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6期文化產業評論
今年五一去哪兒玩?逃離那些人潮湧動的摩登街市,摩肩接踵的名勝景區,在景德鎮浮梁縣東埠古村裡或許可尋一處煙火與人文的共存之地。瓷源、茶鄉、匠人、青年……這些元素在前置運營理念和現代數媒技術的共同打造下,呈現出了新的姿態。《垚變·72》,為何為鄉村振興與文旅發展帶來了新想像?
作者 |周思藝(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董婧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5383字 | 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千年垚變,竹節燈火,夜河煙波,味醉浮梁……
伴隨著五一節日期間的人流熱潮,「《垚變·72》鴻譚宋韻」水陸視覺大賞作為為浮梁規劃建設「千年垚」國家文化公園的序章正式亮相。項目的駐場地,景德鎮浮梁縣東埠古村也喚醒了古老的文化與血脈,張揚著青春的創造與豐沛,在光影聚散之間進行一場尋「根」之旅。
在這場令人驚艷的視覺大秀背後,蘊藏著怎樣的運營思維和文旅想像?一座聲名不顯的小城,又潛藏著哪些可以挖掘與打造的價值?
瓷之源,匠之魂
古村光影的七十二變
景德鎮浮梁素有「瓷之源、茶之鄉」的美稱,高嶺之土鋪綴了它堅韌質樸的地基,獵獵火焰淬鍊了它剛烈驚艷的瓷魂,鴻潭之水浸染了它廣博包容的眼界,東埠古街見證了它源遠流長的歷史。
多年來,瓷器作為民族歷史文化的大國之器、性靈之器,兼具《易經》里所謂「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的多重內涵,將中國文化的精髓與氣韻,揮灑於光潔器物的方寸之間,在海內外享有盛名。而發源於浮梁東北部高嶺山的高嶺土,正是瓷上中國的源動力,被世人稱為「瓷骨」,取骨為材,浴火成瓷,才有了景德鎮陶瓷「青花」和「薄胎」等一系列工藝的誕生。 因此,浮梁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號——「瓷之源」。
如果說,高嶺土的無私饋贈給浮梁帶來了制瓷的契機和依託,那麼工序匠人的源鄉堅守便是浮垚品質的精神根基。「工無所不用其極,技無所不用其絕,料無所不用其稀」, 瓷器從無形無態的泥土,受水之暈染、火之淬鍊、手指之捻磨、刻刀之雕琢、筆墨之彩繪……歷經72道工藝方能成其大方。一個簡單的器物亦融入了工匠的一呼一吸,承載著手藝人的情感溫度,洋溢著生命的神采與變化。
曾幾何時,隨著大工業時代的到來,工序被不斷地省略,時間被無限地壓榨,溫度被任意地消減,瓷器之中已經難以見到所謂的性格與精魂,工匠似乎成了守舊、固執、邊緣的代名詞。 曾有學者提出,「景德鎮,因『工匠精神』而名揚天下,永垂青史,也曾因『工匠精神』而古井難波,拔劍無端「。這是在說,傳統工序的恪守與傳承表現出一種內向性的特質,總是偏居一隅,經年累月地專研著手中之器,雖飽受讚譽,卻很難與市場接軌。
時代變了,但瓷器背後蘊藏的魅力卻並未消散。如何喚醒浮梁文化的深度基因,讓傳統工序在當下仍然有著令人讚嘆的生命力?如何用年輕人的方式言說浮梁水陸的詩意故事,讓歷史越過時間躍然眼前?如何將商業思維注入傳統工藝,將內向型工業轉化為外向型產業?
