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並文 = 幸引
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優秀的拍照效果,對於數位相機尤其是畫幅尺寸偏小的「卡片相機」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威脅。
不過,在這種交鋒下,我們還是應該看看 1 英寸畫幅數位相機到底有哪些優勢?
1 英寸便 攜相 機領域裡, 佳 能的 Powershot G 系列算是家族人丁興旺,今年更是迎來了 Powershot G7 X Mark III 以 及 Powershot G5 X Mark II 的更新。
其中 Powershot G7 X Mark III 延續了上一代輕薄的尺寸和緊湊的體積,加入了 4K 視頻(UHD 4K)拍攝功能,主打入門、女性用戶,主要應用於日常攝影和現下非常熱門的 Vlog 拍攝。
2010 萬有效像素堆棧式 CMOS
從像素上來看,G7 X Mark III 的 2010 萬有效像素傳感器和 G7 X Mark II 的 2010 萬有效像素沒有變化。
但 G7 X Mark III 的傳感器採用了堆棧式 CMOS,更先進的CMOS 製程有著比前代更好的畫質和高感降噪表現,G7 X Mark III 的最高感光度由前代的 ISO 12800 提升到了 ISO 25600。
f/2.8,1/1000 秒,ISO 125
2010 萬有效像素是當下 1 英寸數位相機的主流配置,一方面源於 CMOS 供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 1 英寸的畫幅下,2000 萬左右的像素可以提供較為合理的清晰度表現,同時不會因為像素密度而大幅度影響衍射、進光效率等。
總的來說,這台相機的畫質滿足社交平台分享以及小畫幅的輸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進行少量裁剪後,得到的畫面也足夠清晰。
等效 24-100mm F1.8 ~ F2.8 鏡頭
由於手機最優先滿足的是體積而非攝影,因此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的鏡頭都是定焦鏡頭,即便採用多鏡頭的配置,也是接近光學變焦的效果,和相機真實的光學變焦畫質相比會有一些差距。
f/4,1/800 秒,ISO 125
G7 X Mark III 搭載的鏡頭等效焦距為 24 毫米~100 毫米,最大光圈 F1.8,長焦端最大光圈 F2.8,在拍攝中遠距離的主體時,真實的光學變焦畫質表現和廣角端幾無差異,全焦段範圍內都有令人滿意的清晰度表現。
另外,相機最近對焦距離 5 厘米的距離下,也可以營造出明顯的淺景深效果,突出主體虛化背景也較為自然。
f/4,1/640 秒,ISO 125
UHD 4K 視頻及電子防抖
G7 X Mark III 主要的升級就是 DIGIC 8 影像處理器以及 UHD4K 的視頻拍攝功能。DIGIC 8 的加入在靜態圖像算法方面,提升了連拍速度、優化了高感表現,也為 4K 視頻機內處理以及拍攝視頻時的電子防抖提供更好的支持。
4K 視頻畫質對 1080P 來說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光是看理論像素,UHD 4K 的3840x2160 的邊長像素,總像素數約為 830 萬,而 1080P 格式 1920x1080 的總像素數為 200 萬。
f/2.8,1/800 秒,ISO 125
而且通過 4K 畫面和 1080P 畫面的對比,這台相機的 UHD 4K 並沒有畫幅的剪裁。
除了 4K 視頻之外,G7 X Mark III 還支持電子防抖視頻穩定功能,在低、標準、高三個模式間調整。
在開啟視頻穩定功能之後,即便不使用穩定器等設備,也可以明顯地看出視頻拍攝更為穩定,電子防抖過濾了手持拍攝時的晃動和抖動。
在具備較為實用的電子防抖的前提下,拍攝 Vlog 就不需要太多的穩定設備,一台相機足以滿足日常 Vlog 拍攝。此外,這台相機還新增了 3.5 毫米的麥克風接口,拍攝 Vlog 時的聲音採集可以更為專業。
f/2.8,1/1000 秒,ISO 125
隨身的全能攝影 / 視頻設備
從 G7 X Mark III 的性能和實際表現來看,佳能並不期望將這台相機打造為性能非常激進的便攜專業相機,而是賦予 G7 X Mark III 非常均衡的功能。
從鏡頭焦段覆蓋到攝影視頻全能,這台相機是介於專業的數位相機和智能拍照手機之間的「中間類」設備,有著全面超越手機的攝影、視頻性能。
但相比專業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G7 X Mark III 更便攜、更易用、更具有性價比,讓這台相機的潛在用戶群體更為廣闊。
f/5.6,1/100 秒,ISO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