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百匠|那些年一起追的曼生壺

2019-08-03     紫砂壺記
關於曼生壺最早記載出現在清代徐康的《前塵夢影錄》中:陳曼生司馬在嘉慶年間官荊溪宰,適有良工楊彭年善制紫砂壺瓶,捏嘴不用模子,雖隨意製成亦有天然之致,一門眷屬並工此技。


曼生是何方神聖?


曼生十八式

曼生為之題其居曰「阿曼陀室」,並畫十八壺式與之,其壺銘皆幕中友如江聽香、郭頻迦、高爽泉、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為之者。



曼生作畫


從文中可見,曼生壺應該是以陳曼生為首的文人設計篆刻團隊與楊彭年為首的匠人製作團隊共同創作的產物。結合史料,具體到人物,設計篆刻團隊應該是:陳鴻壽、江聽香、郭頻迦、高爽泉、查梅史;製作團隊:楊彭年、楊寶年、楊鳳年、邵二泉、蔣萬泉。


關於十八這個說法,應該是虛指,類似於十八般武藝的一種說法。因為在《前塵夢影錄》中的後文中又列舉了20件銘文和壺式。

關於曼生壺樣式的存世的實際數字,有很多專家學者做了研究,比較有信服力的有以下六個版本:

一是謝瑞華的《中國茶具大觀》列舉的「十八壺式」;二是茶仙潘燕九先生《詩書畫印帶茶香刀書茶趣》中的「十八學士圖」造像;三是郭若愚先生的《紫砂春秋》中的十八式題識;四是《陶冶性靈》手稿記錄的二十式;五是《陽羨紫砂壺圖考》中的二十五式;六是季野先生《紫砂陶》中刊出的三十八式。


結合以上,個人認為目前的曼生壺式至少應該是三十八種,壺名三十三種。




曼生壺 三十八式圖錄


將曼生壺的所有樣式進行分析,可以將曼生壺的樣式和壺名歸納為七個字「借古、仿生、求線條」。分錄如下:

【借 古】石銚壺(2式)、鏡瓦壺、百納壺、飛鴻延年壺、天雞壺、半瓦壺、乳鼎壺、古春壺、觚稜壺

【仿 生】分為仿自然、植物、實物三大類

仿自然:橫雲壺、卻月壺、飲虹壺仿植物: 葫蘆壺(2式)、匏壺(2式)、半瓜壺仿實物:井欄壺、柱礎壺、台笠壺、高井欄壺、合盤壺、合斗壺、傳爐壺、棋奩壺、扁石壺


【求線條】合歡壺(2式)、圓珠壺(2式)、四方壺、六方壺、吉直壺、石瓢壺、方壺、乳釘壺、春勝壺

說完了樣式,我們來說說曼生壺的銘文,曼生壺銘是陳曼生的設計團隊和當時的文人、書畫家所撰制,可謂構思精心,文意深遠,在契合壺式的同時,還蘊含人生的哲理,曼生壺銘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應該有近三十個。

在此節錄兩個個人最喜歡的銘文:

飛鴻延年壺銘:「鴻漸於膳,飲食衍衍,是為桑選翁之器,垂名不利」。石瓢壺銘「銘文:「不肥而堅 是以永年 曼公作瓢壺銘」。


下面說說曼生中我最喜歡的一把


飛鴻延年壺

飛鴻延年壺是陳曼生與楊彭年合作創製的18種壺式之一,稱作「飛鴻延年壺」。此壺廣口,溜肩,短流,環柄,腹部飽滿,闊平底,淺圈足,造形端莊,製作嚴謹,壺流壺把暗接,為楊彭年之風格。



安康市花園民俗館藏

曼生壺造型雖然來源於各種形態,但其設計造型首先重實用功能,當然更能從壺形上處處見到文人的和雅趣,如受秦磚漢瓦啟發設計的「飛鴻延年壺」、「瓦當壺」、「磚方壺」等等。


飛鴻延年壺,其造型似鴻雁,秋去冬來,萬里凌空



故宮博物院藏 飛鴻延年壺


飛鴻延年壺篆刻銘文(故宮博物院藏)



飛鴻延年壺 底款

晚清時金石學興盛,各地出土文物頗多,陳曼生應該是見過了當時出土的秦代瓦實物,據此設計了飛鴻延年壺。

私以為曼生特愛此圖實因「飛鴻」圖案即鴻字,「延年」即壽,既是鴻壽。

紫砂壺,是文人的知己,雅士的摯友。

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大概沒有不喜歡茶與紫砂壺的,千金易得,文人壺難求。每把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感謝閱讀,感覺小編辛苦的請點擊關注,買壺詢價請點擊我的頭像在我的簡介里添加我的vx。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wqPXmwBUcHTFCnfS-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