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後隕石再次墜落,能找到隕石嗎?爆炸角度高,尋找難度大!

2020-09-02     科技數碼睿泙

原標題:1976年後隕石再次墜落,能找到隕石嗎?爆炸角度高,尋找難度大!

2019年10月11日0時16分左右,一顆火流星划過天際,瞬間天空亮如白晝。根據火流星軌跡分析,此次流星軌跡的末端大約位於東經122.9°,北緯44.3度,位於吉林松原市西南方向約150公里左右的無人區。流星常常有,但如此規模的火流星卻不常有,會不會有隕石掉落地面?為什麼這顆流星會在空中突然爆亮?為何經常掉落在吉林?我們一一來解讀下!

首先我們來解讀下是否可能有隕石墜落到地面?

從亮度以及空爆高度分析,此次流星事件有隕石掉落地面是非常有可能的,但也不排除在空爆時候出現粉碎性爆炸而從地面無法尋找,假如這顆小行星體強度比較高,那麼有完整結構的流星體到達地面可能性很大,而且根據軌跡搜索範圍可以進一步縮小,如果比較鬆散,但有塊狀物,那麼它可能比較分散,如果流星體為鬆散結構,那麼找到隕石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定義下名詞,否則大家都糊塗

在太陽系軌道上運行時叫小行星,或者微行星,或者叫宇宙塵埃進入大氣層燃燒,我們看到軌跡叫做流星如果有流星體掉落地面,那麼就是隕石小行星的材質則是它掉落到地面的關鍵,一般隕石的種類有如下幾種,根據材質分:

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玻璃隕石能掉落地面的原因其實挺簡單的,質量夠大,強度夠高。質量夠大是大氣層中燃燒不完,強度夠高是不會再碎裂,最後到速度比較低的低空時它不再發光,將會一頭扎入地下,靜靜的等待你去發現。

雲南隕石碎塊留下的坑洞

據天文學家估計,此次火流星時間可能1~10千克隕石體到達地表,但爆炸角度比較高,散播面積比較大,肯定會很難尋找,不過仍然有機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為什麼這顆流星會在空中突然爆亮?

大部分朋友都見過流星,但很少見到這種軌跡末端突然爆亮的火流星,我們先來了解下何為火流星:

質量比較大(大於幾百克)的流星體穿過大氣層時,長時間燃燒甚至爆炸引起耀眼的光芒與聲響,留下長時間都能觀測到的尾跡。

一般這種都是偶發流星,偶發流星是不屬於任何流星群母體,比如英仙座流星雨的母體是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它的軌道與地球有一定交叉,每次路過時都會沿途撒下一些塵埃,每當地球經過這些塵埃帶時,這些塵埃會進入大氣層形成流星雨,因為每次地球穿過時塵埃帶都位於英仙座方向,所以叫做英仙座流星雨!

因此有朋友分析吉林松原這顆流星母體是周期為6.61年21P/賈可比尼-秦諾彗星,但種花家認為不是,因為母體為彗星的流星很少有這麼大顆的.

21P/賈可比尼-秦諾彗星

流星體在空中爆亮是因為受到高超音速的激波壓縮,鬆散材質開始大規模解體形成的,這個過程也是引起小行星凌空爆炸的主要原因,比如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爆炸就是這個因素。如果經過此階段仍然保持完整軌跡,那麼這顆星體的主體是由強度比較高的石隕石或者其他強度比較高的材質構成,外殼部分已經被激波剝離,留下一個核心。

比如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就是因為凌空爆炸而未在地面留下撞擊坑,這是在讓科學家苦惱了很久,但近期2013年車里雅賓斯克和白令海峽的小行星凌空爆炸則證明這個機制其實很平常,主要還是材質原因。

為什麼經常掉落吉林?

大家印象中也就當年的吉林隕石雨了,這是發生1976年3月8日的隕石墜地事件,到達地面的隕石總質量高達2.7噸,其中最大的一號隕石質量為1.77噸,體積為:117×93×84立方厘米,此次隕石雨覆蓋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8.5公里,面積約500平方公里的區域,收集到138快隕石,碎片超過3000塊!

當然按數量來算,吉林無疑是首屈一指的,但次數卻很正常,時隔四十多年光顧第二次!不過這卻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因為每天都有無數的小行星和塵埃闖入大氣層,比較大的就到達了地面,而小的則在天空中留下了一道余跡,更小的甚至你都看不到!

太陽系內小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的軌跡,這都是能檢測到比較大型的天體!而更小型微型塵埃則是無法檢測的,所以每天都有驚喜和意外等著大家。

這是近20年來到達地面的小行星位置統計,看看有沒有規律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AG1WnQBd8y1i3sJ-i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