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懷化訊 近年來,沅陵立足兩新組織行業特點和發展實際,以開展聯村、聯戶,送崗位、送技能、送愛心、送服務的「2+4」活動為載體,堅持發揮兩新組織優勢,不斷探索兩新黨建助力脫貧攻堅的新方式新途徑。
一、堅持「一心」點燃引擎
沅陵縣委兩新工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發揮黨建引領優勢,不斷強化管理服務,為兩新組織發揮作用搭建平台。「黨委+行業」理順管理機制。為進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沅陵兩新工委依託工商、民政、工業園、教育、衛計、司法等部門成立11 個綜合(行業)黨委,將全縣兩新組織按照行業類別交由綜合(行業)黨委管理,形成了縣委兩新工委統攬,各綜合(行業)黨委分管的垂直「縱向」
管理體系。同時,加強目標管理考核,層層壓實責任。「硬體+軟體」做細做實服務。結合「五化建設」,在全縣兩新組織中廣泛開展六個一」行動,即選派一名黨建指導員、建一個活動陣地、重溫一次入黨誓詞、送一批黨建書籍、培養一名黨務骨幹、安排一個服務崗位,從源頭加強兩新組織的規範化建設。建立黨委直接參與推動黨支部組織生活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各鄉鎮黨委和綜合(行業)黨委經常性地派人參加黨支部的活動。特別是投入70 萬元,率先在工業園集中區建設600 平方米高標準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將其打造成「紅娘式」招商引資聯絡站、「勤務員式」流動黨員服務站、「磁場式」園區職工便民站,進一步提升了兩新組織的管理服務水平。「指導+發展」建立骨幹隊伍。堅持抓好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和黨員隊伍,著力提升兩新黨建工作水平。今年縣委選派黨建指導員59 名,各鄉鎮和綜合(行業)黨委選派黨建指導員68 名,實現了兩新組織指導全覆蓋。堅持「在員工中發現骨幹,在骨幹中培養黨員,在黨員骨幹中選拔幹部」的原則,將兩新組織中堅力量作為黨員發展的重點對象,不斷壯大黨員隊伍。
二、精準「兩聯」質效共增
需求導向「點菜單」。充分運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的建檔立卡數據,摸清轄區內貧困勞動力文化、技能、身體狀況等情況,建好睏難需求清單。各綜合(行業)黨委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摸排了用工主體可以提供的薪資水平、福利待遇等,形成服務項目清單,並及時將服務項目清單向各鄉鎮積極反饋,推動村企、村社對接。截至7 月底,兩新組織共提供集體服務項目42 個,個人服務項目26 個。組織聯村「搭橋樑」。今年初,縣委兩新工委選定了18 家有能力有條件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領域發揮作用的兩新組織,採取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方式與貧困村結對聯姻,明確每家兩新組織每年至少給聯繫村解決1 個實際困難,搭建了一座脫貧攻堅路上的愛心橋樑。沅陵縣涼水井鎮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吸收126 戶374 名貧困村民入股。目前120 戶356 名貧困村民通過資本參股幫扶方式實現了脫貧致富。人員聯戶「結對子」。在全縣兩新組織中廣泛開展「認窮親、結對子」活動,28 名兩新組織從業人員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據統計,有15 戶貧困戶通過這種聯姻結對的方式實現了再就業。
三、創新「四送」聚力加溫
因地制宜送崗位。鼓勵引導兩新組織在鄉鎮和貧困村新設機構、投資項目、拓展業務,幫助農村剩餘勞動力就近實現轉移就業。目前,全縣已建成「扶貧車間」26 個,提供就業崗位1300 多個,帶動1000 多戶農戶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員352 人。向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先後投入資金1533 萬元,在明溪口鎮、太常鄉、陳家灘鄉建立「扶貧車間」3 個,讓161 名貧困人員就近就業,發放工資173 萬餘元。分門別類送技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就業水平,拓寬就業渠道。今年上半年,組織安排200 多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失業人員參加「失業人員技能」培訓。目前,80%以上參加培訓人員已找到合適的崗位。幫貧濟困送愛心。充分發揮兩新組織從業人員多、聯繫服務對象廣的優勢,動員黨員群眾、愛心企業、公益慈善團體等廣泛開展扶貧獻愛心活動,通過募集資金、捐獻物品等方式幫貧濟困。以人為本送服務。組織開展活動,將服務送進村、送上門、送到人。縣律師行業黨委聯合下轄的3 個律師事務所支部,組建法律扶貧服務團,為貧困戶提供免費扶貧脫貧項目法律諮詢和服務,並定期在全縣425個公共法律服務志願點坐班服務,為村民把控法律關口,化解矛盾糾紛。(作者系中共沅陵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