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本地寶
每個月都有那麼一段尷尬的日子
當然不是來大姨媽
這件事比來大姨媽更可怕
——沒錢花了!
還花唄,還信用卡,各種填坑
但是工資還沒發...
這是要吃土的節奏啊!
為啥我的工資總是熬不到發工資
說到工資
每一代人對待工資的態度都是不同的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爸爸媽媽
或者更老一輩的人是如何支配工資的呢~
今天不如跟著小編
一起回首每一代人的金錢觀念
感受時代在我們身上留下的深深烙印
60後
60後:每個月100多元,感覺蠻經用
金錢觀念:一半補貼家用,一半買貼花,用得小心翼翼
工資用途:家用、買大件
攢錢只為買台自行車
那時候工資不過幾十塊
一個禮拜卻要上六天班
由於經歷過匱乏的童年
60後的工資更傾向於存起來
等存夠了一筆數目再去買一樣大件
它可能是一台春雷牌收音機
也可能是一台海鷗相機
又或者飛人牌縫紉機什麼的
那時貼花儲蓄
是風行千家萬戶的一種存錢方式
10元錢一張的貼花,跟創口貼般一樣大小
每個月領一張貼花
按月份整整齊齊貼在存摺上
一月下來就有100多元
過年時給家裡置辦了一台收音機
很多家庭里「大姐」的首份工資
都貢獻給了:母親的圍巾、小妹的毛線
插隊落戶弟弟的匯款單…
70後
70後:起薪從400元,一直漲到2000元
金錢觀念:掙點錢不容易,能省就省
工資用途:買房、存銀行
買部手機用掉所有工資
工資收入差異開始呈現
工資邁入了百元時代
一般企業工資是300-500元
但相對當時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耐用的
如果能拿到千元級別的
就屬於不錯的收入水平了
那時,工資補貼家用的觀念開始淡化
花錢的選擇也開始豐富起來
很多人開始攢錢準備出國深造
有遠見的在家人幫忙下買了套房
還有人忙著給自己的電腦升級換代…
對70後來說
用人生的第一份工資
買一條幾百元的美國品牌牛仔褲
一雙心儀很久的高跟鞋
就可以高興很久
80後
80後:起薪大多3000元,維持了數年
金錢觀念:該花就花,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
工資用途:房租、投資
三分之一工資交房租
等到80後上班的時候
已經進入了新世紀
「萬元戶」是80年代特有的名詞
進入大學的80後
一畢業就加入了求職大軍
「先就業再擇業」
成了當時流行的一句話
80後的父母大多也十分開明
不會過多干涉孩子的開銷
所以80後在工作後基本上都是
自己的錢自己花
一直要到成家了才會開始慢慢攢錢
90後
90後:起薪5000元,但是月月光
金錢觀念:基本月光,賺錢當然是用來花的
工資用途:吃飯、旅遊、社交
工資見底成「月光族」
生活條件相對優渥的90後
初生牛犢不怕虎
他們敢愛敢恨,能賺能花
喜歡就花,基本月光
90後的第一個月工資
有用來孝敬爸媽的
有用來買衣服化妝品的
有買蘋果手機等數碼產品的
也有準備存下來以後去旅遊的…
但總的來說,一個月下來基本剩不了多少
相信很多90後都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我掙的錢一點不少
卻老覺得不夠花?
其實,完全不用感到驚訝
不是有句江湖傳言嘛?
「70後存錢,80後投資,90後負債」
咱們90後
窮也窮得坦坦蕩蕩,毫不遮掩
你是幾零後?
你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