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麗江,這次我想去束河古鎮

2019-10-13     古鎮民宿



城市是一個好地方也是一個壞地方

它滿足了我們大多數人的需要

卻限制了我們內心的自由

有的時候

暫時的逃離

會有另外的收穫





尋一處愜意的小角落

覓一份沒有匆忙的寧靜





有一個地方,也許你會喜歡。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束河古鎮,小編在讀《徐霞客遊記》的時候曾經在一段話中見過它的名字。


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





十和就是指束河古鎮,可見它的歷史是十分悠久的。它原本是唐代開通的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經唐、宋、元、明、清千餘年的運營發展,一個小驛站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小鎮。





由於這段歷史,束河古鎮擁有了燦爛的文化底蘊。它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



還記得第一次去束河古鎮是一個雨天,撐著傘來到那裡,只看了一眼就已經喜歡上了它。細雨濛濛中,它濕了青石板,醉了雨行人。



漫步走在青石板上,雨滴在小河中形成點點漣漪,岸邊的楊柳似乎要滴出綠來,周遭只有雨水落在傘上的滴答聲和小河流水的嘩嘩聲,安靜又舒服,一份不可多得的愜意。





看著這些長滿青苔的石階,忽然腦海中浮現了這樣一副畫面:一群走馬幫的漢子牽著馱滿貨物的馬匹走過這些青石板鋪就的小路,蒙蒙的細雨打在趕馬人的斗笠上,馬蹄踏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直到腳踩進了一個小水坑我才猛然驚醒,回過神來繼續向前走,這地方就是這樣慵懶,讓人忘記了往日的匆忙,竟開起了小差。沒走多久雨就停了,雨過天晴,束河古鎮明媚了許多。




收起傘抬頭看一看,視野一下子開闊了不少,前面就是束河古鎮的中心集市了,這是一個類似大研鎮古城四方街的廣場,面積約250平方米,亦稱束河四方街,趕集的日子裡異常熱鬧,曾是麗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







廣場四周均為店鋪,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以及閒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樸自然的本色。







站在廣場中心,你細細觀察體會,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納西民族由遊牧向農耕,再走向城市,從這裡你可找出一些痕跡。






遊走在束河四方街上,入目的都是扣人心弦的景致,它的美正是體現在這些小東西上,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在這些東西上花費心思吧。






我發現束河古鎮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花草很多,當地人喜歡用花草造景。






一盆小花隨意一擺就是一處風景,讓人有想要伴著它待上一個下午的衝動,用一句矯情的話形容就是:歲月靜好。





在束河還經常會遇到彈奏納西古樂的老人,他們大多已經年過古稀,但熱情飽滿,一絲不苟地拿著樂器演奏。如果你有幸遇到了一定要坐下來,凝神靜氣聽一聽這些原始樂器演奏出來的古之麗音。






除了傳統的納西古樂,在街頭或者酒吧還有許多的年輕歌手,他們專心的彈唱著,或是搖滾或是民謠,也能讓體會到音樂的魅力,這個時候的束河是生動活潑的。







在束河經常能見到小橋流水,各式的房屋臨水而建,人們坐在岸邊賞景或者是小酌都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沿束河街向北走100米,就可以找到溪流的源頭「九鼎龍潭」了,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湧泉,束河人奉為神泉,於是建有北泉寺。




潭水清澈晶瑩,水草曼舞,游魚逍遙,玉龍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無窮,成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在束河會經常見到一些小狗,它們在街上遛彎或者曬太陽,非常的可愛,這裡的生活就是狗狗的天堂,比起車水馬龍的城市中的小狗,它們真的是幸福多了。






在處處是景的束河,不知不覺就已經天黑了,燈籠亮起,束河進入了唯美的夜生活,這個時候人少了,空氣安靜了,是談心歇息的好時候。








束河古鎮,一個逃離城市的好地方,是愜意生活的開始。並且和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的距離很近,如果時間精力足夠的話,可以再去這些地方走一走。


與瀘沽湖相距101.4公里




與麗江古城相距5.9公里




與玉龍雪山相距21公里




與黑龍潭公園相距4.5公里




與白沙古鎮相距4.4公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n7tw20BMH2_cNUgob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