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新聞:陽新縣第二實驗小學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側記

2019-07-29     陽新新陽網


陽新縣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曹倩看望朱應村幫扶對象樂進知老人

陶港鎮朱應村距陽新縣城16公里,東南與上徐村相鄰,西與白沙鎮相連,北靠九頂山與太子鎮接壤。是典型的低山丘陵農業村。有居民581戶,2276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水稻和外出務工。朱應村人多地少,無集體經濟收入,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夯實基礎,實現「九有」目標

2017年陽新縣實驗二小與陶港鎮朱應村結對幫扶,面對一個人多地少的貧困村,脫貧工作任務艱巨,困難重重。實驗二小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派出了精準扶貧工作隊,長期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按精準扶貧政策要求,貧困村出列,必須達到「九有」標準。即有主導產業;有集體收入;有健全的群眾服務中心;有小學教育衛生文化等服務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戶的安全飲水;有安全的農村電網;有入戶的廣電通信光纖電纜;有清潔的生活能源。

對照標準,朱應村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唯一缺少的是沒有村級集體收入。為補齊短板,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認真研究,深入市場調查,也參觀了許多村級扶貧產業基地,諮詢產品的銷售情況,最終選擇了風險較小的項目。該村建有58KW光伏電站一座,年收益3萬元。向朱應村朝暉生態農業合作社注入扶貧專項資金30萬元,年收益3.6萬元。同時改造升級苗木基地,年收入9000元,漁池年收入3000元,村級集體年收入達到7.8萬元。徹底摘掉了「空殼村」帽子。

結對幫扶,解決實際困難

朱應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4戶214人。扶貧幫扶人員來自四個不同單位,陽新縣第二實驗小學有35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47戶;陶港鎮政府等單位結對幫扶27戶。

樂進知是校長曹倩的幫扶對象,他患有肺氣腫等多種疾病,老伴患有乳腺癌,動過大手術。因為治病,花光了家中積蓄,還欠下幾萬元的債務。為了儘快還清債務,樂進知的兒子和兒媳長年外出務工。老人身邊無人照料。曹倩校長得知樂進知老病復發的情況後,立即到醫院查詢他不能住院的原因。仔細核實身份證信息後才明白,樂進知進不了醫院,享受不了健康扶貧政策,是因為身份證信息錄入錯誤。她立即到朱應村委會反應情況。和村幹部一起到陶港鎮派出所、縣扶貧辦開具證明,然後到合管辦更正了他的身份證信息。樂進知住進了醫院,得到了及時治療。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實驗二小35個幫扶幹部,都有感人至深的幫扶故事,他們的義舉源於他們的大愛情懷。

發展產業,築牢「返貧」防線

發展產業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法寶。也是防止貧困戶「返貧」的重要舉措。朱應村發展產業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企業,安排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增加收入。該村建有58kv光伏發電站一座,可以帶動10戶31人,人均增收550元。又與朝暉生態農業合作社合作,注入扶貧資金30萬元,安排貧困人口到合作社務工,帶動15戶51人,人均增收500元。

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植和養殖業。朱應村共有41戶貧困戶種植雜柑,種植雜柑40畝。僅此一項,貧困戶可獲得獎補資金16000元。在特色養殖上,有3戶貧困戶養殖肉牛,共計養殖肉牛20餘頭,還有21戶養雞養鴨210隻,24戶養殖戶共獲得畜牧獎補資金18080元。

2014年,為給兒子治病,朱中毫不但花光了家中積蓄,而且欠下債務。在村黨支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朱中毫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他家養殖牛9頭,養殖山羊11頭,養雞40隻,年產值達到十萬餘元。每年可獲得國家畜牧補貼2550元。他還種植了一畝雜柑,三年後,雜柑掛果,將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

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目的是消滅貧困。2018年,陽新縣脫貧攻堅摘帽取得重大勝利。在朱應村的結對幫扶工作中,實驗二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了「村出列,戶脫貧」的目標。實驗二小按照「扶上馬,送一程」的工作要求,該校全體幫扶人員將和貧困戶一起繼續行進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來源:黃石日報 戴徵兵 吳志強 劉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97bPWwB8g2yegND3b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