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第一塊奢侈腕錶,選它少走彎路

2019-11-05   TOPMEN男裝網

說到腕錶,尤其是奢侈腕錶,很多人都想「一勞永逸」,但如果加上一個前提「第一塊奢侈品腕錶」,尤其還是年輕人的第一塊,就很難來到 Rolex、Omega 這個級別了。

隨著出來社會工作後,漸漸地有了自己的經濟基礎,很多年輕人都想為自己選購人生中的第一塊奢侈品,相比包包來說,腕錶會更得男性歡心一點,不僅僅是彰顯身份那麼簡單,也可以作為自己奮鬥歷程的一個見證。

那麼年輕男性的第一塊奢侈腕錶該如何選呢?

第一是價格。既然是奢侈級的,那麼它的價格一定要來到一個區間,區別出常見的大眾款,而葉子個人覺得 1 萬到 3 萬 之間在腕錶領域來看是比較合理的。

第二,品牌名聲不一定要響,但一定要有底蘊文化。歷史悠久,故事精彩的品牌,往往也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說白了,就是更容易保值。

第三,也要考慮到性價比。儘管奢侈品很多時候都有品牌的溢價部分,但對於你並不優厚的預算來說,即便是買奢侈品,也不能當「傻子」,必需要結合腕錶的性能工藝來看。

綜合以上,想必大家心中都有幾個所屬品牌了,比如浪琴、帝舵,都可以作為年輕人第一塊不錯的奢侈腕錶選擇。

除了這兩個之外,葉子今日也推薦第三個牌子給大家作為參考,它就是 TAG HEUER(泰格豪雅)

很顯然,在國內,TAG HEUER 的知名度比不上浪琴和帝舵,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它與天梭這樣的大眾款是同一級別的。

嚴格來說,TAG HEUER 屬於二等一類表的水平,通俗點就是,比勞力士低一級別的檔次,但很多專業表友對它風評似乎不太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TAG HEUER 最早誕生於 1860 年,由一名叫 Edouard Heuer 的創始人在瑞士「聖耶米」制表聖地創建,歷史底蘊甚至比勞力士還要悠久,即便在眾多的瑞士品牌中,也屬於很早期的一個。

然而,這個瑞士品牌的命運卻比較多磨。

在上世紀 70 年代,世界的鐘表行業迎來了「石英機芯」革命,受此衝擊最大的當屬一貫以機械工藝精湛著稱的瑞士鐘錶品牌們,TAG HEUER 的前身也逃不過被收購的命運,被 TAG 收之麾下,自此正式改名為「TAG HEUER」。

到了 1999 年,又被轉售給了 LVMH 集團,直到現在,成為這個第一奢侈品集團主要的奢侈腕錶品牌。

不過,回顧 TAG HEUER 這一百多年的歷史,還是比較輝煌的。

例如我們都知道第一款登月腕錶,是瑞士品牌 Omega,但「第一款登上太空的瑞士表」其實是 TAG HEUER。

1962 年 2 月在執行美國水星計劃載人任務的時候,第一位完成環繞地球飛行的美國人 約翰·格倫,手上戴的正是當時 HEUER 的 2915A 計時秒表。

事實上,TAG HEUER 一直以來都有航天航空的情懷,1929 年 格雷夫•齊柏林號 飛艇完成了一次極具歷史意義的環球旅行,而飛艇上安裝的就是早先 HEUER 的計時器。

此外,還有陸地上的賽車運動,被 F1 指定為官方計時器,還專門為了最知名的摩洛哥大獎賽推出了 Monaco 賽車計時系列。

可以這麼說,「計時」是專屬於 TAG HEUER 的基因

被眾多奢侈腕錶品牌所採用的擺動小齒輪裝置,堪稱是制表進程中的一大創舉,而它最先便是由 TAG HEUER 的創始人在 1887 年發明出來的,簡化了之前複雜的計時系統,卻更具穩定可靠的性能。

也是憑藉著這一點,在 1916 年 TAG HEUER 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運動計時秒表,此後更是連續成為了 1920、1924、1928 等三屆奧運會的官方計時品牌。

直到現在,精準出色的計時性也是 TAG HEUER 的一大亮點。

那為什麼 TAG HEUER 又會被一些專業表友所「嫌棄」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品牌歷史上「著名」的黑料了。

1887 計時機芯是 TAG HEUER 原先的一枚主力機芯,也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高性價柱狀輪機芯,而它是從精工的 TC78 機芯取得專利後,加以改造設計而來的,但品牌最初在宣傳的時候卻自稱是「自產」,之後便引發了不小爭議。

究竟購買了專利、版權後,設計出來的東西算不算得上是「自己」的,這裡的界限本就很模糊,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洗的了。

不過,千萬不要覺得 TAG HEUER 的機芯水平不行,後續完全自主開發出來的 Heuer-03 一體化計時機芯,性能早已比 1887 高出了不少,還有稍微普通的 ETA 通用機芯,水平也比較成熟可靠。

