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行動——生態振興

2019-07-26     富美宜陽

生態振興行動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污染防治,築牢美麗宜陽底色。到2020年,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環保和健康衛生意識普遍增強,農村環境助推鄉村振興的合力明顯增強,美麗鄉村建設初見成效。到2022年,農村生態環境水平顯著提升,農民環保和健康衛生意識自覺養成,農村環境成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1.重大專項

(1)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攻堅重大專項。

以農村人居環境「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為抓手,集中開展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持續提升鄉村環境水平。到2020年,9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並通過國家驗收,生活污水處理率由2018年的20%提高至2020年的30%,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由2018年的37.7%提高至2020年的85%以上。到2022年,打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村40個,高質量推進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樹立典型標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到2022年,95%以上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完成12萬戶無害化廁所改(建)。

推進措施:一是推進垃圾綜合治理。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建立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廣市場化保潔模式,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二是實施生活污水治理。優先抓好鄉(鎮)政府所在地、城鄉結合部、水源地、景區周邊和有條件的中心村5個重點區域村莊污水治理。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逐步消除黑臭水體。

三是推進「廁所革命」。科學選擇改廁模式,抓好質量管控,建立完善日常管護、糞污收運處理等長效機制。其中2018年完成1.5萬戶,2019年完成3.8萬戶,2020年完成3.3萬戶,到2022年全部完成。

四是提升村容村貌。完善村莊路網、實施見縫插綠、整治公共空間、改造廢舊宅院、提升建築風貌,到2020年,行政村硬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的整治目標達到40%以上,到2022年達到90%。

五是整治庭院環境。開展「五美庭院」創建評選活動,培養文明衛生習慣。到2020年,50%以上農戶完成庭院整治,達到「五美庭院」標準;到2022年,85%以上完成庭院整治,建成「五美庭院」。

(2)實施國土綠化重大專項。

堅持規劃見綠、見縫插綠、提質優綠、協力植綠,實施「七綠」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到2022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5%。

推進措施:一是推進全域林業生態環境提升。實施「綠廊」提升工程,2020年完成鄭盧高速、鄭西高鐵、洛宜快速通道綠化完善提升2萬畝,打造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彩、冬有綠」的生態景觀廊道;實施「綠帶」美化工程,在洛宜快速通道、鄭盧高速及洛河沿線實施荒山荒坡綠化和退耕還林,2020年完成3000畝,2021年完成3000畝,2022年,完成4000畝;實「綠播」基礎工程,以河流源頭生態區位的重要區域為重點,實施飛播造林,2020年完成張塢鎮上龍播區飛播造林1萬畝,2021年完成錦屏鎮靈山播區飛播造林1萬畝,全縣飛播造林總面積達到2萬畝,營造常綠樹、彩葉樹、闊葉樹混交的景觀林區。

二是著力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實施「綠業」增收工程,大力發展優質林果、花卉苗木等產業,到2020年新發展優質林果6000畝、花卉苗木1萬畝,2021年新發展優質林果5000畝、花卉苗木3000萬畝,2022年新發展優質林果5000畝、花卉苗木2800畝。

三是紮實做好村莊綠化。實施「綠村」營造工程,2019年完成27個村村莊綠化,2020年完成60個村村莊綠化,2022年完成全縣353個村村莊綠化美化。

(3)實施農業綠色發展重大專項。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縣耕地保有量107.29萬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持續穩定在98%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到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2%以上。

推進措施:一是強化資源保護和節約利用。嚴格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加快我縣正在實施的7個補充耕地及提質改造項目建設,加大補充耕地及提質改造項目立項規劃實施工作,力爭2019年底實現立項20000畝;全面普查動植物種質資源,強化漁業資源管控與養護;實施農業節水行動,到2022年,每年新增或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000畝,累計增加節水灌溉面積8000—10000畝。採取以獎代補、調蓄結合、技術改造等方法,鼓勵和引導群眾不斷增加節水意識,到2022年全縣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控制在0.55以上。

二是推進種植業清潔生產和秸稈綜合利用。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大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推行生態調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推進秸稈飼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綜合利用,嚴控秸稈焚燒。到2022年,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率達到95%以上。

三是推動養殖業生態化發展。推進養殖產業生產清潔化和模式生態化。2019年積極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到2022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98%以上。

四是加大土壤修復力度。紮實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源管控、未污染土壤保護、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全覆蓋,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實現零增長;按照《宜陽縣露天礦山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實施方案》,督促企業實施綜合整治工作,2020年全縣35座露天礦山治理率達到80%以上,其中13家露天礦山企業全部達到綠色標準,22家歷史遺留露天礦山治理率達80%以上,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標準。到2022年所有露天礦山治理率達到100%。

(4)實施水生態保護提升重大專項。

有序推進農村水生態治理,逐步修復農村生態環境。到2020年,全縣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平方千米,縣域內洛河及其重要支流生態治理和截污治污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0%,實現鄉村主要河湖渠塘水質改善、河長上崗;到2022年,全縣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80平方千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實現鄉村所有水體水質良好、河長制工作全覆蓋。

推進措施:一是開展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在抓好2019年上觀、高村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的同時,及早著手2020年項目申報、編制等前期工作;2019—2022年,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平方千米以上。

二是持續推進「1518」水生態建設。2019年底完成「1」,即:洛河西段生態治理項目,實現洛河宜陽境內的全治理及宜洛南渠和城市防洪渠的改造提升工作;2020年完成先鋒渠的清淤整治等生態治理工作;2021和2022年分別完成秦嶺渠和宜洛北渠的綜合整治工作,到2022年完成「5」渠治理,完成其他水系建設,力爭實現城區居民5分鐘見湖、見水街的生活圈。

三是促進河長制從「有名」轉為「有實」。進行全域河道清理活動,紮實落實河長巡河制度,實現鄉村水體水質良好,河長制工作全覆蓋。

四是規範河道采砂行為。2019年完成韓城南驛砂場建設,突出抓好以河道非法采砂為代表的破壞河道生態環境和侵占河湖岸線行為。2019年7月至10月,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打擊非法開採加工運輸砂石行為專項行動。通過打擊非法采砂聯合執法行動,查處、曝光和打擊一批非法采砂典型案件,發揮警示和威懾作用,堅決遏制境內非法盜採加工囤積銷售運輸砂石等違法現象。全面完成砂場建設,現韓城南驛砂場正在調試運行,2019年年底砂場進入正常運行,完成砂石料生產50—60萬方,保障縣域重點項目順利建設,基本滿足市場需求。2020—2022年,在砂場正常運行的同時,繼續保持對非法盜採砂石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疏、堵結合的方法,逐步平衡我縣砂石市場。從而實現國有資源不流失,又能保障縣域經濟建設需要。

2.重點項目

生態振興行動共謀劃項目56個,總投資27.77億元。主要包括: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類項目39個,國土綠化類項目5個,農業綠色發展類項目9個,水生態修復類項目3個。

3.示範引領

農村人居環境「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每年建設10個示範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dBVL2wB8g2yegNDAX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