這些問題,在艾牧嘉禾五一的新構想「《垚變·72》鴻潭宋韻」水陸視覺大賞中都得以解答。
在藝術性上,艾牧嘉禾統籌《國家寶藏》多媒體視覺服務、APEC峰會出訪彩燈製作團隊,用《制瓷72道工序》《高嶺取土》《水碓摩洗》《摶土為坯》《龍窯烈火》《吹釉獻彩》等34組巨型主題彩燈復原宋代東埠景象, 帶人們沉浸式領略千年瓷之源景德鎮浮梁「制瓷72道工序」背後的 「土、水、形、火、色」核心五變。項目還匯聚了多媒體光影秀、燈光秀、冷煙花、中國鼓、打鐵花等形式,通過《雪土》《秀水》《賦形》《浴火》《國色》《東方破曉》等章節續寫了高嶺土從「海上絲綢之路源頭」浮梁東埠村啟運,支撐景德鎮瓷業「成器天下走」的故事,用新時代的光影喚醒了浮梁古村的千年瓷魂。
在文化性上,《垚變·72》立足於浮梁縣東埠古村,將浮梁特有的文化IP融入水陸的聲光山色和自貢彩燈的浪漫光影, 最大程度地提煉了地域文旅資源遺產,帶領人們見證制瓷手工藝的源起、守藝、再生、新見,在變與不變之間提煉了最本真的價值。歷史車轍行行長路,浮垚瓷器融會大千,產業工藝日新月異,光影手段豐富無盡,這些皆是變化的一部分, 然而不變的是世世代代72道工序傳承者經年累月,窮盡一生,以恪守己任、守得住本心的匠人精神,延續中國製造產業根本的堅持。從這個角度而言,《垚變·72》之中蘊含的不僅僅是造瓷的故事和匠人的工序,更是生活、是鄉愁、是情感、是民魂、是價值觀。
艾牧嘉禾提出 「文旅內容差異化,區域定位功能化,遊覽體驗強共鳴,運營提升附加值」的「運營4V」理念,秉承「從IQ到EQ、從外表到內涵、從抽象到具體、從單一到復合」的運營思路,助推景區創新發展。如果說,《浮瑤映月》作為開篇之作是尋找「區域智商IQ「,即完善硬體設施,美化風土環境,量化景區硬實力,讓大家對浮梁有一個深刻初印象的話,那麼《垚變·72》更多是尋找「區域情商EQ」,即說好故事,激發共鳴,為浮梁撥開了制瓷產業背後的千年之源,呈現浮梁高嶺所具備的世界級文化IP意義。
從頂層設計而言,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唯有兩者合力,承前啟後,凝聚共識,才能展現浮梁這一文化源生地的文化吸引力,夯實浮梁規劃建設「千年垚」國家文化公園的基礎,推動浮梁「瓷之源」城市品牌升級至國家文化高度。
商市繁,青年聲
煙火浮梁的活化思維
我們應當如何定位浮梁?
俯瞰浮梁,它或許只是地圖上的一點星火;但駐足回望,它卻牽起了千年瓷業的經濟變革;橫向環視,它綴連了一整套循環往復的社會體系;深入探訪,它又織造了水陸錯落的鄰里煙火。
在這座城裡,歷史、文化與空間緊密交織;工業、設計與產業相映成趣;男人和女人、老匠人與新青年、裝窯的師傅與繪瓷的姑娘薈萃一地;打南邊來的商人,往北邊走的遊客,也盡皆繞不開此地的山水與市集。這便是鮮活的浮梁,是煙火的浮梁,是人與器物共生的浮梁,是人與世界共享的浮梁。
因而我們了解到,浮梁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物感的那部分,更在於它精神的那部分,不僅在於它的古老工業,更在於它的生活氣息,不僅在於它的街巷市集,更在於那裡的「江西青年」。由此,我們更能感知到,艾牧嘉禾是以怎樣的思維和手段,去認識浮梁,去活化浮梁,去呈現浮梁的。
「《垚變·72》」的全新演繹,便是這一活化思維的集中體現。
首先是以文創IP為浮梁注入文化新生力。無論是高嶺熊的萌化設計還是垚茶的創新推出都體現了艾牧嘉禾在品牌營銷和文化創新上的敏銳嗅覺。
高嶺熊取材自浮梁最具價值的世界性文化IP「高嶺土」,從經典的景德鎮浮梁瓷器、中國以及世界各國典型元素瓷器中提取創意元素設計服飾,兼具時尚活潑的可視性特點和代言引導的可用性功能。垚茶越浮梁千年,取泉水清冽,結合現代全新的制茶手段和包裝設計重新定義和呈現茶類新品類,並通過文化創新、品類創新、服務創新、運營創新、空間創新的全面升級,打通產銷渠道,構建立體矩陣,推動垚茶走入萬戶千家。
第二是以體驗空間為浮梁創造共享記憶。《垚變·72》源素館融入浮梁在地源生文化肌理,建立集潮流、茶飲、數媒、休閒等一體的場景化體驗消費復合主題空間,打造多品類、多場景、多維度融合的全新浮梁生活態 「立體繪本」。
融入浮梁歷史記憶的水陸燈市呈現出一派星如雨、燈如晝的景象,復原宋代東埠的繁華面貌。浮梁味醉china美食市集結合文化元素植入美食,打造浮梁特色美食聚合地,遊客在此可以品嘗浮梁地道美食和20多種全國美味小吃。相比視覺記憶,味覺記憶或許更令人牽腸。同時,「東埠記憶」的藝術空間也聚合了東埠當地的文化內容,讓浮梁記憶不僅溢於聲色朵頤之享,更進入遊客心中。
第三是以青年力量為浮梁搭建未來。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淺層次而言,活化固然是以年輕化、文化化、文創化的形式發掘在地文化,對接青年的遊覽體驗需求,但從深層次來說,活化更進一步的是發現「江西青年」的改變力量,為在地培育青年人才,讓人成為創造力生生不息的源泉,讓青年成為傳統村鎮活化煥新的中堅力量。
正是通過多元創新的內容產品與商業場景應用,艾牧嘉禾孵化了具有在地強特色的產業矩陣,串聯起日與夜、老中青、吃住行、游購娛等跨時、跨人、跨域的文旅消費模式,打造浮梁源鄉文化體驗聚合地、多業態娛游體驗融合地、鄉村生活態體驗目的地,為景德鎮浮梁在十四五期間的全域旅遊與鄉村振興,為浮梁積極參與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非常態,新創想
地方文旅的深度焊接
