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和跌無可跌,是兩回事

2019-11-27     銀行螺絲釘

文 | 銀行螺絲釘 (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關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以前有朋友問,一個品種,進入到低估區域,怎麼還會下跌呢?

其實低估,和跌無可跌,是兩回事。

以前在黃金投資中,有一種投資的方式,是看黃金的平均開採成本。

比如說黃金看全世界的平均開採成本,大約是1200美元/盎司。假如說黃金的價格跌破1200美元,那部分黃金企業就會虧損。

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虧損的企業會減產,甚至會破產,導致黃金的供應量下降。

供不應求,最後黃金的價格會回到1200美元。

這個理論在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非常流行。當時黃金的價格剛跌破1200美元/盎司。

從邏輯上也說的過去。但是,黃金的價格還是持續下跌。

到了2015年,黃金價格到了千元附近,已經是大幅低於開採成本價了。

跌破成本價定投

那這個策略有用麼?

其實還是有用的。

在黃金跌破發行價的階段進行投資。

那麼,在過去五六年的時間裡,出現了三次機會。

2014年底到2016年初,黃金持續在1200美元/盎司以下。

2016年底,和2018年中,黃金也兩次到了1200美元以下。

之後黃金上漲,目前是1500美元/盎司。

當然,黃金的長期收益並不高,比指數基金是要低不少的。

2014年的時候,滬深300等指數基金也是處於低估的。

當時投資滬深300、中證500,之後到2015年牛市都有兩三倍的漲幅;即便牛市沒有賣掉,拿到現在,也有一倍多的收益。

比同期的黃金高很多。

這裡我們不是討論黃金的投資價值,而是看到,跌破成本價定投,這個策略在黃金上是有效的。

這就讓很多投資者困惑了。

低估買入有效果,但為何低估還會下跌呢?

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

低估與下跌

「進入低估可以投資」和「進入低估就不會下跌」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前者,是從投資價值的角度進行考慮。

進入到低估這個範圍,我們就知道市場比較便宜了,可以開始投資了。

後者,則是根據估值來預測短期的漲跌。

但短期漲跌往往跟短期估值的關係並不大。

在指數基金投資中,也是有類似的情況。

我們在低估區域投資,是因為指數基金處於價格低於價值的階段。

這一階段,是「用6毛買價值1塊的東西」

本身買的值,我們就會投資。

但是,低估不代表股票市場短期馬上會上漲。

比如說2018年底,A股跌到2600點已經是很便宜了,但仍然會短期跌到2400多點。

短期的漲跌有太多的影響因素,比如說資金、情緒、政策等等,估值對短期的漲跌影響比較微弱。

但時間拉長了,低估買入,最後收益都會不錯。

總結

估值,保證我們買的便宜。

但什麼時候上漲,是無法預測的。

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Q2brG4BMH2_cNUgbN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