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呂世明
懸在短視頻頭上這把刀,最終還是要落下來,只不過到底是利刃削首,還是刀背敲頭,可能仍然是一個在短期內明確的事情。但必須要承認,中國內地影視的進步和發展,短視頻或多或少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月9日,多平台和影視公司發布聯合聲明、4月23日,各大影視公司和視頻平台聯合業內人士發起倡議書,這些聲明和倡議書都把「矛頭」指向了短視頻,並對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用和傳播等行為發起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現在普通網友隨便打開今日頭條、抖音、B站和一些視頻平台,肯定都會看到一些UP主製作和上傳的短視頻,其內容更多是用較短的時間(一般5-15分鐘)去解讀一部影視作品,但很少有UP主提前獲得製片方的授權。
理論上未經授權視頻都會被定義為盜版,但也並不意味著經過授權的視頻,在平台就可以隨意播放,內地對於視頻版權的合法性認定還是存在一定的空白,但短視頻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市場。
長短視頻之爭,千萬可別一刀切了。
維護版權是前提,
尊重創作者的應有權利
內地電影的快速發展看起來可能是最近五六年的光景,但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大家所依託的還是長視頻的運營方式,這和目前火爆的短視頻在製作理念和輸出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
之所以對短視頻發起糾察,還是出於要對原創作品的權益人進行更多的保護,畢竟一個影視作品從創意誕生到項目孵化、再到製作發行上映等環節,牽扯的人員和付出的辛苦非常之多。
普遍的認知來看,除了傳統的放映渠道和終端之外的平台所製作明顯短於影視作品的視頻都可以被視為「短視頻」,雖然在製作成本和時間上,這些視頻和傳統長視頻有顯著的優勢,且在創意和想法等方面,短視頻的製作也要花一定的心心思。
從內地逐步對盜版影視作品的打擊力度來看,維護版權方的利益的意識也再進一步的加強,針對未經授權的短視頻內容規範管理肯定會被提及上來。於情於理來看,當「侵權」的短視頻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數量後,其對於正版的長視頻所能形成的影響肯定要更強烈。
當然在中國的傳統理念中,對於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的版權概念和權益人認定是模糊和容易混淆的,現在可能連中小學生都熟悉的四大名著作者至少在清朝之前並不為大家所熟悉,甚至目前大部分的官方認定版本可能都和原著者的本意已經大相庭徑了。
不過伴隨著版權意識的提升,相關管理部門、製片方、編導演和更多的普通民眾對於版權的意識勢必需要提升一個台階,短視頻的製作方隨意使用素材本質上還是一種侵權&盜版行為。
圖片來源百度百家號
剛剛過去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今天(暨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各個部門、相關公司和部分明星藝人在此時間節點上對自身權益的再一次強調也是內地對版權意識的再一次提升,同時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近幾年自願對版權登記數量也在逐年遞增。
長短視頻之爭,
水火不容還是相互促進
短視頻的火爆和進入主流市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設備價格的矮化和普及,擁有一套錄采編播的設備已經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很多UP主甚至僅用一台電腦和幾款軟體便可以完成一部電影視頻的解說過程。
2005年胡戈短視頻作品《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截圖
最早引發轟動和爭議的短視頻毫無疑問是胡戈2005年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該作品改編至同年上映的陳凱歌影片《無極》,影片上映的時間是2005年12月15日,「饅頭視頻」製作上傳完成是12月28日,視頻直接採用了大量的「盜攝版」視頻資源和片段。
當時的輿論氛圍下,所有人幾乎都沒有意識到視頻未經授權,而且採用的資源是盜錄影片的畫面,要知道在2005年時,高清視頻尚未普及,大家普遍對於視頻畫面的清晰度不會有太大的奢求,但對影片的質量和槽點已經產生了較明顯的牴觸情緒。
