(拜仁州票或免費公交卡都可用),在第5站Dokumentation下車。但這裡不是鷹巢,而是鷹巢的售票站,在這裡換乘鷹巢自己的大巴車,票價18歐/人,只按照座位數售票,大巴車沿盤山公路向上爬行,抵達鷹巢正下方的售票處,預約回程的時間,大約預留1-2小時。如果選擇自駕車,在Dokumentation有鷹巢自己的停車場,把車停到這裡再換乘鷹巢的大巴車。上山的路異常險峻,私家車是不允許上山的。

前往鷹巢的停車場

從到達貝希特斯加登的時候我就一直在祈禱:可別再下雨了,第三次來就讓我上去吧!然而到了第二天早上雨還是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山區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到了早上9點多雨終於停了,我這次的運氣非常好,從民宿出來時候已經雨過天晴。

我住的地方離鷹巢大巴站開車只要2分鐘,買了9:45上山的票,登上了大巴車。

大巴車坐滿一車就發一班,很快。大巴向山上開去,我坐在車上低頭沉思:想了8年的地方,這次終於成行了。坐在我對面的一位美國遊客以為我山路暈車,還關切地問我哪裡覺得不舒服了?

透過車窗向外望去,阿爾卑斯山間的風景一點點展現

上山的道路並不直接通到別墅,而是到達海拔1700餘米的一個平台,在入口旁邊的小房子預約下山的時間,由工作人員在車票上蓋章。

抬頭仰望,別墅就在山巔

先穿過一條約130米長的幽暗的隧道,這條隧道是1938年就已經修建完成的,從堅硬無比的花崗岩中鑿穿,行走在其中,一股陰森之氣撲面而來。

從隧道盡頭到別墅的124米,還需要再換乘一部「黃金電梯」。這部電梯也是當年為了別墅特意修建的,鷹巢對外開放時重新加以改造,一次可以容納53人,經過41秒將遊客送到鷹巢內部。

其實,我早就知道別墅裡面已經什麼都沒有了,畢竟那是一段並不光彩的歷史。而且對於歷史迷或者戰爭迷來說,很可能會感到失望。但總就是有那麼一個心結,8年來一直藏在心裡。即便沒什麼二戰情結,也值得上來看看,因為,天氣晴好時候的阿爾卑斯山真的很美。

在山上的觀景平台俯瞰別墅

鷹巢所在的地方是貝希特斯加登地區的第三高峰,環視德國、奧地利的風光,俯瞰天下的君王之氣,視野開闊,景色優美。

另一側的國王湖

山頂的小屋已經被改成了一家餐廳,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墨索里尼曾經贈送給希特勒的大理石壁爐也在裡面。

在一側的走廊里有一些關於鷹巢歷史的展覽。

小屋對面的山頂上豎起一座十字架,祭奠在戰爭中逝去的將士們。

山頂還開發了幾條徒步路線,喜歡徒步的朋友可以嘗試爬一下,走不遠就能看到路邊的石頭上印有奧地利的國旗。

Tips:

1、交通:自駕:至Dokumentation停車場,公交:從市中心車站乘坐838路公交車,第5站Dokumentation站下車,無論是自駕還是公交都只能換乘專門的849路公交,不允許任何私家車自行上山。

2、開放時間:每年5-10月,遇雨雪等極端天氣會關閉。

3、專線巴士+電梯票+門票價格:往返18歐元/人,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

4、建議遊覽時間:1-2小時。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OvO_m0BMH2_cNUg4I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