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巫山:中藥材種植讓貧困戶增添脫貧希望

2020-04-03   視界網

「老張,我到田裡追肥去了,你在家不要亂動。」

「你帶我去看看川貝的長勢嘛。」

4月1日上午9點多,在重慶市巫山縣官渡鎮尚家村1組,貧困戶張代許的妻子楊錫珍張羅完早飯,準備到自家的中藥材田裡去勞動時,叮囑行走不便的丈夫在家休息。

張代許、楊錫珍走向川貝田。

但張代許沒有同意。他用商量的口氣,讓妻子帶著他一起去田塊。張代許杵著一根木棍,和妻子慢慢地走進田間。他默默地注視著為川貝追肥除草的妻子,自己還不時彎腰拔下幾根田間的野草。幾小時過去,他們管護完一畝多地的川貝後,便相互攙扶著回家。

張代許、楊錫珍在川貝田中進行管護。

尚家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是官渡鎮的高山邊遠村。而現年54歲的張代許,年輕時是掙錢的好手。他在家不僅種植了10多畝烤煙,還外出臨時務工,每年收入7萬多元。當時,他們一家曾是全村羨慕的對象。

楊錫珍在川貝田中追肥。

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張代許修繕烤煙烘烤房時,被倒下的樹木砸傷頸椎神經。在花費了20多萬元醫療費用後,他幾乎全身癱瘓,臥床不能動彈。2014年,他家被評為建卡貧困戶。此後幾年,妻子楊錫珍在家一邊照顧丈夫養病,一邊照顧還在上學的兒子,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僅靠低保和國家政策救濟生活。

張代許在院壩與楊錫珍商量家事。

2018年,尚家村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引導村民種植川貝。楊錫珍了解到,川貝是一味名貴中藥材適用於外感風熱感冒、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市場上藥用需求量大,最低收購價可達40元一斤,且種植不需要很強的勞動力。於是就試著種植了5畝。今年,川貝進入收穫期,6月份就能採挖銷售了。

「今年,我種植的川貝可以收入2、3萬元。」楊錫珍說,如今,丈夫已經能下地慢慢行走了。他們正商量著,明年再種植5畝川貝,爭取年收入達到6萬元以上,通過自力更生,早日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作者: 盧先慶 魯作炳)

(作者單位: 巫山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