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席捲全國。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如今,社會各界都在盡己所能,貢獻一臂之力。
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自然要身先士卒。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發稿前,中國汽車行業及汽車周邊行業共捐款、捐物累計總額超過10億元。
誠然,汽車企業紛紛投身戰「疫」的陣營中,但大家更關心的,是捐贈款項和物資是否物盡其用。諸如,車企捐贈渠道大致分為哪幾類?這10億的物資和款項究竟流向何方?成為了不少人心中所打下的一個問號。
對此,汽車頭條APP展開了相關的調查,而在這一過程中,關於10億捐款的三個趨勢也浮現在了眼前。
一成多資金未公布明確渠道
作為疫情爆發最為嚴峻的地區,湖北地區的慈善機構意料之中成為了大部分車企的首要選擇。
據悉,車企捐贈的十億中有近六成的金額直接流向了湖北省負責分配物資的慈善機構中,由其統一分配。主要慈善機構有,湖北慈善機構,湖北紅十字會,武漢慈善機構和武漢紅十字會。
據不完全統計,向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的有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本田Honda、江淮汽車等,向湖北省慈善機構捐贈的車企有比亞迪、長城、捷豹路虎以及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和哪吒汽車等。
此外,有近一成的金額是車企通過其他慈善機構捐贈,如上汽大眾通過上海慈善機構、廣汽本田通過廣州慈善機構以及豐田汽車以及上汽集團通過中國紅十字會。
但就如湖泊最終都將流向大海,這些慈善機構的角色實際也只是「橋樑」,最終捐款都將萬變不離其宗地流向湖北地區的慈善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及華晨寶馬是通過中國慈善總會寶馬愛心基金向湖北慈善總會捐款,寶馬愛心基金成立於2008年6月,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超過250家BMW經銷商和88000位車主和員工投身於各類公益活動,受益人數超過171600人次。
與寶馬情況相同的還有比亞迪,通過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據悉,比亞迪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10年7月,專注於扶貧、教育等各類社會公益活動,2019年已在7省份10個地區開展扶貧行動。
而對於車企的捐款情況,汽車頭條APP也前往了湖北地區各慈善機構的官方網站,在信息公示中,各車企的捐款明細均有跡可循。
在此次的捐款事宜中,通過基金會以及設立專項基金也是一大亮點,不同於寶馬、比亞迪以基金會為「橋樑」,這一部分車企是直接通過基金會出錢出力,並未流向湖北地區的慈善機構,屬於另一種渠道,這類情況占車企總捐款的兩成以上。
其中,吉利汽車攜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通過設立2億元人民幣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基金,來馳援湖北、浙江、河南等各大嚴重疫區省份。
此外,成立專項基金的還有沃爾沃,首批捐助金額100萬元,奔馳則通過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捐贈了1000萬元。
這之中,與寶馬和比亞迪相同,吉利所攜手的李書福公益基金會和奔馳的星願基金,也均已是車企慈善道路上的「老面孔」了。
李書福公益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自成立以來,基金會發揚「捐資助學,回報社會」的精神,2016年開啟的「吉時雨」項目,累計投入超過了3.5億元。
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誕生於2010年6月,在中國涉足於環境保護、駕駛文化、教育支持、藝術體育以及社會關愛等五大領域,截止2019年總投入預計達2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在捷豹路虎的800萬元捐款中,除去500萬元流向湖北地區的慈善機構以外,還有300萬元則用於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攜手成立「青少年重大流行病校園防控」專項公益基金。
而隨著疫情發展日益嚴峻,眾車企也在捐贈的路上更進一步,中國一汽在1月末捐贈1000萬元後,又於2月初追加3000萬元,這之中就包含設立專項基金,以更科學地規劃資金方面的使用方向和結構;2月7日,東風集團也通過2012年5月籌建的東風公益基金會,再次追加捐贈2000萬元款物支援抗擊疫情工作。
據悉,東風公益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在賑災濟難、助學興教、文明汽車、環境保護四個領域均有所涉及,從可查詢到的數據來看,在2017年,東風「潤」計劃項目就已累計投入近9600萬元,策劃、組織和實施了72個公益項目。
此外,作為新勢力的一員,蔚來汽車於2018年成立用戶信託基金,而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蔚來也快速啟動了這一基金並設立500萬元專項基金。
其中200萬為社會公益基金,以100萬直接捐助及100萬配資捐助的方式,由武漢當地車友會監督與協作給到抗擊疫情前線。相比於其他車企,蔚來汽車的這一專項基金可能更多了一份參與感。
總而言之,客觀來說,車企成立專項基金可以根據疫情需要,轉款專用,科學規劃資金使用方向和節奏,可持續的支持全國疫情防控工作。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車企捐贈的十億中,還有約有一成左右的金額並未明確表示捐贈渠道。
但隨著疫情的逐漸深入,以及武漢紅十字一系列事件的催化,公開捐贈信息在當下變得尤為重要,車企擔當社會責任積極捐款捐物無疑值得稱讚,但如若能在後續捐款信息的公開透明工作方面做到更為完善,那未嘗也不是在為抗擊疫情錦上添花。
三大央企捐款占比16%
在此次車企援助武漢的隊伍中,外資品牌的表現十分活躍。
沃爾沃設立100萬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對於病毒的研究以及藥物疫苗的研發,此外又向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及部分上海市三甲醫院捐贈1000萬元醫療應急緊急物資和設備,用於疫情防控工作。
作為BBA三巨頭之一,梅賽德斯-奔馳捐助了1000萬元,寶馬捐助了500萬元,而奧迪則隨著大眾一起,共同向武漢捐助了1.2億元。
