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人民已經奮戰了一年多,新冠病毒仍像只打不死的「小強」,用各種方式在和人類作鬥爭。
截至2021年2月,全球共有66個候選疫苗正在進行臨床研究。
儘管已經研發出不少有效的疫苗,但各國都在尋求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的根本方法。
1、
這不,繼群體免疫之後,英國這個最講人權的國家又放大招——故意讓年輕、健康的志願者感染新冠病毒,只為更好地了解病毒對人體的影響,加快疫苗的研發。
聽起來很荒誕對嗎?
但就在2月16日,英國醫學倫理權威機構批准了這個有爭議的試驗,並得到了英國政府4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的資金支持。
早在去年3月,國際上有3名研究人員先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加快研製新冠疫苗,直接讓人類志願者接觸病毒。
這個試驗被稱為人體挑戰試驗(Human Challenge Trial),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在正反兩方的聲浪下,這個計劃悄悄推進了將近一年,英國成為首個獲得批准的國家。
這也是世界上首次針對新冠病毒的試驗,2021年3月將在倫敦啟動。
首批將招募90名18~30歲的志願者,通過篩查後的志願者將在醫院隔離,2天後,研究人員會把新冠病毒噴到他們的鼻子中。
之後,他們將接受14天的隔離,專家和醫護人員將對他們密切監控,隨後進行超過12個月的隨訪。
每名志願者會在一年內獲得約4500英鎊(約4萬元人民幣)的補償金,但是還要包括後續測試。
英國疫苗工作小組負責人克萊夫·迪克斯表示:「英國獲得了一些安全有效的疫苗,但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針對新冠病毒繼續研發新的疫苗和治療方法。」
據報道,研究人員通過觀察志願者,分析病毒是如何在鼻子中生長的,以及是如何傳播的。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出引起感染所需最小數量的冠狀病毒,以及人體免疫系統對其的反應。
這個目的不禁讓人產生疑惑:為什麼要找出引起感染所需最小數量的冠狀病毒?有這個必要嗎?
而且,既然已經研製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呢?
消息一出,立刻收到不少反對意見。
首先,這簡直是在挑戰人類倫理道德底線嘛。
給人注射病毒,萬一治癒不了怎麼辦?就算治癒了,有後遺症怎麼解決?這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做實驗呀!
其次,這次試驗的受試者是年輕人,那麼研究出的結論,是否適用於老年人呢?
2、
對此,中科院生物學博士李雷在知乎發帖稱:
在缺乏新冠有效治療方案的情況下進行人體實驗,是非常不負責的行為。因為,人類挑戰實驗的前提是:該疾病是自限性(可以自己康復,比如感冒)或者已經有完整的治療方法。而新冠病毒並不具備這個特點。
《華盛頓郵報》發文表示,讓健康人士感染一種可能致命的病毒,就算是在可控的環境下也存在爭議。
但是英國研究者堅稱,他們會採取很多措施來保證試驗的安全。
首先,志願者必須是18~30歲的健康人,因為年輕人感染新冠之後出現嚴重症狀的可能性低。
其次,每一個志願者都會接受詳細的檢查,以確保他們身體足夠強健。
最後,他們將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環境中接觸病毒,醫護人員會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
總之,就是把風險降到最低。
可降到最低,就代表沒有風險了嗎?誰又能預估試驗的結果呢?
雖然看起來瘋狂,但報名現場卻異常火爆,目前已經有上萬名志願者報名參加。
其中就包括18歲的英國小伙阿拉斯泰爾。
他說,當然會有擔心,因為存在未知的風險,但是他能夠接受這些風險,而且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他希望這項試驗能夠產生持久的影響,使人們在未來的疫情中更早開發出疫苗。
如果不是為了區區的4萬塊,而是為了醫學的進步,不得不讓人佩服這個小伙子大無畏的奉獻精神。
3、
醫學史上,人體試驗在推動瘧疾、傷寒、霍亂和流感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世紀和21世紀,通過人體試驗,人們共研究出15種針對病毒的疫苗,約有30000名受試者參與了這項研究,都沒有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為人類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8世紀末,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給一個8歲的男孩注射了牛痘(牛身上的天花病毒),然後記錄了男孩反應的細節。
男孩患了牛痘,但很快就痊癒了。詹納又給他注射天花病毒,但孩子沒有出現天花病症。
這就出現了首個預防天花病的方法──接種疫苗法。
但也出現了很多對受試者造成嚴重傷害的狀況,人體試驗必定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20世紀40年代,美國醫生雷曼用2美元僱傭人力車夫作為受試者,試驗卡地阿唑(一種主治急性傳染病的處方藥)的作用。
被注射這種藥物後,受試者發生了非常強烈的類似癲癇的抽搐症狀。
因而,關於人體試驗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
1946年頒布的國際性文件《紐約堡法典》第一條規定:受試者的自願同意是絕對必要的。
根據醫學倫理學家的說法,在21世紀,通過人體挑戰性試驗進行臨床試驗的方法已經得到改進,以滿足倫理、安全和監管要求,只要參與者知情且自願,就是符合科學標準和倫理底線的。
歸根結底,人體試驗是否合法,符合倫理,關鍵點在於受試者是否自願,以及是否明確可能面臨的風險。
英國此次公開招募志願者,並且有人樂意為科學獻身,只能祝福他們了。當然,我們也期待新冠疫苗的好消息。
對於這樣的人體試驗,你怎麼看?文/喻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ebuyncB9wjdwRpvNb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