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面防控一寸不讓 工作落實一抓到底
——北京市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火災防控工作側記
本報記者 李航天
天壇、地壇、雍和宮、國子監、南鑼鼓巷……在北京市東城區,有很多聲名遠播的文物建築和民俗街巷。東城區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北京市舊城區33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有18.5片位於東城區,是全市歷史文化遺存和胡同四合院最為密集的地區。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中央機關部門,北京站、王府井等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也位於該區。東城區正在著力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中央政務服務重要承載區、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北京高端服務業重要基地、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區。
龍潭湖中隊在天壇進行消防演練
如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好文物建築和民俗街巷,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指戰員肩上的擔子不輕。廣大指戰員堅守崗位、不辭辛苦,始終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不斷探索推進火災防控工作,提升應急救援能力,為轄區居民和中外遊客提供了安全的消防環境。日前,記者到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進行了探訪。
全員以堅定的信念投入工作
作為古都北京的中心地區,東城區有著長達7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市文物古蹟最集中的區域。為了保護好全區內的重要場所和單位,讓全區人民擁有更安全的消防安全環境,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不斷將自己的轄區網格進行細化,始終按照「排查分區分類、隱患徹底清零、宣傳全面覆蓋、處置秒級響應」的要求落實日常工作。
在應對重大節日和慶典時,該支隊採取現場勤務時段式部署、崗位責任實名制等舉措,保證消防安全。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慶活動期間,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面對確保全區範圍內不發生任何冒煙起火事故這一要求,將全區劃分成28個網格進行管理,保證活動期間的消防安全。支隊成立了「國慶消防安保工作領導小組」,由支隊長李軍、政委馬國明一同擔任組長。
在日常工作中,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積極開展社會面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發動群防群治力量,發動街道組建點位看護、巡查檢查、應急值守三支防控隊伍,組織社區居委會、樓門院長、『紅袖標』等網格力量,為他們發放胸牌、聯絡卡,讓社會面火災防控體系更加嚴密。」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王立說。
「其實,無論是在重要時間節點還是在日常,我們的目標都是秒級響應。要做到一旦發現問題,以最快速度到場。」王立說。為了應對日常工作需要,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還為轄區重點地區、重點單位提前制定應急方案,對具體任務的指揮響應作出部署。
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堅持「思想認識一刻不能松、點面防控一寸不能讓、工作落實要一抓到底」的原則。「每次面對重大任務,我們都會組織各級指戰員撰寫決心書、請戰書,印發《致全體指戰員及家屬的一封信》,號召全員以堅定的信念投入重大任務。」馬國明說。
在此前的國慶安保任務中,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先後召開動員部署會、再動員再部署會和決戰決勝誓師大會,設置了3個臨時黨支部、28個臨時黨小組、41個黨員先鋒崗及28個青年突擊隊,每周召開工作例會,討論各組、各專班的工作彙報內容並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保證首都核心區的消防安全
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宣傳員與轄區民警入戶宣傳消防知識
龍潭湖中隊位於首都功能核心區,轄區有天壇、龍潭湖公園、百榮世貿商城等重點防火單位,轄區內還有大面積的老舊居民小區、筒子樓和眾多木結構建築,在這一地區工作並不輕鬆。
「我們屬於24小時備勤的中隊,目前有39名指戰員,在北京地區屬於相對大一點的中隊,主要擔負首都核心區的滅火救援、搶險救災任務。」龍潭湖中隊政治指導員寇帥說。
「每年我們都會和天壇公園保衛科進行聯合演習。為了確保天壇這一重點防火單位的消防安全,我們定期到內部進行排查,根據建築特點,分析制定具體滅火方案。」龍潭湖中隊副中隊長王敏飛說。
據寇帥介紹,天壇祈年殿是一個獨棟木質結構建築,在防火等級上屬於最高級別。故宮前三殿還有一定車輛通行能力,但天壇祈年殿周圍有許多台階,消防車無法靠近。針對這些問題,龍潭湖中隊提前設計好了應對預案,詳細寫明了天壇公園周邊的實際情況和遭遇火情的撲救措施。在重點單位預案中,記者看到天壇公園的每一處都標明了最大水帶鋪設數,建築物內部也被詳細地進行了標註。
