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視劇《安家》里買跑道房的宮蓓蓓嗎?
隨著她二胎生活的全面開啟,一家6口人同一屋檐下的生活,詩與遠方的日子還沒持續幾個月,家庭矛盾集中爆發了。
宮蓓蓓因與長輩的教育方式不同,經常發生矛盾,導致夫妻爭執不斷。
這不,因為老大的吃飯問題,她直接跟公婆吵了起來。
當宮蓓蓓看到爺爺正在給孩子喂飯。
宮蓓蓓說:「孩子都這麼大了,都上中班了,不要再喂了。」
爺爺說:「我要是不喂他,他就不吃,孩子餓著怎麼行呢。」
宮蓓蓓:「他不吃,你就讓他不吃好了,他不吃的話,到最後餓了,他自己會吃的。」
這時婆婆接著說:「孩子身上這點肉啊,都是這麼一口一口喂出來的,你們年輕人哪有這個耐心。」
宮蓓蓓:「媽,這不是耐心不耐心的問題,我們從小要給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還有他這樣吃飯也容易不消化。」
孩子都精明著呢,看到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的矛盾,更不好好吃飯了。
於是爺爺給了他一個平板電腦,孩子一邊看著平板電腦,爺爺一邊喂著飯。
宮蓓蓓這時就再次提醒孩子,不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平板電腦。而孩子因為看動畫片比較入迷,爺爺在一邊喂飯吃的也比較多。爺爺奶奶反倒阻止宮蓓蓓,說孩子一邊看著平板電腦,吃飯的時候還能消停一點,而且吃的也比較多。
老公看不下去了,出來和稀泥,反而把事情越搞越糟了。
按理說,兩個人都是博士學歷,受過高等教育,他怎麼會不知道宮蓓蓓說的話都是對的呢?小孩子吃飯不能看電視,對專注力的培養不好,對孩子的視力也不好,還會影響孩子的消化。
但是他覺得父母幫著照顧孩子太辛苦了,心自然而然就偏向了父母。
海清真是把這個角色演出了眾多媽媽的心酸與委屈啊!
說真的,宮蓓蓓太難了,生了兩個孩子,老公不管不顧,還一直照顧公公婆婆。
一個屋檐下,明明自己是婦產科醫生,照顧孩子肯定自己比較懂,但還是要聽兩個老人的。
跟老公說這些委屈,老公又不聽。
所以宮蓓蓓才說出了那句:我覺得我們不用換房子,你換老婆吧!
本來隔代教育的矛盾,直接上升了夫妻矛盾。
所有的父母幾乎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人實在是太護著孫子了。
明明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家務,老人總要幫忙代替;想要糾正孩子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老人也說沒關係;有時候覺得孩子做得不好想要教育孩子,老人還護著。你明明規定了一天只能看半個鐘頭的電視,可孩子一到爺爺奶奶家就能在電視前坐兩個小時;你明明說了今天不可以再吃餅乾,可是爺爺奶奶一來就給孩子吃了好幾塊……
為什麼老人寵溺孩子?
你可能也會奇怪,明明小時候你爸媽對你很嚴厲,到了你的孩子,卻這麼寵溺。
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想要單純享受養孩子的樂趣。
隨著年齡的變老,智力和心理會童稚化,和最下一代有更多的接近性;對兒女的控制力減弱,共同語言也減少,對晚輩愛的表達在孫子輩身上較易實現,所謂含飴弄孫是也;孫子輩在得到爺爺奶奶的愛撫後,對爺爺奶奶的親昵,會安撫爺爺奶奶的寂寞。
在你小時候,他們要擔上父母的責任,怕寵壞你,現在做了祖父母,沒有這個責任的壓力了,
隔代的長輩潛意識認為教育孩子是孩子爸媽的事,自己們只要照顧好孩子,給孩子最好的就可以了,換句話說,他們認為自己只有愛的權利,沒有教育的義務,所以才會不計後果的表現愛。
這是父母和祖父母同樣愛孩子、但行為方式往往很不一樣的根源。
但是很多老人對孩子的寵愛已經達到溺愛的程度,「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連正常的孩子教育批評都捨不得,甚至還充當了在孩子調皮犯錯時的「保護傘」,這就不可取了。
那麼如何避免老人過度嬌慣孩子呢?
大原則就是爸爸媽媽要儘量創造機會多跟孩子在一起。
1
學會相互理解
在面對隔代親問題上,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學會相互理解,千萬不要多加的指責,要明白老人溺愛孩子的做法雖然不妥,但是老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能力,是我們做父母最應該培養的基礎技能之一。當在這方面和家裡的老人產生分歧時,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多一點耐心,和老人們好好溝通,讓他們了解,科學的喂養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更有利的。
2
多溝通,言語儘可能委婉
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要和老人多加的交流,把溺愛孩子的利弊分析給他們聽,相信老人們也一定可以理解,畢竟你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充滿關愛的環境下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
比如追著孩子喂飯這事,要是只說對孩子不好,很容易讓老人產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
老幼兼顧的做法就是既為孩子著想又為老人考慮,就可以跟老人這樣說:「媽/爸您看您這麼大歲數了,還要追著孩子跑,太累了,萬一磕著碰著,我們心裡多過意不去啊,而且您每次喂完他自己也吃不好飯,時間長了胃該壞了,咱們還是鍛鍊孩子自己吃飯吧。孩子自己能吃飯了,這樣上幼兒園咱們也能少操點心了。」
這樣的話顯然老人聽了也會覺得有道理,就會更受用。
3
向老人推薦一些優秀的育兒文章
比如收集一些優秀的育兒課程,文章,講座,大家一起學習。
有機會的話多帶老人出去走走,多接觸一些優秀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用更直觀的結果幫助老人改變觀念和態度。
4
一定要感恩和體貼
無論怎麼樣,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愛孩子的,你把孩子交給他們,總比外人帶著要放心吧?祖輩養大了自己的孩子,現在又要辛苦照料孫輩,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時常表示對他們的感謝,還應該多注意老人的身體和情緒狀況,適當的為老人減輕負擔。
所以,即使他們帶娃的方法方式上有欠缺,我們應該給予更多寬容。就像我們自己也不希望有人對自己指手畫腳,希望有人能接納理解自己的不足,認可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給自己試錯改進的機會,提供幫助,讓自己體會到小成就?
其實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都是很希望把孩子帶好,自己的後代誰不希望他們好呢。與其因為教育孩子的分歧搞得家裡雞飛狗跳,還不如好好掙錢換個大房子,讓大家彼此多點空間,或者乾脆自己帶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ist5nABBdL90C-ELr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