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國各省份2019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均已公布完畢,然而,養老金的調整標準、調整方法等方面的細則各不相同。隨著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加快,每一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調整將不分退休早晚、不分男女、不分地區,調整幅度也有望統一。
各地調整標準各不相同
今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5%,這是一個平均值。
定額調整方面,各省份多集中在每人每月40元至60元區間,西藏加發金額較多,每人每月漲80元;遼寧每月增加70元;廣東、上海每人每月定額加發60元。
掛鉤調整方面各地之間也存在差異。比如,北京的方案規定,繳費年限滿10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3元。而貴州則規定,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每滿1年增加2.3元。
除此之外,即便是同一個地區的,調整水平也有差異,比如重慶在掛鉤調整方面規定,企業退休人員與繳費年限掛鉤,每月增加3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與同類人員去年12月平均養老金掛鉤,按3%比例進行上調。
調整標準、調整方法等方面不能統一的話,終究會導致各地的養老金調整首要考慮的依然是當地的財政支付能力,而非真正依據當地的工資和物價水平。
退休後待遇走向制度統一
在多省陸續出台養老金省級統籌時間表之後,中央也多次明確表示,在實現省級統籌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根據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近5萬億,總量餘額可觀,可滿足全國18個月全額支付。但同時,各省情況不一樣,東三省當期養老金結餘均出現負數,即當期收不抵支,黑龍江最嚴重,已經將累計結餘用盡。
正因如此,2018年7月1日起,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開始實施,用來合理均衡不同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的負擔,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2020年年底實現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之後,國家將要對繳費費率、退休金的計算公式等制度進行統一。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表示,養老保險基金一旦實現全國統籌,將由中央統一進行計算,統一發放,那麼,與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導下的計算公式很難對接。為此,針對目前養老金的調整情況,需要提前統籌和安排,同時,要有一個相關的頂層設計,這些都需要儘早做好準備,從而進行過渡性銜接。
(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