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老人為啥是龍,這話有道理麼?

2020-09-16     也可自話

原標題: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老人為啥是龍,這話有道理麼?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這句俗語非常容易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要溺愛孩子。

老人是條龍

老人是父母,龍又是啥呢?「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古人天天晚上又沒事兒干,不生孩子幹什麼呢,所以老年間的家庭,不同於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一般都會生很多孩子,不僅是香火旺的象徵,生下來的孩子對於家庭,是生產力,對於國家,是戰鬥力。

你看龍生九子都生了些什麼玩意兒,囚牛愛音樂、睚眥小心眼、狴犴打官司、贔屓負重、負屓馱碑、蒲牢撞鐘、螭吻繞樑、嘲風登高遠望、狻猊吃喝抽燙……有搞藝術的,有干苦力的,有無所事事的,有維護法律的,有出息的沒出息的,龍的兒子尚且有這麼大的不同,更何況人呢?

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姐妹,即便是雙胞胎,在性格、愛好方面也各有不同,我和我姐姐性格就完全不一樣,回憶起一路的成長,那簡直是血雨腥風、刀光劍影,80年代的香港武打片,也不過如此了。

因此,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怎樣的人,父母的教育就非常重要,我和我姐姐雖然從小打打鬧鬧長大,但現在還是好好的,並沒有成為仇人嘛。

向誰誰家窮

向,就是偏向。

中國的父母總是溺愛孩子,又特別是在重男輕女的古代,兒子總是比女子受寵,小兒子又總是比大兒子受寵,有句話不是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嗎,對皇家來說,長子繼位是國家的未來,對百姓來說,么兒是老來得子,自然更受偏愛。

但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科學教育都告訴我們,太過溺愛孩子,反倒會害了他,歷史上那些著名的紈絝子弟,不都是從小被溺愛出來的嗎,結果到處惹是生非,不孝父母,現代也有這樣的例子,校園霸凌的孩子,除了被父母放棄的,就是被父母溺愛的,在學校耍酷,那就是他們的人生巔峰,還沒走出校門,就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戀愛中也是這樣,現實中的媽寶男,有誰會愛你,男人要有擔當,不能啥事都要父母來做決定,當然還有媽寶女,沒有公主的命,卻得了公主的命,這就非常尷尬了。小時候誰還不是父母的寶寶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血緣親情,但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就一定會害了孩子,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生怕遭到一點磕碰,等長大了出身社會,不可能全世界都是你爹,這時候就要遭到社會的毒打。長到30歲,走路上被人瞪一眼,想不過嗝屁了,這也不是沒可能發生的。

所以,一個家庭眾多孩子,越是得到父母溺愛那一個,長大後往往最沒有出息,反之,從小被父母鍛鍊著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古人誠不欺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wsjl3QBeElxlkkaAN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