對於影迷而言,《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毫無疑問是「歡樂」的,但對於製作方而言,「辛苦」製作的作品被無情的調侃和奚落,心裡肯定是過意不去的,不過出品方中影一直到視頻發布接近三個月後,才表示對「饅頭」絕不手軟,而距離該視頻發布已經過去了相當長的時間。
短視頻也有頭部,也會存在大V和頂流,甚至一部製作精良、構思巧妙、解讀上乘的短視頻,也會和其他引流方式和物料一樣對影視作品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甚至可以把這部分作品看成非官方出品的物料和長預告片。
製片方肯定是希望所有在網絡上都是好評滿滿,畢竟風控對於現在任何一部影片都尤其重要,特別是現在的「短視頻」時代,在同競影片扎堆,同時期上架電視劇繁多的情況下,吐槽也罷、N分鐘帶你看完也罷,對於長視頻觀眾的分離和切割是必然的。
相比於製作環節和流程更嚴謹的官方預告片,視頻UP主所能獲得的資料和元素存在不夠充分和正規的問題,但對於更多的觀眾而言,他們又很急迫的想獲取到更多影視作品有效的信息,特別是有粉絲導向的作品,能透露更多對於「飯圈」而言,要比後期看到正片所能獲取到的優越感和愉悅感更強烈。
目前定義一部影視作品是否為一個好的項目和成功的案例,能否推出更多的預告片和視頻資料也是一個重要指標,同時如果該作品能夠獲得UP主「重點」關照和解讀,也是該作品破圈的第一部,只不過目前的輿論環境來看,除了一部分對經典作品的「半拉片」解讀之外,迎合觀眾「槽點」的短視頻更容易受到關注和點贊。
長短視頻力爭「你幣有了」,
避免「下次一定」
幾年前一些影迷和觀眾想了解一些影片的情況,會在微博和一些傳統網站平台去了解信息,後期逐步轉移到自媒體平台,近兩年則更多會移步到短視頻平台,像目前火爆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也是藉此機會,在影視宣傳方面獲得極大的引流和導流作用。
並不是早期大家不想通過「短視頻」這種方便快捷的方式去做文章,只不過早期無論是軟硬體條件、網絡鋪陳、專業人員和受眾等方面的條件不充分,即便製作短視頻的技術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也很難幾年前有大的推進。
中國內地4G/5G的推廣速度是全球最快的,電影市場和視頻劇集市場也是全球進步最好的,同時更多普通網友對於視頻製作的水平也在近幾年快速增長,普通網友使用手機的方式方法和習慣也伴隨這些因素髮生進一步的改變。
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有點邊界模糊和快速跨越的味道,從最初OICQ(暨QQ)跨越到微信只用了三五年的時間,但短視頻對於用戶習慣的養成也就兩三年,這可能也是當前一個趨勢,並不代表它會成為未來更長久的一種網際網路生態方式。
其實對於製片和宣發方而言,他們是急迫希望自己的影片有更多的曝光度,相關主管部門則希望民眾在對版權方面的有足夠多的尊重和維權意識,普通觀眾是希望儘可能用更小的時間和代價獲得更高品質的體驗、更多時間獲得更有效的影視作品信息。
從本質上來看,這些問題並不矛盾,如果作品質量足夠硬,即便是出現「D版」資源的影視作品,其也能夠獲得應有的票房收入和收視率,無論是片方和民間UP主,大家真正可以接觸到核心內容畢竟是有限的,製片方真正需要做的還是管控好影視作品的寶貴資料,並認真管控好項目本身。
B站彈幕最多的兩句話應該是「你幣有了」和「下次一定」,前者是對作品的滿意和點贊,後者更多是一種善意的調侃和戲謔,觀眾對於優質作品的褒獎往往是很簡單的,對優質內容的自願付費意願也會進一步加強。
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是,無論是視頻平台方、還是觀眾&影迷,大家對於短視頻的接受度更好,這些習慣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存在併合理」的現象,短視頻其實從理論上來看,也很難再出現一部像「饅頭血案」那樣的轟動作品,更何況到現在也很難去判定是否有觀眾會因為當年該視頻而真正捨棄去電影院看《無極》。
目前大部分視頻網站的UP主,本質上也是一群非常寶貴的行業資源,他們能夠形成目前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對於製片方而言,同樣也是可以提升自己項目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渠道,現在沒有授權,並不意味著大家沒有在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中國影視行業是需要更多的溝通和合作,而不是對一些已經存在的「好趨勢」一刀切。
在這個特殊又並不特殊的一天,還是要說一句,這並不是拍sir原本計劃中的頭條,而計劃中已經寫好的那個頭條,終究還是沒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