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乾隆帝誰的瓷器審美更好?汝窯和轉心瓶告訴你答案

2019-07-30   文藏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文藝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宋徽宗和乾隆帝。雖然他們相隔將近千年,但都是一股文藝范兒。他們不但都愛書畫,對瓷器也有自己的獨到觀點,誰更勝一籌呢?

乾隆

宋徽宗

先說說宋徽宗,這位文藝皇帝不但喜歡書畫,而且書畫天賦極高,後來更是創造出了獨特的字體——瘦金體,筆勢飄逸,遒麗瘦勁。如果宋徽宗沒有成為北宋的皇帝,他可能會成為一位更成功的書畫大師。

趙佶 《瑞鶴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佶 臘梅雙禽圖 25.8x26.1cm 四川省博物館

正如他所喜愛的書畫一樣,宋徽宗所推崇的美學,是極簡主義的文人美學,他所喜愛的瓷器也同樣帶有這樣的風格,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汝窯。汝窯是宋朝的五大名瓷之一,以「雨過天晴雲破處」著稱於世,底胎堅實,釉色淡雅如玉,而且造型優美,工藝精湛。相傳汝窯的有內摻雜了瑪瑙,因此汝窯的表面才有魚鱗狀的開片,並在釉內的氣泡附近出現亮點,寥如晨星,這些都構成了汝窯獨一無二的美麗,即使是後世官窯模仿出的瓷器也無法超越,它所包含的是一種優雅精緻的東方美學。

北宋 汝窯奩式爐 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汝窯碟

如果說汝窯是優雅之美的代表,建盞則是渾厚淳樸與變化無窮兩種不同美感的統一。建盞雖然是一種黑色茶盞,但它的魅力在於器型、紋樣與釉色:在器型方面,建盞本身器型很小,但線條簡潔流暢外觀,設計古樸典雅;在釉色方面,建盞的釉色主體為黑色,但會因為窯變而產生多彩的釉面斑紋,在陽光下,這些斑紋有如黑夜中的點點星辰,自然而神秘。建盞所代表的,是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南宋 建窯兔毫盞

南宋 建窯油滴束口盞

汝窯和建盞,分別代表了文人的高雅品位與天人合一之美,而能夠欣賞這兩種美的宋徽宗,雖然在治理國家上能力有限,但在瓷器審美上堪稱一流。同為文藝皇帝,乾隆皇帝對文化的追求也同樣執著。他雖然不能像宋徽宗那般擁有出眾的藝術天賦,但依然喜歡臨摹各位書畫名家的畫作,並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只是水平……大家都懂得。

乾隆御筆 《白塔山記》 手卷

乾隆 《多祿圖》

作為生於盛世的皇帝,乾隆雖然也很多喜歡宋朝的優雅風格,但從他在位時期的瓷器風格來看,他最愛的風格依然屬於華麗繁複的風格。乾隆時期的瓷器,大多裝飾繁瑣,而且造型十分奇異,這些瓷器上都體現了乾隆的一個特點:愛炫技愛花哨。雖然從燒制技術上來講乾隆朝瓷器似乎更高明,但瓷器的美觀程度上來講真心比不上宋朝的瓷器。

清乾隆 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 故宮博物院藏

看這隻乾隆年間的花觚,單看上面的釉彩,像不像是青銅器?出戟花觚的造型的確是仿製青銅器的造型燒制而出的,其實這種在器型上的仿製並不是乾隆的獨創,這種考驗匠人水平的是它所用到的釉色——古銅彩。古銅彩的配置相比於其他釉彩更為複雜:

一、在高溫下燒出茶葉末色釉;

二、在茶葉末釉的基礎上繪金彩和綠銹斑色,然後在窯口內進行二次低溫燒制。

瓷器造型需要模仿青銅器,釉彩又是如此複雜,複雜程度如此之高的瓷器,大概也就是熱衷於復古之風的乾隆皇帝想得出吧!

清乾隆 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心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的瓷器種類,在康熙時期都已經敲定,但在乾隆年間又創製了一批新的器型,轉心瓶就是其中之一。這隻乾隆年間的轉心瓶,以黃色釉彩為地,口沿下部繪製著卷草紋,頸部則有蕉葉和圓點紋,而腹部上下則有鏤空仰覆勾蓮「T」字形紋。這種瓶子內還有一個以紫紅彩為地的小瓷坯,上面繪製著一株梅樹。這隻瓷瓶是一種中心鏤空,上下互不相連的器型,被稱為交泰,寓意著天下太平,萬事如意。如此複雜的紋飾與器型相結合,乾隆皇帝愛炫技的風格可真是不一般啊!

清乾隆 仿雕漆釉碗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琅彩勾蓮紋象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雖說都是文藝皇帝,但無論是書畫水準還是瓷器審美,乾隆都沒法與宋徽宗相提並論。而如果宋徽宗在藝術上的努力能有一半用在治國上,北宋又何至於滅亡得如此迅速呢!命運如此弄人,讓後世唯餘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