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滕王閣,層層有看點

2019-09-30     中華人APP

心儀滕王閣,由來已久。

20世紀70年代,讀王勃的《滕王閣序》及他寫的《滕王閣》詩,就嚮往之,神往之。

王勃名冠"初唐四傑"之首。他曾因一篇《檄英王雞》觸怒唐高宗,被逐出長安,又因私自藏匿罪奴獲死罪。後來幸逢大赦,才免過一死。鬱鬱寡歡的王勃在去海南探父途中,路經江西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寫下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

氣宇軒昂之滕王閣

此次赴約滕王閣,我特意換上一襲唐裝——長及雙膝的淡黃色麻質長衫上,印著一朵朵手工暈染的淡紫色鬱金香。天空飄下絲絲細雨,涼涼的。透過雨簾遠遠望去,滕王閣飛檐翹脊,丹柱碧瓦,高聳雲天。緩步走近,彩繪斗拱,畫棟雕梁,巍峨壯觀。

登臨一級高台,跨過89級台階,抬頭看,主閣一層檐下有一塊狂草九龍匾額。我正揣摩著匾上四字含意,導遊說,這是唐代書法家懷素的狂草書法——"瑰偉絕特",取自韓愈《新修滕王閣記》中的句子,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草書匾"。門前兩側大紅柱子上,毛澤東的草書赫然醒目:"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來自天南地北、操著不同口音的遊客在大紅柱子前拍照留念,更有黑皮膚、白皮膚和黃皮膚的五大洲遊客流連駐足。

飛檐翹脊,丹柱碧瓦

第5層的中廳正中屏壁上,鑲置一塊近10平方米黃銅板製作的碑刻,上面鐫刻著王勃的《滕王閣序》。聽導遊介紹,這是蘇東坡手書,經複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鐫刻而成。《滕王閣序》洋洋洒洒,是它,奠定了這樣一座高閣的千年風采。站在時間的坐標上,我仿佛在靜聽一位歷史老人述說著歲月滄桑。

緩步登上第6層樓閣,頓覺心曠神怡。這是登高攬勝、披襟抒懷、以文會友的最佳處。煙雨氤氳,贛江蒼茫;汽笛聲聲,舸艦迷津;西山橫翠,南浦雲涌。滕王閣,靜靜地屹立在贛水之畔,沉靜而孤獨的尖頂直檐刺破滾動的流雲。試想,如果王勃當年沒有來此揮毫作序,也就不可能有這毀過28次後一次次重修的千年樓閣

滕王閣內部裝飾華麗繁複

走出滕王閣,在臨街的茶樓里買了一本《江南名勝——滕王閣》。讀之方曉,繼王勃之後,歷朝歷代文人雅士們以滕王閣為歌詠主題的詩作竟是如此之多,其中不乏韓愈、張九齡、白居易、杜牧、錢起、李涉、歐陽修、唐伯虎、解縉、曾鞏、王安石、蘇轍、朱熹、黃庭堅、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湯顯祖等燦若星辰的飽學之士。

他們遊覽過滕王閣並都留下了美文。而唯有少年才子王勃當年所作《滕王閣序》時並附的那首七律《滕王閣詩》最令我情有獨鍾,全詩凝練、含蓄,雋永傳神,獨具高格: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大江東去,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閒雲潭影中的滕王閣,慣看秋月春風。

別了,唐樓!

別了,滕王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x1yi20BMH2_cNUgm4qS.html







乾隆戒煙軼聞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