要想將鄉村振興落到實處,便要深度探索這片廣袤土地150個村落的源動力,了解景德鎮浮梁在文旅發展上的癥結,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階段性推進項目。 不求時間最長,但求投入最合適;不求價格最貴,但求性價比最高;不求口號最響,但求見效有深度。
基於運營前置的理念,艾牧嘉禾對於浮梁在地文旅的發展踐行了兩大創想。
首先是提出「非常態駐場性」的概念。在全面調研了國內駐場性文旅演藝的基礎上,艾牧嘉禾發現,駐場性演出必須考慮是否有足夠的常駐型人口支撐消耗,才有充分的條件去投入。而像浮梁這樣的小城,其常駐人口並不足以支撐駐場性演出,但又需要很多靚麗時尚的文化內容介入和提升,要想在兩者之間實現平衡,必須轉換思維。
《垚變·72》主打非常態駐場性文旅演藝品牌, 所謂非常態駐場性,即是限時駐場,將最具亮點的支撐性內容置於「五一」節假日期間,一方面能夠收穫爆發性的人流紅利,最大程度拓展精品內容的受眾群體,另一方面也減少後期長線運營成本,減小地方壓力,達到迅速聚集人氣,打響景區知名度的目的。
第二是堅持「3x8小時」理念。艾牧嘉禾之所以主打夜遊產品,是因為浮梁縣白天的遊覽景區和體驗業態已經處於一個飽和狀態。如果前面兩個八小時,遊客已經在浮梁的全域旅遊中體驗了其他區域的話,那麼晚上的8個小時人流就會聚焦和引爆到節假日和高峰期的夜遊產品上來。
因此,艾牧嘉禾所打造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夜遊產品,而是 以全域旅遊的思維視野布局文旅產業鏈,以夜遊形式帶動和串聯起白天浮梁所有的旅遊資源,以節假日聚合點創新內容聯動全局,釋放全域旅遊的多種可能性。
正如艾牧嘉禾負責人所說:「通過 運營前置的思維,我們打開了整個浮梁、整個瑤里、整個東埠各個點的流量以後,流量互相之間再進行平台化的轉換,這是艾牧嘉禾作為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運營公司的一個最大優勢。」
在運營前置、文化賦能的鄉村振興新模式的驅動下,浮梁的景觀風物、人民生活和景區知名度都迎來了極大的變化。
在景觀營造上,艾牧嘉禾遵循 先保護後開發原則,完善地保存了古街古建,讓自然與古樸的魅力流淌在浮梁村落。同時,艾牧嘉禾還因地制宜,用當地的竹子美化道路,鋪設燈光,通過前沿的數字媒體藝術豐富了浮梁日夜景觀,給當地居民帶來更安全更美化的生活體驗。
在人民生活上,艾牧嘉禾從當地村莊居民需求出發,修繕基礎設施,強化硬體設施,整治規劃居住社區,培養和孵化鄉村人才,探索 「一路一風景、一村一畫面、一戶一景點、一鎮一天地」的浮梁示範田,既提升了浮梁人民的生活品質,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提升了他們的文化自豪感。
口袋公園
源素館
在景區知名度上,浮梁東埠村之前一直是一個聲名不顯的小村落,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浮梁東埠村在抖音上已爬升至景德鎮熱門景點排名前幾名。而五一期間,在《垚變·72》夜遊精品項目的引爆下,東埠甚至衝到了人氣榜第一名。不少村民還自發地參與到短視頻生產和傳播之中,他們總說的一句話是「歡迎大家五一到家鄉東埠來玩」。這也說明了鄉村振興離不開前沿理念的介入和引導,也離不開在地居民的互動與支撐。
艾牧嘉禾作為摘得 2020 中國旅遊投資「ITIA 艾蒂亞」獎「最佳夜遊製作獎」,且入圍「中國最佳旅遊演藝項目獎「五強的前沿運營團隊,駐足鄉村,轉換思維,在理解在地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在地文化的格局性,通過《浮瑤映月》《垚變·72》等優質項目的孵化,有效地推動源鄉資源向資產資本轉化,激活浮梁源鄉復興的內生力量,全面振興浮梁鄉村。既為鄉村建設帶來了新動力,也給文旅發展打造了新樣本。
結語
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入的當下,城市、城鎮、鄉村……每一處空間都蘊藏著亟待發掘與重塑的價值。如今的景德鎮浮梁,在浮梁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艾牧嘉禾的運營加持下,正飛速成長為新的文化體驗和文化消費目的地。浮梁的發展模式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啟發, 每一座看似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都能發掘到自己獨特的文化IP,在歷史記憶、人文空間、藝術磁場與多元產業的重新組合裂變下,能夠開拓出一片涵蓋文化精神與生活方式的理想之地。
今日浮梁在光影中歸來,何處又會是另一個浮梁?
話題互動
您對 《垚變·72》鴻潭宋韻視覺大賞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周思藝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 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etgKXkBDlXMa8eq5t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