日系三巨頭豐田、本田、日產分別向武漢捐助了1000萬元、1000萬元和800萬元,而隨著疫情的日益嚴峻,豐田也在加碼著此次援助,將再次捐助防控新冠狀病毒所需的物資。
美系方面,通用汽車通過中國紅十字會捐贈了500萬元,福特則捐贈了100萬元醫療物資。除此之外,現代汽車、捷豹路虎,馬自達及特斯拉分別向武漢捐贈了1500萬元、800萬元、200萬元和500萬元。
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直以來關乎於「在中國,為中國」的論調就在外資品牌之間廣為流傳,而不論是出於「言行一致」還是「飲水思源」,此時此刻外資品牌的踴躍捐款未嘗不是對於中國這塊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重視程度的表現。
而作為主人翁,正所謂「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因而在此次的車企捐款中,中國車企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
其中,作為「國家隊」的一員,身處湖北的東風集團率先響應,成為了首個宣布捐助的汽車企業,且隨著疫情的日益嚴峻,東風更是三度捐款,目前捐款總額已達到了7150萬。
此外,同為「國家隊」成員的一汽集團和長安汽車集團,則分別捐贈了8100萬元和1000萬元。這是中國汽車行業「三大三小」戰略布局中的「三大」,而作為「三小」,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和廣汽集團也為此次疫情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分別捐贈了5400萬元、4300萬元和2235萬元。
除此之外,在民營企業陣營,各車企也均展現出了在疫情面前說一不二的魄力。
在這之中,吉利積極投身於馳援「戰疫」的第一線,設立了2億元的專項基金;長城汽車在啟動了2000萬用戶關愛基金之後,再向武漢捐助了500萬元;奇瑞和比亞迪也分別以1000萬元和1100萬元的捐款馳援疫情防控。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汽車行業中的一員,造車新勢力雖然一直以來都面臨著盈利難、融資難,掙扎在「生死存亡」邊界之上的困局,但在疫情面前也仍舊盡力而為,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威馬汽車、哪吒汽車共捐助了1530萬元。
車企全球掃貨,緊急生產口罩支援疫情
隨著疫情的持續性蔓延,各地區物資緊缺已是不爭的事實,於是除去捐款以外,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療物資也成為了企業馳援疫情的首選,畢竟這些稀缺的物資或許才能更有效地緩解現如今一線人員的燃眉之急。
而所謂各有所長,作為汽車企業,在抗擊疫情面前車企也全力發揮著各自的長處。首先就是最為常見的捐車,吉利在設立2億專項基金以外,還捐贈了84輛吉利嘉際奔赴戰場,這批車輛將有效支援武漢防控物資調撥的工作。
除此之外,長城捐贈了10輛總價值115萬元的長城炮給重慶市慈善總會,用於支援重慶地區的防疫應急工作;廣汽三菱也捐贈了100萬元的車輛及物資用於湖南省疫情防控工作,以支援戰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
而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且專用交通工具,負壓救護車也成為了急需的交通工具,相比於普通救護車,負壓救護車主要用於運送傳染性病人,其「負壓隔離」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醫患人員的交叉感染。
因而,在車企的捐贈明細之中,江鈴汽車、上汽集團和北汽集團就分別捐贈了10輛、20輛和40輛救護車。
且作為造車企業,加快負壓救護車的下線也成為了當下車企的首要任務之一,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華晨集團、北汽福田、江鈴集團、上汽集團等汽車企業均將負壓救護車的生產提上了日程,並在下線之後第一時間捐贈於防疫一線。
而在疫情的面前,車企的「製造」也不僅限於車,眾所周知,現如今不論是對於醫護人員還是普通民眾,口罩都是稀缺品,「一罩難求」成為了常態,口罩廠日夜兼程但仍舊難改當今之局面。
於是,為了響應國家之號召,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轉產口罩以支援一線,日產量可達到170萬隻,期望能以此快速緩解廣西區內醫療物資緊缺的狀況。
而上汽通用五菱也是第一個轉產開始生產口罩的車企,在此之後比亞迪也加入其中,著手防護物資生產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援產口罩和消毒液以滿足當前對於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不少車企選擇加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時間「走出去」成為了不少自主品牌的主旋律,深化全球化布局以實現「讓中國汽車開遍全球」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也成為了不少車企在此次抗擊疫情中,有效出擊的一大優勢。
為緩解防疫一線的醫療用品急缺,吉利控股集團積極協同旗下海外子公司,利用駐地優勢,在全球範圍內購買疫情所急需的醫療物資,以助力「戰疫」行動。
其中,吉利白俄羅斯團隊成立了「醫療用品採購捐助行動團隊」,採購了包括25萬隻醫用口罩在內的首批海外物資,目前已全部發往國內。
除此之外,比亞迪海外分公司也積極協調全球資源,採購了價值100萬元的N95口罩;奇瑞則從以色列、巴西、俄羅斯、阿根廷等10餘個國家全力籌措國內緊缺醫療防護物資,並順利送至抗疫第一線。
可以發現,在疫情面前,眾企業均在不遺餘力地發揮著各自的優勢,以成為抗擊疫情的一把利刃。而相比於一個個金錢方面的數字,當一批批看得見的物資被運上卡車、火車、飛機,並順利抵達武漢時,這種得以親眼所見的,因眾志成城而帶來的力量,自是讓人熱血沸騰。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同的車企均有各自的應對方式,無所謂企業的大小,亦無所謂國籍,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中國打贏這場抗疫之戰而助一臂之力。
我們所要做的也並非是對比誰多誰少,並以此去做一張「紅黑榜」,而是通過這些企業身體力行為抗擊疫情所做出的貢獻,收穫戰勝病魔的力量。告知那些毅然決然奔赴一線的「逆行者」,告知和疫情奮戰的中國:加油!你絕非獨自一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sVPJnABgx9BqZZILX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