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婆婆同住一個月後,每頓飯都是鴻門宴」

2020-02-17     唯晨說


​文/唯晨

關於飯桌上的禮儀,幾乎每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曾被教導。比如,長輩沒上桌的時候孩子不能先動筷,吃飯時不允許在菜盤裡翻來挑去,更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碗里,等等。

這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一個人的素養,可偏偏有時候小孩子遵守的很好,大人卻丟了規矩。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餐桌已經不是單純的能量補給站,而是可以拉攏人脈,辦事,甚至立規矩的地方。

老闆請客必有安排,下屬請客多有所求。那些招呼眾人聚在一起吃飯者,或溝通感情或有所展示,總之,飯桌是個十分神奇且誰都無法逃避的地方。

古有「鴻門宴」,說的是項羽想幹掉劉邦,假意說要請大家吃飯,卻在飯局上安排自己堂弟項莊做殺手,這頓飯可以說吃的驚心動魄。要說劉邦是流氓,那麼從這頓鴻門宴上來看,項羽也不是什麼君子。

咱且不論古人的事,就說眼下,「鴻門宴」出現的機率依然很大,不同的是法治社會謀財不害命,很多「鴻門宴」只是局內人們在飯桌上爭個高下。

別以為只有職場上才存在「鴻門宴」,家庭中也一樣存在。

讀者曉萌(化名)看完我前幾天那篇《困在婆家的第17天,元宵節的半碗餃子讓我看清現實》後有感而發給我留言:「跟婆婆同住一個月後,每頓飯都是鴻門宴」。

老實說,當看到「鴻門宴」這三個字時,我猜想怕又是婆媳之間飯碗裡面使絆子的事,詳細了解後才明白,根本不是飯夠不夠吃,而是家庭地位之爭。

春節前夕曉萌就跟老公大偉一起回婆家過年,原計劃初六返程,卻不想一路下來整整耽擱到現在還沒能回城。好在他們回老家時所帶換洗衣物足夠多,這才在後來多住的十幾天裡衣著得體。

大偉的母親是個心思細膩又情緒敏感的人,從剛開始小夫妻回家她就特別留意兒子兒媳的相處模式。曉萌性格比較開朗,大大咧咧很多細節注意不到,有時候當著公婆的面也跟老公秀恩愛。

從年前到年後家裡都是婆婆在做飯,曉萌偶爾打打下手幫婆婆切菜,更多時候跟老公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

​她自以為相比老公自己已經很懂事了,卻沒想到婆婆根本沒把她跟老公放在同一個位置來看。婆婆心裡不滿,又礙於面子忍而不發。曉萌粗心,竟沒察覺到婆婆的細微情緒。

就這樣,一家四口不知不覺在一起度過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婆婆才徹底繃不住把話挑明說了出來。

元宵節家裡沒有湯圓,也不方便出去買,所以他們決定當天拿丸子代替湯圓。用婆婆的話說反正都是圓的,團團圓圓吃什麼都一樣。

晚上婆婆煮的丸子湯,曉萌第一次吃丸子湯很新奇,吃完一碗還想吃就沖老公撒嬌,把自己的碗往前面一推:「老公,快去給我盛飯!」大偉瞪了她一眼,放下自己手裡的筷子就起身去替她盛飯,邊走還邊說:「跟個孩子似的,真是拿你沒辦法。」

​曉萌回憶說:「可能那個時候婆婆的臉色就不好了吧,我當時沒有注意。等老公又給我盛來丸子湯後,婆婆說『我今天累了,你們看一會誰刷鍋洗碗。』

老公是個懶人,婆婆話剛落音他第一個接腔『我也累,反正我不幹。』家裡就四個人,我就算再傻也知道作為兒媳不能讓公公洗碗,所以趕忙攬在自己身上。

當天我吃了兩碗丸子湯,根本不想動,但鍋碗也不能就那麼晾著,於是我把碗盤收拾到廚房後就喊老公幫我干。

他知道我有吃多了干不動活的毛病,到廚房二話沒說就系上圍裙開始洗碗。婆婆卻突然出現在廚房門口,看見我在小矮凳上坐著,她兒子正在水池旁邊洗碗,說了句『男人沒主見,丟人現眼』然後轉頭走了。

老公依舊笑嘻嘻地打趣自己媽媽真封建,我卻突然意識到跟老公在公婆家住這麼久,期間一定沒少得罪婆婆。

我婆婆可能覺得她說了那句話算是挑明了矛盾,第二天開始就不再做飯。家裡除了她就剩我能做飯,於是做飯成了我的任務。

我再也沒敢喊人幫忙,每頓飯都獨立完成。

奇葩的是我婆婆似乎對我做飯也不滿意,每次開飯都得全家人輪番去喊她才出來吃。並且這兩天我發現了規律,公公和老公去喊不會出來,只有等到我去請她才黑著臉出來吃飯。

飯桌上不是這個菜炒老了,就是那個菜鹽沒放夠,各種指指點點。鬧得我現在一到飯點就頭皮發麻。

每天吃飯給我的感覺就像在赴鴻門宴。如果不是特殊時期,她家我一天都待不下去。」

​今年的特殊情況確實讓很多人看清了身邊的關係,有的人看清了婚姻,有的人看清了親情,還有的人找到了自己。

無論是受挫還是收穫,都是一種成長。婆媳矛盾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在特殊時期更加令人無奈,畢竟誰都逃不開,被迫共處一室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兩代人,除了相互理解包容,再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往年的春節是矛盾集中爆發期,今天的春節又被強制拉長,本可以忍一忍就過去的事,卻遲遲忍不到頭,於是很多人的情緒崩潰集中在元宵節前後。

婆媳矛盾往往「剪不斷,理還亂」,作為局中人能做的除了接受,便是「無言獨上西樓」。

一個家庭中,開口說話的人越多,矛盾就激化的越明顯。智者之所以提出「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那是因為他們在反覆實踐中得出,有些關係根本講不出理。

​後台常常會有人問:「唯晨,婆媳矛盾該怎麼處理?」在我看來這句話完全是廢話,是對現實最無力的掙扎。矛盾存在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在某件事中確實有人犯了錯,另一種便是單純地看你不順眼。

如果是前一種情況,還有可能過錯方知錯就改,獲得對方諒解。若是後一種情況,那當事人只能接受矛盾的存在,恕我直言沒有處理的辦法,除非雙方失憶,可這又不現實。

婆媳矛盾的根源在女性的內心,她們從一開始就懼怕婆媳關係,年輕時排斥婆婆,年老後又排擠兒媳。受大環境的影響,大部分女性談婆媳色變,總覺得這層關係很危險。

要知道,有一種心理效應叫「墨菲定律」。愛德華·墨菲就他的某位運氣不太好的同事開玩笑說:「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

生活中,往往你越怕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放輕鬆點,允許矛盾的存在,無論是夫妻還是婆媳,彼此接受對方的不同想法,有一天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其實也沒太多的分歧。

今日話題:在你看來婆媳矛盾的根源是什麼?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uAgW3ABgx9BqZZIBd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