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說實話,剛看到網上熱傳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謝詞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又在「賣慘」。
畢業論文里的致謝部分,感謝對這篇論文有貢獻的人就好,何必回憶自己苦難的一生呢!
但我看完那篇致謝詞以後,卻幾乎感動得落淚。
因為,裡面有一種刺痛人心的真實。
那段不長的致謝詞,讓作為同樣是貧寒出身的筆者,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而我也就能夠理解,那位名叫黃國平的博士,為什麼論文的致謝詞要從小時候寫起。
因為,正是從小到大那麼多人的幫助,才有了這篇博士論文。
正如致謝詞中寫的那樣,黃國平是「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
02
毋庸諱言,人是生而不一樣的,有的人生下來就可以錦衣玉食,可以出國上最好的大學,畢業後家裡給幾個億學著做生意。
而有的人,從少年時期就只能把「夜裡抓黃鱔、周末釣魚、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當成經濟來源,還要提防著父親把黃鱔偷賣了買酒喝,讓自己交不成學費。
有的人每天可以穿得光鮮亮麗,小學畢業旅行甚至可以去北極,而有的人,要「夏天光著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
是不是來到這個世界、生到什麼樣的家庭,我們自己不能做主,也無法選擇。
哪怕,兩個家庭的差別判若雲泥,你的終點永遠趕不上人家的起點。
我們也只能默默接受,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
03
好在,還有讀書。
如果出生我們不能選擇,是不是讀書,我們大機率能夠做主。
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比讀書更公平的事情了。
不論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管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在全村、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學校里,學的知識都是基本一樣的。
只要你學得好,就能上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學校,進最牛的科研院所,搞最前沿的研究。
當然,也能有不菲的收入。
黃國平博士就是如此,他雖然在物質上一無所有,但「考試後常能從主席台領獎金,順便能貼一牆獎狀滿足最後的虛榮心」。
最終,他一路向上,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一直從大名鼎鼎的中科院自動化所博士畢業。
現在,他就職於騰訊的人工智慧實驗室「騰訊AI Lab」,擔任高級研究員。
從網上可以大概查到,博士生在這樣的崗位,年薪至少在50-100萬人民幣之間。
可以說,黃國平以及他的下一代,已經擺脫了貧困,跳出了原來的階層。
04
正像有網友評論的那樣,黃國平博士的經歷再次說明了一個道理:
人生之路如果真的有捷徑,那麼讀書就是最好的一條,也是實現階層躍遷,改變命運的最好可能之路。
如果我們不幸生而貧窮,如果我們想改變命運,努力讀書是一個標準答案。
更難能可貴的是,黃國平博士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有著更大的夢想:
「理想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這個「不偉大」的理想,其實已經足夠偉大。
通過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樣的人生已經足夠富有。
這是教育的力量,這是讀書的力量,這是知識的力量。
05
面對網上熱傳的致謝詞,黃國平博士也站出來回應網友,他說網傳的致謝詞是經過截選的,他發布出了完整的版本。
在裡面,他想感謝的人太多,他感謝自己的老師,感謝自己的同學,感謝自己的父母,感謝這一路走來遇到了每一個好心人。
但我想,他更應該感謝的是他自己。
因為,他有一千個放棄的理由,但他選擇了堅持。
最終對他完成救贖的,並不是別人。
「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屈的靈魂。
這句話,應該成為每一個學子的座右銘。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