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鐵龍翻身之作?愛信8AT+國六動力,這款車有點看頭

2019-08-17     汽車志

提到雪鐵龍,相信大多人首先浮現出腦海的關鍵字會是「底盤美」、「操控好」、「設計法國」等第一印象,這幾年東風雪鐵龍不斷推陳出新,在變化迅速的中國市場上緊跟步伐。

但雖如此,我們也很難記得住這個品牌現如今有著哪些新車。不得不承認,雪鐵龍品牌缺乏與國內消費者達成共鳴。

恰逢今年7月是實行國六的時間節點,東風雪鐵龍將一紙邀請函派到我面前,新一代的雪鐵龍動力總成在滿足嚴苛的國六標準同時,也具備了不少亮點。別的都不多說了,赴會吧,試車!

國六動力,有料到!


對於雪鐵龍這種在歐洲制霸的品牌而言,要造出一款動力強勁的民用發動機並無難事,難就難在如何能在滿足國內甚至全球排放法規下,再保障充裕的動力性能以及兼顧油耗經濟性。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7月國六落地實施以來,許多車型還不能推出滿足國六標準的原因。


對於許多車企而言,要想滿足國六標準,則意味著研發/製造成本的上升,對於汽車製造商這種大企業,成本上漲必然容易打亂年度計劃,使整個管理層都需慎重考慮的問題。



而這其中又有趣地引申出兩點:

  1. 國六究竟有多嚴苛?
  2. 為何許多車型中期改款推出國六標準車型後,功率都會下調?


若細看國六排放的測試標準,其嚴苛性比國五標準起碼高出了數倍,在國五之前的排放標準,可以說是國家環保局參考歐洲排放的標準進行完善與修訂,來到了國六之後,其標準則遠遠高出了歐洲各地的排放標準,稱之為全球最嚴苛的排放法規也不為過。


簡而言之,其嚴苛的點在於除了要限制尾氣排放出來的顆粒物數量之外,還加入48小時蒸發排放試驗以及加油過程VOCs排放試驗,也就是說,即使車輛靜止不開,其自身也還是會有蒸發排放,這也得納入到排放標準中。


因此,可看到近幾個月來市面上許多新車在中期改款推出國六車型後,為了滿足法規標準,在功率上不得不下調妥協,包括許多合資及自主品牌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但東風雪鐵龍恰巧進入二代動力升級階段,並正好遇上國六的時間節點,於是順勢做出了升級。東風雪鐵龍全新一代動力系統不但滿足了國六排放,在技術先進性以及功率方面,不降反升,可謂令人驚喜。


目前東風雪鐵龍在售主推的三款車型,分別是C6、天逸 C5 AIRCROSS、雪鐵龍C3-XR,涵蓋了1.8T+8AT(400THP)、1.6T+6AT(360THP)以及1.2T+6DCT(230THP)三款不同的動力等級。


複雜難懂的技術,咱們暫且不去多聊它,但要數雪鐵龍品牌這一代的動力系統有何亮點,則不得不提這台引擎的增壓技術,簡單來講,該E-wastegate雙渦道增壓器運用了電子介入的方式,1000轉就開始介入工作,1500轉就達到280Nm的扭矩輸出,1900轉達到扭矩峰值300Nm並持續到4500轉。


較好的低扭表現,有利於用戶在日常行駛時的廣泛適用性。

動力不俗,底盤美




實際的駕駛體驗中,特意找了一輛天逸 C5 AIRCROSS的頂配車型,車廂內用料並不小氣,大面積的軟性材質和皮革覆蓋,並且法國人對於設計方面的執著,在車廂內體現得淋漓盡致,養眼、賞心悅目,正是如此才特別讓人對它的行駛品質有所期待。



試駕的頭幾公里,行駛質感表現出了較高的水準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底盤調教一向都是法國人的強項,在老一代的富康上,其靈活性和運動性能也要比捷達和桑塔納好上不少,這是公認的事實。



但重點則在新變化的動力系統上,動力爆發程度與官方宣傳相差不大,搭載在天逸 C5AIRCROSS上面的新1.8T發動機,無論是起步還是急加速時,都能提供不多的推背力度,且時速上升得較快。


與之匹配的愛信8AT,論平順感有餘,但若非得挑一下毛病,其運動感還是差一點,主要體現在常規模式下,降擋不算迅速,哪怕通過撥片去強行降擋,也還是較懶洋洋的狀態。



當然,與許多歐系車相同,在地板油動作時,會觸發強行降擋開關,引擎自然也會進入到雞血模式,並且還有運動模式可選,動力性能並不會讓人擔心。

銷量不力,本土化不夠

雖然天逸 C5 AIRCROSS的產品力不差,但平心而論,它還是稍顯另類,而不是「年輕運動」,儘管不否認它的設計前衛獨特,並自成一派,但若不能得到多數人的賞識,在一定程度上,較難以轉化它的商業價值。

這樣的特點在近兩年的銷量上不難理解,如果說去年受車市寒冬影響,導致銷量不力,那麼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雪鐵龍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降58%,降至2.9萬輛,這個成績相當於某款自主品牌SUV僅一個月的銷量,平均下來月均銷量不過5000輛,對於一個合資品牌而言未免有些邊緣。

其銷量不斷下滑既有管理因素,也和產品相關,同時也受汽車市場大環境影響。2017年開始,東風雪鐵龍內部開始動盪,包括總經理級別在內的高管已相繼離職。

而管理層的動盪也被認為是內部管理混亂的表象,包括市場定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也最終影響了東風雪鐵龍的銷量。

並且在產品序列方面,雪鐵龍品牌的歷史資產過少也是不得不要去面對的事實,以往大家熟悉的富康、愛麗舍等車型並無後續產品。

早年前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口碑車型,對於品牌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特別是中國80、90後等年輕人而言,在成長的記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過相關的記憶。口碑車型的斷更,為雪鐵龍品牌在華損失了一把有力的武器。

並且與大眾、豐田甚至和BBA不同的是,雪鐵龍本土化研發進程緩慢,其設計風格以及品牌理念上,放到國內難以避免水土不服等問題。

與國內消費者缺乏共鳴,註定小眾。

寫在最後


就事論事,單純論產品力,無論是科技水平還是造車實力,PSA集團均有著不俗的功力,車是雖好,但至於能不能吸引消費者,雪鐵龍顯然仍需再努力一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WpLoGwBvvf6VcSZfF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