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土博」成最年輕985副教授,想進高校,海歸優勢在消失

2020-10-03   陳默老師

原標題:26歲「土博」成最年輕985副教授,想進高校,海歸優勢在消失

前段時間,湖南大學副教授的名單里,出現了一位年僅26歲的青年教師,她叫李生曼,當時在學術圈引發了不少的話題度,一方面,是因為年輕有為,另一方面,是因為她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土博士生。

按照以往高校對於人才引進或者招聘的需求,「土博」的入場機會非常渺茫,尤其是國內一流的高校,比如 985高校,211高校,以及現在的雙一流高校,對於人才需求,經常會加上「海外經歷」的要求。 26歲「土博」成最年輕985副教授,想進高校,海外經歷還重要嗎?

「海歸碩士」和「本土博士」是同一個檔次?

不可否認的是,「海外經歷」對於想進高校的學生而言,是一個「鍍金」的過程,很多高校為了引進海歸人才,地方政府會推出很多的「人才引進」政策,在杭州的西湖區,「海歸碩士」和「本土博士」是同一個檔次,這讓很多國內的博士生非常的不平衡。

杭州西湖區的「325"計劃

同時,海歸引進的安家費與國內人才引進的安家費也是大相逕庭,海外經歷對於教師職稱評定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想進高校的博士生,也不得不找機會去國外「鍍金」。像北大清華這些國內頂尖的高校,有「海外經歷」的教師達到了80%。

不管是政策照顧,還是社會認可度,海外經歷都曾是高校人才引進的敲門磚,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器。

本土博士「實力加冕」,偏見逐漸消除

隨著國內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越來越高,學科建設的優勢日漸凸顯,國內高校對於「土博」的態度也在逐漸改善,在海外經歷備受追捧的今天,一大批優秀的「本土博士」用豐碩的學術成果打破了高校的偏見,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博士的認可度也有了質的飛躍。

華南農業大學修改職稱評審條件

就在前段時間,華南農業大學官網公布:職稱評審,取消有關出國經歷要求!這無疑是一種趨勢,讓海歸不再是一種身份,讓實力成為高層次人才加冕的唯一依據。

博士擴招,土博的春天真的會來嗎?

雖然說,本土博士的社會地位在提升,但是,現在不管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擴招的趨勢非常明顯,這意味著博士生的數量在未來幾年會大幅增長,土博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其實,博士本身只是一個研究階段,它不是一個「鍍金石」,作為科研人員,主要是利用好讀博的機會,好好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可利用資源,從而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狹路相逢勇者勝,機會只會留給有充足準備的人。

關於: 26歲「土博」成最年輕985副教授,想進高校,海歸優勢正在消失,這個話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