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的「五句經典」

2019-07-30     天外格調

脾常不足,飲食易傷;

肺常不足,風邪易侵;

腎常不足,腎精未成;

肝常有餘,肝風內動;

心常有餘,心神易驚。

接下來,要細細解釋一下這5句話。


1、脾常不足,飲食易傷。

積食腹瀉,是兒科的多發病和常見病,中醫認為是脾胃的問題,緣起是小朋友吃飯沒有饑飽,好吃就吃得多,脾胃負荷過大,導致積食發熱或脾虛泄瀉。

從脾胃論治的思路,就是百病都可以先從脾胃調理,脾胃運化為後天生化之源。

在臨床中常用的手法就是補脾經和清胃經。


(圖為清胃經)

2、肺常不足,風邪易侵。

小兒呼吸系統疾發病排第一,肺為嬌髒,為風邪易侵,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外感的主要原因還是寶寶「肺常不足」所致,所以呼吸系統疾病最常用清肺經這一手法,咳嗽有痰,只管清肺。


(圖為清肺經)

3、腎常不足,腎精未成。

腎代表先天,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腎虛久瀉、遺尿、虛喘常常需要補腎,常用的手法是補腎經和揉二人上馬。


(圖為二人上馬)

4、肝常有餘,肝風內動。

肝為將軍之官,管的事多,主謀慮,小兒易哭易鬧為主要表現,所以小兒推拿多用清法,如山根見青,為肝有風熱,先辨虛實,實者用平肝法,虛者用補腎法。


(圖為清肝經)

5、心常有餘,心神易驚。

小兒容易受驚,民間多有叫魂術,「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小兒受驚易發熱、易哭鬧,聽見聲音容易驚跳。但心經不易動擾,害怕動了心火,所以臨床常用清天河水和搗小天心代替清心經。


(圖為清天河水)


手護頤朵公眾號期待你的關注,

期待與每個關注小兒推拿的你,

一起見證更好的小兒推拿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AvrXmwBUcHTFCnfj7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