「我們轄區另一處重點防火單位就是百榮世貿商城。百榮世貿商城內部攤位較多,所出售的商品多為日用品,這些商品一旦遇到明火極易燃燒。中隊十分重視該單位的防火工作。與天壇公園一樣,我們也會定期同百榮世貿商城物業開展聯合演習。」寇帥說。
龍潭湖中隊轄區面積約為8.7平方公里,近兩年火情相對較少。一方面是因為屬地責任更加明確,各單位主體責任落實得很到位;另一方面是因為轄區內的消防宣傳等工作開展得更為頻繁。
作為北京市老城區,中隊轄區內老舊居民小區、筒子樓的數量較多,龍潭湖中隊釐清情況,按方抓藥。
「筒子樓一旦著火,火勢會迅速擴大蔓延,並極有可能引發坍塌事故。」寇帥介紹,在一次筒子樓滅火行動中,中隊的一名消防員剛剛衝出火場,整個房頂就坍塌了。
「筒子樓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為此我們也制訂了重點單位預案。預案里詳細介紹了建築物的基本信息,比如高度、內部結構、樓梯通行能力、筒子樓下街道的寬窄程度和車輛通行狀況。」寇帥說,「每條胡同里到底需要幾盤水帶,消防車需要停到哪個位置才能保證水源供應,每個社區內有多少個消火栓,設備完好情況又如何,這些信息都是中隊隊員們實地勘察出來的。」
在平時「掃樓」過程中,隊員們面對的情況也是複雜多變的。一棟樓有幾家甚至幾十家,有的住戶家裡人口較少,有的家庭人口較多,每家每戶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清理可燃物的過程中,不少群眾還會有一些意見。消防員們會耐心講解,讓群眾了解可燃物亂堆亂放的危險性,並協同街道社區進行清理。
作為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筒子樓防火工作試點地區的龍潭街道,如今正在全力以赴地開展筒子樓防火工作。為了防止火情的出現,重點節假日期間,龍潭湖中隊還在部分胡同內存放應急用水帶,以便發生火情時迅速開展撲救。未來,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還計劃將該街道作為試點在全區推廣。
讓小微消防站 發揮大作用
交道口小型站消防員正在沿街巡邏
面對日益嚴峻的防火形勢,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大力推動全區小型消防站建設,在每一個小型消防站都部署了消防救援人員和政府專職消防員,此外還配備了細水霧滅火器和小型消防車等設備。
「儘管我們只是一個小型消防站,也僅有22名消防員,但我們的責任並不小。」交道口小型消防站負責人高龍迪說,「我們主要負責南鑼鼓巷地區的消防安全。每逢節假日,遊客激增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壓力。」
南鑼鼓巷作為北京著名的文化旅遊胡同,每逢節假日黃金周,遊客量就會迅速增長。與此同時,由於古巷自身道路狹窄的特點,人員的移動速度也相對較慢。
「為了應對節假日期間的突發情況,我們已經協同社區組織了多次聯合演習,目的就是發生事故時更快更安全地讓遊客們疏散。」高龍迪說,「其實,為了更好地維護好南鑼鼓巷地區的消防安全,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就通過發放宣傳單、聯合社區挨家挨戶走訪的方式向附近的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讓大家在用火用電上注意安全。」
高龍迪每天都會同巡邏隊一起,檢查轄區內的消火栓。他表示,作為負責人就要和隊員們一樣熟悉轄區的每一個角落,只有這樣才能在緊急事件發生時正確指揮。巡邏過程中,高龍迪講了一個故事:「年初的時候,我們突然接到警報,轄區範圍內有大量煙霧出現。接警後,我們迅速趕到現場,原來是一家住戶在自家的院子內焚燒垃圾。這一案件也給我們提了醒,日常的消防安全檢查和宣傳工作要繼續堅持下去,要讓人民群眾真正重視安全、重視消防。」
目前,南鑼鼓巷沿街商戶已經全部取消了明火作業,胡同里也沒有了從前飛線充電的電動自行車。這一系列措施讓南鑼鼓巷更安全。
「張自忠路3號院歷史悠久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如何保護好這片建築群就成了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高龍迪說,「這片建築群內目前還有群眾在生產、生活,這也使得原本就已經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建築群更加危險。」
國慶安保期間,交道口小型消防站專門安排了一支巡邏隊在這一地區駐點蹲守,一旦發現問題或發生火災,巡邏隊可以迅速解決。
目前,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已在全區建成9個小型消防站,並指導全區各個重點單位建立微型消防站,同時在全區範圍內積極開展社會面防火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不斷開創管理理念。例如,在重要節假日期間,利用鼓樓地理位置高的優勢,將其轉變為瞭望台,負責瞭望北京鐘鼓樓地區胡同內安全情況,嚴防火災發生。
「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提升『東城消防是政治消防』的政治站位,加強對消防安全現實風險複雜性、多樣性、關聯性、衍生性的分析判研。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用好『吹哨報到』機制,針對東城區『一高、一低、一大、一古、一老、一密』等火災防控重點,縱深推進『防保迎』專項行動和火災風險隱患『自知、自查、自改』活動,切實把社會力量用好,把風險隱患除掉,把網格防控做實,把宣傳品牌創優,把應急救援準備做足,把智慧消防應用建強,真正形成『全民消防、齊抓共管、精治共治』的社會化消防工作格局。」東城消防支隊支隊長李軍說。
目前,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正在對全區的防火工作進行細化管理,努力將全區打造成平方米級監控,讓東城區擁有更安全的消防環境。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