其次就是品牌的定位,以及售後問題了。

原來 TAG HEUER 的定位一直比較亂,既想要高端市場,又割捨不下中端,所以造成的價位跨度比較大,很多業內人士也會不自覺地拿它跟勞力士等相比,自然,因為名氣擺在那,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入勞。

然後是國內的份額市場不大,專櫃比較少,售後可能也比較麻煩,因此造成的體驗也不是特別好。

還有,TAG HEUER 在二手交易平台的表現不算出眾,升值的空間並不大,不太適合收藏。

但在葉子看來,如果你只想買款入門級的奢侈品腕錶,自己戴,預算只有 1~3 萬這個區間,無論是品牌的名譽身份,還是工藝製造水平,TAG HEUER 都絕對對得起這個價格,溢價程度比較低。

說了這麼多,那 TAG HEUER 值得關注的系列又有哪些呢?

  • Aquaracer 系列

Aquaracer 「競潛」是品牌的潛水錶系列,也是 TAG HEUER 的基礎表款,同時還是 1 萬能夠入手的絕佳潛水腕錶,自 1982 年面世以來,就受到了不少關注。

由拋光精鋼打造 43mm 直徑表殼,單向旋轉表圈,具有 200-500 米的防水抗壓深度,還經過了耐鹽蝕、耐汗蝕的測試,不僅適合深潛,也適合在沙漠和雪地等極端環境中佩戴。

而簡約明了的錶盤風格,搭配三支針設計,即便作為正裝腕錶,也毫不遜色。

其中競潛系列以 Aquaracer 300 最被眾人熟知,300 指的是潛水深度,不同於 500 款式,300 的單向旋轉表圈是 12 邊形的,有著明顯的陽剛氣魄,非常適合男性佩戴,有藍盤和黑盤主要兩種款式,藍盤會更有活力感一些,而黑盤則稍微穩重點。

  • Autavia 系列

Autavia 系列是葉子個人比較喜歡 TAG HEUER 的一個系列,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裡面的一個復刻系列,主要以復刻品牌早期的航空與賽車計時腕錶為主。

錶盤搭載著另外的計時小錶盤的屬於復刻的賽車腕錶,而只有錶盤只有簡約的刻度數字,但配有大錶冠的,則屬於復古的航空腕錶,但無論哪一款,,只有 38 mm 左右的圓表殼,造就了 Autavia的整體風格會斯文復古得多,也十分優雅。

但就猶如品牌本身的命運一樣,Autavia 系列也比較多舛,從 50 年代到 80 年代,它先後兩次遭遇停產,而到了 2009 年,又因為搭載了上面說到的惹發爭議的 1887 機芯,最後又黯然地退出了市場。

直到 2013 年,憑藉搭載著品牌完全自主研發的 Cal.1969機芯,在計時性能方面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才又回到了世人眼中。

今年,Autavia 來到了第三代加入了更加復古的元素,如青銅材質的表殼和煙燻色的錶盤設計,同時把整體的直徑擴大到了 42mm,看起來也現代了不少。

搭載的是品牌全新的 5 號機芯,這款機芯的特點是採用的碳纖維復合遊絲,使振蕩器幾乎不受重力的影響,同時衝擊以及磁場對它的影響也很小,從而提高了計時性能。(售價 2 萬左右)

  • Monaco 系列

第三個就是 Monaco 摩納哥賽事計時系列了。

也許在國內說到小方塊,很多人會想到 G-SHOCK,還有 Bell & Ross,但從世界範圍來說,TAG HEUER 的 Monaco 才算得上是最具有知名度的方形腕錶,甚至會超過卡地亞的山度士,因為除了是計時腕錶之外,Monaco 還是世界上首款「方形防水腕錶」。

說到 Monaco,相信有張照片大家會非常熟。

下面這張照片是 史蒂夫·麥昆 在賽車電影《勒芒》中的鏡頭,他手上佩戴的便是 Monaco 的 Caliber 11 了,而在更早之前的《極速狂飆》中,戴的同樣是這款表。

不久前,麥昆佩戴過的這枚 Monaco 更是在拍賣會上以 80 萬美元成交,也是藉由他的帶貨,自此 Monaco 算是名譽天下了。

Monaco Caliber 11

Monaco 系列也是世界上首款在方形表殼內加入傳動驅動式機芯的腕錶,是當時絕對的大膽前衛之作。

當然,以現在的眼光看來,Monaco 則是要典雅得多了,但搭載的兩個秒鐘和分鐘計時小方盤,也讓整體風格不至於失去亮點。

今年恰逢也是 Monaco 的 50 周年紀念,品牌一口氣也發布了 5 款限量紀念款,分別以 80 和 90 年代的風格為參考,重新設計,呈現出了那時候的經典風格,不過想要入手的難度比較大,普通款價格也普遍在 4 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