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一直是父母們的殷切希望。其實孩子將來成長得如何,主要依賴於家長言傳身教,特別是父母平時掛嘴邊的一些話。根據研究,聰明的家長會每天多說這幾句話,孩子將來會越來越優秀!
1、「這件事還能怎麼做?」——培養孩子價值感。
例如,你和你的孩子一起上手工課,你不知道怎麼做。這時,家長指導孩子們做手工後,可以問他:「除了教你這個方法,你還能做什麼?」這句話能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讓他們逐漸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自己解決更多的問題,形成了自我價值感,這是他們心理健康的基石。
2、「有什麼事都可以跟我說」——給予孩子心理支持。
從幼兒園到學校,孩子們很可能會遇到被老師無理、被其他孩子欺負等負面事件。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思想不成熟,不願意傾聽孩子的話,就指責孩子「不聽老師的話被罵」,或者鼓勵孩子「你不會揍回他們嗎?」聰明的父母會適度地容忍孩子,告訴他們「有什麼事都可以對我說」,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和父母討論一切,他們不是無助的,這可以避免孩子走錯路和繞路。
3、「好」——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
當孩子向父母求助時,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拒絕或提出條件。例如,當一個孩子想出去玩時,他媽媽說:「不行,你做完作業沒?就想出去玩?」這樣,孩子們要麼以後不想再問了,與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要麼變得叛逆,難以管教。
聰明的父母不妨在答案前加上一個「好」字,例如「好吧,你可以先做完作業再出去玩」。這種回答會讓孩子們感到被父母接受,這比否定的回答要好得多。
4、「對不起」——教會孩子責任感。
許多父母都會犯錯,但他們不知道或不好意思向孩子承認錯誤。但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是道德老師。不敢承認錯誤,會導致孩子喜歡推卸責任,長大後也沒有責任感。因此,當父母犯錯時,應該及時對孩子說「對不起」。要知道,家長向孩子道歉、認錯、以身作則,對提升孩子的道德修養非常重要。
5、「我愛你」——增加孩子安全感。
中國父母很少對孩子說「我愛你」。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的感情普遍內向。像「愛」這樣的詞總是羞於說出口,而且父母和孩子缺乏必要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和親吻。
其實感情還是需要說出來,這樣別人才能理解。尤其是責怪孩子之後,除了說說事情,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了壞事,還要告訴他「爸媽愛你」。讓孩子明白:犯錯並不意味著他是個壞人。批評的目的是幫助他,而不是懲罰他。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愛他,這會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各位父母,你們有沒有經常說這幾句話呢?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