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柳亞子的詩詞唱和

2020-04-09     團結報黨派e家

《和平鴿》與《浣溪沙》

在毛澤東的詩詞中,目前公開發表的唱和詩詞,只有屈指可數的六首。這六首詩詞是分別唱和三位作者的詩詞作品,這三位作者中有文壇泰斗郭沫若、毛澤東的少年同學周世釗,另外還有一位就是南社領軍人物、民革和民盟先賢柳亞子。一般的唱和詩,都是毛澤東當場奉和或者時隔幾天後寫就的,但是單單有一首唱和詩詞卻是在漫長的一個月之後,毛澤東才有了詩詞的聯唱,這是為什麼呢?

《保衛世界和平》郵票

1940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攻占了法國巴黎,法西斯殘忍地摔死了畢卡索鄰居的孫子,還用刺刀把鴿籠里的鴿子全部挑死。畢卡索安撫著老淚縱橫的鄰居,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出一隻和平鴿。從此,畢卡索的和平鴿就誕生了。1949年,畢卡索又把筆下的和平鴿獻給巴黎世界人民和平大會。此後,許多國家採用這一圖案並發行了郵票。1950年9月,畢卡索為了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又畫了一隻鴿子獻給世界和平。世界人民把和平鴿作為和平、聖潔的象徵而傳於世,表達了全世界人民嚮往和平、期盼幸福的心愿。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年,神州大地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新中國成立初期發行了《保衛世界和平郵票》,圖案是採用西班牙現代繪畫大師畢卡索筆下的和平鴿。

芭蕾舞劇《和平鴿》劇照

世界需要和平,新中國也呼喚和平。新中國的《和平鴿》舞劇也「翱翔」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的舞台上。1950年10月4日和5日連續兩個晚上,隆重演出了由民盟先賢歐陽予倩編導的新中國第一部現代舞劇《和平鴿》。這是一部鮮明地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劇目。

歐陽予倩是湖南瀏陽人,著名戲劇家兼演員,中國話劇藝術的開拓者和戲劇運動倡導人。歐陽予倩早年在日本明治大學、早稻田大學求學,辛亥革命後歸國,抗戰時期到了桂林。1945年,歐陽予倩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奔走國是,關注民生。作為一名藝術家,歐陽予倩一開始沒有公開民盟的政治身份。後來,民盟廣西支部的主委徐寅初說,歐陽予倩名氣大,還是公開好。沒想到,歐陽予倩的民盟身份公開以後,他的廣西藝術館館長的職務就被免去了。據說白崇禧有一次回桂林,見到前去歡迎他的歐陽予倩,就問:「歐陽先生,你有什麼好戲給我們看?」他還是把歐陽予倩當藝術家看待。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歐陽予倩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著有話劇劇本20餘部。1950年,為了響應「斯德哥爾摩和平大會」的號召,歐陽予倩反對戰爭,珍愛和平,以院長身份進行了積極的倡導和主持,與舞蹈家戴愛蓮、吳曉邦、作曲家章彥等合作編導了芭蕾舞劇《和平鴿》,由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出,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藝術創作活動,更是一次深刻的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活動。

在舞台下面,端坐著一位戴著眼鏡留著花白鬍子的長者,他連續兩個晚上都在津津有味地觀看這部新中國的現代舞劇。這位老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柳亞子。舞台上飛翔的和平鴿,讓他禁不住聯想到當時爆發的韓戰,美帝國主義組織所謂的十六國聯軍出兵朝鮮,甚至把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的鴨綠江邊。怒火中燒的柳亞子禁不住題寫一首《浣溪沙》。

浣溪沙

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出《和平鴿》舞劇,歐陽予倩編劇,戴愛蓮女士導演兼飾主角,四夕至五夕,連續在懷仁堂奏技。再成短調,欣賞讚美之不盡矣!

白鴿連翩奮舞前。工農大眾力無邊。推翻原子更金圓。

戰販集團仇美帝,和平堡壘擁蘇聯。天安門上萬紅妍!

毛澤東與柳亞子的交往

柳亞子,江蘇吳江人,生於1887年。原名慰高,天資聰穎,12歲時已能做五七言舊體詩,寫萬言史論文章。其文採風流,做派倜儻,早年已見端倪。

1949年,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會見柳亞子。

柳亞子與毛澤東的交往緣於以文會友。1926年4月,毛澤東出席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提議,在上海辦黨報,請柳亞子主筆,這個提議在會上得到通過。其時他們二人還沒有見過面,一個月後,在廣州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柳亞子與毛澤東初次見面,結下「飲茶粵海」之誼。從此,中國現代史上增添了一段長達30年之久的毛柳交誼、詩詞酬唱的佳話。

1941年,由於與蔣介石的持續衝突,譴責蔣介石製造反共的「皖南事變」,拒絕出席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柳亞子被開除了國民黨黨籍。

1944年,柳亞子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第二年被增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時近抗戰勝利,民盟在國內政局中扮演著重要的政治角色。

毛澤東、柳亞子的身份,使兩位交誼以及詩詞唱和既有文化內涵,也有政治意義。兩人詩來詞往所傳達的信息,不僅能使人領略共產黨領袖人物的文韜武略和俊逸雅興,也能體悟一代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在中國政界舉足輕重的影響。

