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億正規校園貸,到底是「護花使者」,還是拔苗助長?

今天是2019年9月30號,今天和大家聊聊校園貸的話題。

上周,湖北省銀保監局表示,將要加大校園信貸產品供給,力爭按照每個學生消費貸款5000元左右標準,向全省大學生投放80億元至100億元消費信貸。

按照湖北省銀保監局的意思,此舉是「為引導大學生遠離「非法校園貸」,進一步遏制這一校園『毒瘤』。」

那麼,這官方給出的校園貸,到底是「護花使者」,還是拔苗助長呢?

有人說,既然學生的信貸需求已經被遍地的消費主義誘惑激發起來了,與其全面打壓,不如好好引導,這次官方出手,讓不法分子無利可圖,算是為「祖國的花朵」築起了防火牆。

有人說,這純屬好心辦壞事,對學生不是好事,對於放貸的正規金融機構來說也多了個麻煩。大學生也都是成年人了,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必要這樣「操碎了心」。

還有更激烈的批評說,為了防止「非法校園貸」,真的要大規模地推行「合法校園貸」嗎?這跟為了防止下一代吸海洛因,所以就先給他們喂點兒鴉片有啥區別?

菜導覺得啊,這個做法確實有點「操心過度」的感覺。

從金融本源的角度來講,學生有自己的消費需求,以及由於消費需求而衍生出來的消費信貸需求,這個並不是什麼過分的事情。

監管要做的其實還是打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競爭秩序,讓更多的正規金融機構根據市場的需要和選擇,按照市場的規律來滿足這一部分的需求。

此前校園貸各種負面新聞頻發,導致了各個層面對此進行了一刀切的處理。

但要想恢復校園貸市場的合理秩序,不僅需要「大亂大治」,也需要多方疏導和更為有效的長遠機制。

而湖北提供的這100億校園貸,怎麼都給人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並沒有從深層次上解決學生們的根本問題。

換位思考一下,對於要求參與這100億校園貸的正規金融機構來說,其實也是個頭疼事。

大學生確實是個非常優質的消費信貸群體,但這種業務的開展不說在風控和催收上面的麻煩,單就一個道德和輿論上的困境,就讓很多銀行頭疼不已。

是,大學生確實已經成年了,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但能在讀書期間產生消費信貸需求的,往往是學生因為某些虛榮的消費需求,靠從家裡要的生活費不夠用了,或者說不想讓家裡知道自己大手大腳花錢了。

對於這種行為,菜導覺得首先要做的絕不是給個5000塊的官方額度引導支持,反而應該從大學校園的本質功能「教育」上著手,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的引導和更為有利的激勵啊。

在菜導看來,學生應該貸款嗎?如果是因為交不上學費所以申請助學貸款,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如果是因為自己想超前消費所以到處去借錢,與其直接給他們5000塊的額度,還不如多創造一些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食其力的方式來滿足對應的消費慾望。

5000塊而已,有頭有腦有手有腳的大學生,干點啥賺不回來?

犯得著從校園階段就開始鼓勵他們借錢消費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h_wjG0BMH2_cNUgWc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