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顏姐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了屏,大概是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去雍和宮燒香。
那些沒辦法說出口的秘密,無法袒露的心跡,都在點燃一支香後,說給了大殿的菩薩聽。
顏姐有個同事,每當遇到人生重大決策的時候,都必往雍和宮跑。他說,有時候會去燒香拜一拜,有時候一大清早跑過去,其實什麼也沒幹,就是單純的走一圈,聞著香火的味道,想一想眼下發生的事情,捋捋自己的思路。
前兩天,他家裡遇到了一點煩心事,跑了一趟雍和宮,還不知道從哪求了一串轉運手鍊,每天都不離手,信誓旦旦的說,該拜的拜了,該帶的也帶了,這次中國佛學和西方星座都用上了,應該能平安度過了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當代年輕人已經不怎麼相信那些振奮人心的雞湯了。「愛拼才會贏」、「一切都會過去」、「嫁得好不如乾得好」這樣的說辭似乎被遺忘在了上個世紀,怎麼都戳不中他們的心了。
放棄了熱血青年的身份,當個迷信的年輕人似乎更能讓他們感到踏實。
顏姐看過一則《封建迷信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各個年齡段的封建迷信率都很高:
65-96歲的老人:95.5%;
45-64歲:86%;
31-44歲:92.7%;
而14-30歲,文化素養較高的年輕人,迷信率超過了80%。
曾經對老一輩熱衷算命、講風水八字等行為嗤之以鼻的年輕人,也開始信「楊超越很靈」、「星座說我們很合」了。
但這屆年輕人的迷信又跟老一輩略有不同,他們通過網際網路接收信息比較迅速,也樂於接受新的工具,熱衷簡單創新的方式。能直接傾訴或瞬間得到答案,是他們最直接的訴求。
所以比起燒香拜佛,塔羅、占星、馬雅13月亮曆法或其它靈性工具使用頻率更高,當然把老一輩命理和新工具兩者聯繫起來用的人也不少。
不得不說,有時候這屆年輕人迷信起來,比爹媽去寺廟給孩子求姻緣還虔誠!
02
他們的迷信,是從一大早起床就開始的。
翻開星座查看今日運勢,已經成了日常儀式感:
「幸運色綠色,要提防小人,以免成為背鍋俠。」
你鎮定了三秒,換了一件綠色毛衣,畏手畏腳忐忑不安的去上班了。剛進辦公室大門,似乎就有那麼一絲不安的氣氛。「我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出錯。」一邊給自己心理暗示,一邊夾著尾巴做人。
但接下來,一切似乎還是應驗了——越小心翼翼,越漏洞百出。
因為工作問題和同事發生了幾句口角,正當你處於炸毛的狀態進行片刻休整的時候,又被推門而入的領導撞見了你的無所事事。
到這還沒完!下班回家,當你把白天的這些遭遇跟伴侶吐槽的時候,對方的一句「多大點事兒」又讓你怒火中燒,一場男女間的戰火無法避免,吵著吵著,你開始陷入懷疑:星座不是說我們倆挺合的嗎?
「我一定是水逆了!」
於是,你再次打開星座運勢,果然,又進入水逆月了啊。為了對抗這波水逆,你採取了一系列行動——手機屏保換成了「水逆散盡符」,轉發錦鯉,找占卜大師算接下來的運勢以及和伴侶的合盤指數,實在不放心,又去了一趟雍和宮。
先不論現狀有沒有改善,至少心裡得到安慰了,接下來就坐等轉運吧。
你看,這屆年輕人,不僅起床需要儀式感,連找「背鍋俠」都找的這麼洋氣。
以前,遇到點麻煩事,死扛就完了。現在就不同了,人生的所有不如意,都能跟水逆扯上關係,於是就有了網際網路的那句俗語——少壯不努力,老大怪水逆。
老一輩找對象,都是調查戶口,問學歷和收入,這屆年輕人就不一樣了——看星座,查合盤。實在說服不了自己,也效仿老一輩的行為,找個靠譜的大師,算個八字。星座和八字都合,嗯,這算是一個靠譜的姻緣了。就算平時吵架,也多了個不分手的理由——「星座和大師都說了,他就是我的最佳伴侶,婚配指數大吉。」
而且,這種迷信,不光用到日常和愛情,就連辦公室的人際交往都不放過。
「KAO!原來他是雙子,跟我大天蠍當然不合,難怪要吵架。還好辦公室其他人都是水相星座,不然我也太難了。」
更誇張的是,減肥、長痘這種事,都「有符可解」。隨手轉發一張,嗯,不去健身房,媽媽也不用擔心我長肉變醜了。
看到沒,自從愛上了迷信,年輕人的生活變得簡單多了。甭管什麼事,都能找到發生原因以及解決方案,迷茫的生活自此找到了出口。
03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年輕人,但你看看,當他們做了這些迷信行為後,所思所想真的應驗了嗎?有沒有告別人生低谷,好運從天而降,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好像也並沒有。甚至有些行為,都讓人哭笑不得。
那他們到底在瞎折騰什麼?
心理學家格雷厄姆 泰森是這樣說的:
迷信的人,通常是為了應對生活的壓力,壓力越大,越迷信,因為科學和理性實在無法讓我們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
所以,日常迷信也許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但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意義。在生活的小確喪面前,它讓情緒有了一個正當出口,也讓每個人多了一點變好的可能性。
顏姐在寫這個話題時,特意去跟一個朋友聊了兩句。她叫蘇印(劉玲),是一位靈性療愈師。
平常找她用占卜工具解疑答惑的人中間,年輕人居多。一般可以歸納成這幾種:
感情遇到問題,拿不定注意;
工作處於迷茫期,需要一點方向;
個人成長陷入瓶頸,希望有所改變;
被負面情緒困擾,以傾訴為主。
儘管很多人把這種行為看作是迷信,但在她看來,年輕人喜歡的新型工具,並不同於傳統命理,它們有個非常鮮明的特徵——不「斷命」,就是不會根據一些信息給出非常直接的斷定。
這種「迷信」更多的是關注溝通部分,幫助諮詢者參與自我了解和探索,更多的是讓他們體察自己的情緒,內在得到成長。
所以,迷信的過程,更像是撫平焦慮,自我救贖的過程。
從這個層面看來,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當年輕人選擇用「迷信」的方式來對抗崩潰的生活時,至少說明他們都及時的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並有學習、改善以及讓自己變好的意願。
當然,也有人說把生活寄託於命理和星座上,屬於自暴自棄聽天由命。但在生活的各種不容易面前,總得有一些心理寄託吧?這就跟買彩票一樣,我們都知道500萬沒那麼好中,但買的這個過程,讓人充滿了希望,有時候,那一點點希望就是崩潰前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呀,「迷信」終究是年輕人生活的安慰,而不是人生的主導。
好啦,顏姐掐指一算,今天轉發分享這篇文章,有利於提升整體運勢~!
你還有哪些迷信日常呢?咱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