1945年8月,毛澤東、柳亞子在重慶第二次相會,轉瞬已是19年的滄桑,兩人詩興大發,即互贈詩作。柳亞子將詩贈給毛澤東後,向毛澤東索詩。「飲茶粵海」之舊事,續上了「索句渝州」的詩篇。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柳亞子出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1949年2月,毛澤東電邀柳亞子赴北平共商建國大計。3月25日晚,毛澤東在頤和園益壽堂舉行宴會,柳亞子應邀出席。然而,過了3天,3月28日夜,柳亞子寫詩一首,表達了自己退隱之意,這就是有名的《感事呈毛主席》。毛澤東看到柳亞子的詩後,覺察到柳亞子的言外之意。4月29日,毛澤東採取詩詞唱和的形式,給柳亞子和了一首情真意切、哲理深遠的七律絕唱。

以下即是兩人的唱和詩。

感事呈毛主席

柳亞子

開天闢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毛澤東作《浣溪沙》唱和柳亞子

時隔一年,在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日子裡,在觀看舞劇《和平鴿》之後,興致勃發的柳亞子即席填詞一首,表達自己熱愛和平、反對侵略的強烈願望。但是柳亞子的這首《浣溪沙》,呈送給毛澤東,毛澤東卻沒有立刻給予酬唱應答。

原來此時雖是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慶祝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歡樂時刻,但毛澤東的內心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1950年9月,美國糾集十五國軍隊,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對朝鮮發動軍事進攻,向圖們江、鴨綠江逼近,直接威脅我國東北的安全。面對韓戰,是出兵參戰、抗美援朝,還是隔岸觀火,被動的尋求和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會議上,也是意見不一,有人提出,國內戰爭剛剛結束,虛弱百廢的經濟正待建設。如果參戰,將會影響新建立的國家。確實,當時中國軍隊同美軍的實力相差太遠,美國的鋼產量達到8700萬噸,而中國只有61萬噸;美國軍隊一個軍有3000門火炮,我們的每一個軍才有500門火炮。

面對這種情形,毛澤東硬把自己關了起來,度過了七個躊躇再三的不眠之夜。在經過反反覆復的考慮之後,從不信邪的毛澤東下定決心,發布了讓整個世界震驚的命令:出兵援朝,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發布《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10月19日,在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帶領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到達朝鮮前線。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第一仗在哪裡、怎樣打,在地圖前,毛澤東沉浸在審慎和縝密的思考中。毛澤東果斷地選在了朝鮮西北部的妙香山,入朝作戰的第一仗就在這裡打。不到一個月,11月6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從前線給毛澤東發來捷報,在妙香山殲滅敵人15000人,在定州、積香山、新興洞、妙香山等地擊敗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偉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放下了這張沉甸甸的前線捷報,略有閒暇的毛澤東,翻閱文件,又讀到了柳亞子一個月前欣賞讚美歌舞劇《和平鴿》所作的詞作,也就是這首《浣溪沙》。在這首詞中,柳亞子讚美了工農大眾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是英雄無敵的,又反映了仇視美帝的精神;毛澤東在吟詠柳亞子這首詞的同時,又聯想到柳亞子多年來同蔣介石反革命行徑做堅決鬥爭的屹然獨立的骨氣,深為柳亞子的愛國熱情和其對時局愛憎分明的正義精神所感動。毛澤東興奮無比,詩興頓生,便揮毫填下了這首步柳亞子原韻的和詞。

浣溪沙

顏斶齊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無邊。而今一掃紀新元。

最喜詩人高唱至,正和前線捷音聯。妙香山上戰旗妍。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86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題為《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後又收入1996年9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題目改為《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詞中熱情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通過讚揚柳亞子先生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反對美帝的革命精神,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人士團結和睦的氣氛,抒發了毛澤東歡慶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初戰告捷的喜悅之情。這首和詞在自然平易的語言中表現出毛澤東的博大胸懷,主題重大,境界高遠。

「顏斶齊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無邊」,在和詞中,一生追求光明和民主,做人做事不拘小節的柳亞子,向來傲視權威,毛澤東由柳亞子而聯想到了戰國時期一個叫顏斶的人。歷史故事給毛澤東的啟示,在舊中國,執政的國民黨政權要其他政黨都依順於聽命於它的政治主張,而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卻共同堅持反對獨裁,與國民黨的鬥爭多年未息。只有在新中國,那種顏斶和齊王之間的對立狀態才一掃而光。

妙香山

更讓毛澤東欣喜的是民主人士柳亞子對美軍的聲討,對中國人民的力量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熱情讚頌。恰逢國內各民主黨派共同發表了一個《聯合宣言》,鄭重宣布:堅決擁護志願軍反對美國侵略者的鬥爭。正是有著大敵當前,中國人民的團結,新中國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的肝膽相照、和衷共濟,才取得了妙香山大捷,開闢了歷史的新紀元。

一首小詞,於平易之中,寄寓遙深,表達崇高興會,實在是發人深省。善於從眼前景物,穿織寥廓時空,寫出了歷史感,給正反黑白以鮮明對比的評價,歌頌了革命勝利,讚美了民主新生。

和平鴿的翱翔、妙香山的佳音、浣溪沙的聯唱,仿佛在毛澤東胸中奏出一曲歡愉的交響樂曲。在唱和之中,豈止酬唱風雅,實則於輕描淡寫中,唱出了有關國家命運、人類前途的大主題。

從中國天安門高高飄揚的紅旗,到朝鮮妙香山迎風招展的戰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各民主黨派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呈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氣象。一盤散沙,任人宰割的歷史,在從此站立起來的中國,一去不復返了。(穆軍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CBnX3EBfwtFQPkdKu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