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女人,為參加革命的丈夫獨守了一輩子

2019-09-20   軍中三劍客

鳳凰 軍科人

《馬桑樹兒搭燈台》,是原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的賀捷生部長最愛聽的一首家鄉民歌。她說每當聽到這首歌,思緒仿佛就飛到100多年前,回到她堂叔賀錦齋和堂嬸戴桂香的身邊。

賀錦齋比賀部長的父親賀龍小5歲

是賀龍的堂弟

1916年,賀龍拉起隊伍打游擊

三年後,剛滿18歲的賀錦齋

毅然決定加入賀龍的隊伍

臨行前

家裡唯一要求是先把婚結了

等他娶的那個姑娘

名叫戴桂香

他們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新婚不到一個月

賀錦齋就離開家鄉

踏上革命征程

一走就是整整10年!

10年里

他跟著賀龍

東征西討、奮勇殺敵

立下許多戰功

南昌起義時

已是國民革命軍最年輕的師長

他指揮部隊攻占鼓樓

全殲守敵

把紅旗插上了南昌城頭

1928年3月

賀錦齋隨賀龍回到家鄉

領導了桑植起義

這對分別10年之久

夫妻終於團聚了

相伴的日子裡

他們一起勞動,一起唱歌

賀錦齋就改編了這首

《馬桑樹兒搭燈台》

他對妻子說

我把歌詞里的「男人去經商」

改成了「去當紅軍」

你要是想我時就唱吧

唱到革命勝利了

我就回來了

......

1928年9月8日

紅四軍在石門泥沙鎮

遭到敵人的包圍襲擊

已是紅四軍第一師師長的賀錦齋

為掩護賀龍主力部隊突圍

率領警衛營和手槍連奮勇衝殺

激戰中不幸中彈

壯烈犧牲,年僅27歲

直到1931年的一天

戴桂香在小河邊洗衣服

遠遠地看見幾個紅軍戰士

抬著一口棺材向她走來

她像被雷擊了一樣昏了過去

手中的棒槌啪的一聲

掉到了河裡……

戴桂香把賀錦齋埋在了

離家不遠的地方

為的是開門就能看得見

那是一座普通的墳塋

但在桂香的心裡卻是一處聖地

她幾乎每天都要去墳前坐一坐

和他說說話

告訴他身邊發生的事兒

唱一唱丈夫為她改編的

《馬桑樹兒搭燈台》

每去一回

她都要摘幾片

馬桑樹和燈台樹的葉子

帶回家放在枕邊

那不是普通的葉子

那是賀錦齋送給她的相思情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

家人多次勸她改嫁

她都一再拒絕

她守望著送錦齋出征時的那條山路

哼唱著錦齋教她的這首山歌

期盼著革命勝利的到來

1995年

孑然一身的戴桂香寂然離世

人們在她家發現兩隻木箱子

裡面全是滿滿的

馬桑樹和燈台樹的葉子

她只和賀錦齋生活不到4個月

卻為他守寡67年!

67載冬去春來

67個春暖花開

67年的執著守望

那是一種信仰、一句諾言

守望的是初心不改、信念如磐

守望的是祖國蒸蒸日上、滄桑巨變

戴桂香雖沒有等到丈夫歸來

卻看到了丈夫投身革命時

追求的理想終於實現

「吾將吾身交吾黨,

誓為人民滅豺狼」

她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因為她代替丈夫看到了

他為之獻身的新中國

看到了老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

血雨腥風的年代

賀氏家族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烈士

多達2050人

賀氏本家就有109人

1935年11月19日

賀龍率領紅二六軍團

從桑植出發開始長征

從那以後

賀龍就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賀部長說

其實父親很想念老家

很想見見鄉親們

跟他們說幾句話

但他實在是無法面對那麼多

失去親人的父老鄉親

建國後,家鄉人給賀龍寫信

找他們的孩子、兄弟、丈夫

每次讀到這些信

賀龍都會潸然淚下

鄉親們卻從沒來首都找過他

他們心裡清楚

這個從戰場上走出來的開國元帥

一家老小為中國革命做出的犧牲

比他們的更多,更大!

不止是賀錦齋一人

作為革命家庭

賀捷生部長一家

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

賀部長的爺爺賀仕道

遭當地土匪襲擊壯烈犧牲

十五歲的叔叔賀文掌

被敵人用蒸籠活活蒸死

小姑賀滿姑被反動派抓去凌遲處死

大姑賀英、二姑賀戊妹

在掩護部隊撤退時英勇犧牲

殘暴的敵人割下兩姐妹的頭顱

掛在桑植城門示眾

也不只是賀氏家族

不知有多少革命先輩

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回望歲月,多少等待

成了陰陽兩隔的思念

不忘初心,多少相思

化作馬革裹屍的淚海

每當唱起這首歌

就點亮了我對無數先烈們的深切懷念

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期待!

賀部長在長征路上出生

在戰火硝煙中成長

從小經歷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



在軍科工作的歲月里

她十年寒暑、紮根紅山

三更燈火、矢志科研

為當代中國軍事百科事業

做出了重要貢獻

退休後,仍孜孜不倦地

從事研究和創作

並致力於關心

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



在她心裡,始終有一個信念

就是要把記憶里的

崢嶸歲月書寫出來

把父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

家國情懷書寫出來

把傳承紅色基因、

擔當強軍重任的歷史使命

扛起來傳下去

要讓後人們都知道

我們的紅色江山

因何而來,來之不易!

今天,我接過了

賀部長執過的接力棒,

沿著她當年走過的足跡,

走進了忠誠為魂、創新為要、

勝戰為本的新軍科,

走進了忠誠、為戰、創新、奮鬥的

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

我決心不忘前輩披肝瀝膽

英烈向死而生的革命初心

牢記傳承紅色基因

擔當強軍重任的崇高使命

在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這個崗位

書寫好我軍紅色家譜

迸發軍旅人生的火熱激情

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

讓紅色江山如先輩所願

永不褪色、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