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俗系列紀錄片之
涼州社火由
甘肅創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中國甘肅網
聯合攝製
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
全市將廣泛開展
「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活動
2020年2月涼州區城鄉社火展演
社火展演
讓春節熱鬧非凡
讓年味濃濃……
楊若冰 先生 涼州區文聯副主席 作協主席
關於社火的形成在涼州民間有個傳說,據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次楚國和齊國交戰,楚莊王被齊國的軍隊圍困到一座城裡,不得突圍,楚莊王想了三天三夜,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把自己裝扮成了春官老爺,然後把其他的文武大臣軍隊等,裝扮成了我們今天社火隊伍中所看到的各個角色,然後打開城門,敲鑼打鼓,邁著舞步,從容而出。
李元輝 先生 武威文史學者
涼州民間傳統社火隊的結構一般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春官老爺」。第二部分是鼓樂隊。第三部分是天公和天母,象徵著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第四部分是腰鼓隊和秧歌隊。第五部分是大頭隊,也叫和尚隊。接下來就是百色隊,它是由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們進行傳統表演,最後一個部分叫做「膏藥匠」,他祝願涼州人民驅瘟散疫、幸福安康。
涼州社火
作者:武建東
旗開社火鬧陽春,鑼鼓喧天歲又新。
盛世景光真爛漫,豐年裝扮自精神。
高蹺踩出康莊步,旭日推來盛世輪。
喜氣無窮出方寸,千紅萬紫共繽紛。
涼州社火介紹
涼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曾是中國第三大城市。千百年來,涼州璀璨的民俗文化在歲月的變遷中孕育而出,成為絲路文化融匯的結晶和典範。
涼州社火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武威最具有傳統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它是融合裝扮、造型、技巧表演的傳統民間藝術,通過豐富的動作和活潑的表演形式,讓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蘊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涼州社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彙集了民間各種社火的精華,除了社火常有的舞龍、耍獅之外,涼州社火里的春官老爺、蠟花子、船姑娘,膏藥匠、高蹺等,更是具有西北獨特的表演方式。這種來自於古涼州的傳統民俗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相傳在宋朝初年,涼州社火就已形成。隨著歲月的流逝,經朝歷代,社火這種娛樂慶典活動由宮廷傳入民間,逐漸形成巨大的民俗禮儀活動。
每年春節,在涼州大地上,社火歡慶的鑼鼓聲伴隨著送暖的春風,為鄉村和城鎮增添了濃濃的年味。正月初六,正是年味十足的時候,各鄉鎮的涼州社火就開始陸陸續續鬧了起來。其場面宏大、裝扮艷麗、形式多樣,充滿了鄉鎮的民俗特色。敲鑼打鼓的社火隊會走進每一位村民家,為他們高唱吉祥的賀詞。作揖、拜年、祈福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重要儀式。春官老爺健步作揖,三步一拜,凡是本家人遇到,都馬上恭敬的彎腰還禮。走進家門,這家主人就為每一位賓客敬上美酒,送上糖果。孩子們穿著新衣裳,在旁邊蹦跳歡呼,每一個圍觀人的臉上都充滿著樸實真誠的笑容。那是鄉村的年味最幸福美好的自然流露,也是久居都市的人難以體驗的一種安逸感。
到正月初八的時候,涼州城內早已集結了各個鄉鎮的社火展演隊伍,他們帶著新春的問候和祝福,為市區人民帶去了一場民俗風味濃厚的春節文化活動。排列整齊的隊伍貫穿城區南北,各具風格的花車為城市增光添彩,精神抖擻、風趣幽默的表演彰顯著城市活力,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城區街道兩側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是文明有禮、井然有序,盡顯人文之城的魅力和風采。
涼州社火源遠流長,留下了許多歷史典故,「王城堡的社火重打一上來」這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反映了涼州人民團結和諧的優良傳統。涼州社火中最為壯觀、最具特色的表演是四壩鎮的「攻鼓子」。它融合了腰鼓的靈秀和太平鼓的渾厚,更顯洒脫與豪邁。從它的化妝到表演,都給人以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美感,具有強烈的西部特色。傳統的攻鼓舞一般由20人組成,打法變化萬千,氣勢恢宏,使觀者更能感受到西北人的豪放與洒脫。
在社火表演結束後,大家集中在一個最為開闊的場地,卸掉身上厚重的裝扮。鄉村裡,各家各戶都端來了豐盛的飯菜。村民們團團圍坐,談天說地、吃菜划拳,不亦樂乎。他們臉上洋溢著對迎接春天期盼豐收的最真誠的喜悅。
時代在發展,武威社火這一種民俗文化卻從來不曾衰落。相反,一些年輕人由於對傳統民俗文化社火的認知,也自覺地加入社火表演隊伍。他們的加入讓優秀的涼州社火文化繼續得到傳承與發揚,讓傳統社火隊伍更有活力,更有力量!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這份質樸而又獨特的涼州文化韻味。
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 。涼州社火以其龐大、壯觀、豐富的表演形式,成為武威民俗風情的亮點。每年涼州社火展演活動,對於建設文化旅遊名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也展示了涼州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了熱情好客的涼州人民勤勞致富、幸福和諧的生活狀態。彰顯歷史文化名城,人文之城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