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照顧老人38載 雁城69歲譚小林用愛書寫人生

2019-11-18     資陽之聲

69歲,年近古稀,本應在家安享晚年。然而,家住雁城建設西路二段的譚小林卻閒不住。每周六,她都要到雁江區松濤鎮敬老院。為老人更換乾淨衣服、收髒衣服回家洗,給老人收拾屋子、打掃衛生,給老人洗頭、剪指甲、陪老人聊天……38年來,譚小林風雨無阻,陪伴敬老院裡30多位老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歷程。

譚小林同敬老院老人聊天。

用愛溫暖敬老院

38年不間斷

11月2日,星期六。早上7點不到,譚小林就背著背包出門了,比往常提前了40分鐘。「跑敬老院自行車都騎壞了3輛,現在這輛已經修不好了,只有買新的,太貴了我捨不得,就走路嘛,當鍛鍊身體。」由於自行車壞了,而譚小林年紀大又不會使用手機掃描共享單車,她便只好步行到雁江區松濤鎮敬老院。差不多1個小時,譚小林到了敬老院,她徑直來到75歲老人李光有的房間。李光有正坐在凳子上,見譚小林來了,立刻直了直腰杆做好換衣服的準備,譚小林一邊和他擺龍門陣,一邊從隨身的背包里拿出洗乾淨的衣服給李光有換上。換完衣服,譚小林又到裡面臥室查看李光有的藥吃完了沒有。

李光有告訴記者,他比譚小林只大了幾歲,既不是親戚關係,過去也不相識,譚小林卻如此費心照顧他,這讓他非常「過意不去」。李光有直夸:「譚大姐真的是個好人!」

經譚小林照顧的老人,李光有只是其中一個。1981年,譚小林經過四處打聽找到雁江區觀音閣敬老院,便毛遂自薦上門義務服務。從此,38年來,譚小林從未間斷過對敬老院老人的照顧。

「做好事不難,難得是能堅持這麼多年,她真的了不起!」松濤敬老院的李院長說,譚小林的舉動很令人欽佩。

譚小林在敬老院打掃衛生。

孝親敬老入心間

得益於父母教育

「敬老院和養老院是不同的。」這是譚小林對記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譚小林說,養老院的老人有兒女陪伴,養老條件更好,而敬老院裡有許多「三無」老人,相比之下更孤獨、養老條件也差些,她希望敬老院的老人們在老有所養的同時能有更多的依靠感、幸福感。「我現在這麼做,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常教育我要善待他人。」隨著時光流逝,老人們相繼離世,年紀越來越大的譚小林也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我也老了,現在能為他們做一點是一點。」

譚小林原是重慶黔江區土家族人,從小家境貧寒,成長曆程中吃了不少苦,雖然生活條件不好,父母卻總是教育她要樂於助人。1973年,經人介紹,譚小林嫁到雁江區老君鎮,並在資陽頁岩磚廠上班。在資陽的這些年,雖然和家人一直保持聯繫,卻無法伺候在父母身邊,譚小林心裡很是遺憾,為彌補這份遺憾,她用對父母的愛悉心照顧著敬老院裡無兒無女的老人們。

譚小林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

付出愛也收穫愛

生活拮据卻充實

照顧老人,譚小林不僅出力還出錢,買零食、買藥、買生活用品等,這些錢都是她勒緊褲腰帶省下來的。頁岩磚廠倒閉後,領著微薄退休工資,住著廉租房的譚小林經濟情況窘迫。為了掙錢補貼家用,她給人打零工,甚至在菜市場撿過爛菜葉子回家吃。日子雖然苦,但在敬老院和老人們相處的點滴讓她心裡很充實。

譚小林的愛心善舉不僅得到老人們的肯定,在社會也廣為流傳,她多次被民政部、勞動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老齡協會聯合評為敬老好兒女「金榜獎」、全國敬老模範、省「十佳敬老兒女」、省「孝親敬老楷模」等。2014年,她前往北京參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表彰會,還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

「我現在年紀大了,只能盡力照顧他們,只要他們過得開心,我就知足了。我的付出能讓他們感受到幸福,我也非常滿足。」如今,每到周六,譚小林依然奔走在前往敬老院照顧老人的路上。

資陽日報記者 郭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cc9fm4BMH2_cNUgxH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