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並不會傷人,它有可能是北方最美的水果

2019-06-24     三個料理人


文 | 衛奕奕

杏是一種不太有存在感的水果。杏和蘋果一樣,都是本土原生,但是它的地位卻並不高。

它上市的時間有點短,一般就是每年初夏,它的意義,似乎是在給一年的鮮果季節拉開序幕。等到其他瓜果紛紛上市之後,杏卻一轉眼就過季了。

歷來還有「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的民間說法,關於杏的誤解很多,杏的地位不該如此。它不僅是一種有待重新認識的美味,杏本身就是水果界突出的美色。

▍杏之美

杏是李屬李亞屬植物,歷史上,杏廣布於東亞及中亞,是中國最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今天在新疆天山野果林中,還分布著原生的野杏林。

杏是有悠久栽培歷史的水果。據研究,杏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管子、禮記等古籍中都曾有記載,有人考證,甲骨文中就有杏字。據統計,目前國內家杏品種有3000多個,大部分屬華北生態群品種。

杏主要產於中原地區,是典型的北方水果,福建等少數南方省區較少外,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其集中栽培區為東北南部、華北、西北等黃河流域各省。

中國原生的杏樹壽命長,華北、西北各地常見百年以上大樹,既耐寒又耐旱,還不怕貧瘠。在乾旱、半乾旱、寒冷的荒漠地區,只要全年平均六度就能夠正常生長。就是生在這種環境下的杏樹,產出了美味的杏。杏樹本身木質堅韌,可以做家具,杏花季節則是難得的景致動人。

杏花美麗異常,杏樹歷來是北方重要的觀賞樹種,多被種在庭院、田園中,以美化生活。

杏樹杏花是文人詩畫中的重要角色,代表著美好。

唐代杜牧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如今是人人熟知的廣告詞,杏花村一聽就是個美好的地方。

宋代葉紹翁的「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遊園不值》),更是深入人心,杏代表春天,也代表了鮮活的人性。其實自晚唐以來很多詩人筆下,杏的形象就逐漸「風流」起來了。

北宋詩人陳與義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則提供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意境。

杏花也是畫家的寫生對象。北宋趙昌作品《寫生杏花圖》冊頁,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杏花的形象經常與其他藝術結合。2006年11月,一件清乾隆御製瓷胎畫琺琅碗在香港佳士德秋拍上以1.51億港元的天價落槌。這隻琺琅彩碗的名字,叫做杏林春燕。

在乾隆的審美里,也放不下這些家常的,濃情的,甚至也可以說略俗的形象。

不過有人質疑這隻碗上畫的應是桃花,不是杏花。

在西方,杏花在藝術作品裡也有重要的表現,同樣用於表達美好的意願。

梵谷《杏花》,1890

《杏花》創作於梵谷生命的最後一年。這幅畫是梵谷1890年春天在聖雷米畫的,他最心愛的弟弟提奧有了一個兒子,這幅畫是送給侄子的受洗禮物。

杏還與美好的品質直接有關。「杏林」在傳統中國是醫學界的代稱。「杏林中人」,「杏林高手」都是指代醫生。

這個典故來自東漢、三國時代著名醫師董奉,他與華佗、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傳說董奉治病,不收一文錢,只要求病患者栽種杏樹。年復一年,杏樹蔚然成林。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憑想像去感受這是怎樣的景致和精神追求。

今天,杏林最壯觀的美,應該來自它的原生地之一,新疆天山天然野果林。

天山野果林跨越哈薩克、吉爾吉斯和中國新疆,綿延500餘公里,總面積約36萬畝,氣勢撼人。其中,中國境內的天山野果林占世界野果林總面積的近40%。

天山野果林分布有野蘋果、野核桃、野杏等野生果木資源60餘種,已有上百萬年的歷史,這裡是世界多種果樹的起源地之一。

其中野杏林主要分布於伊犁谷地海拔1100~1400米的低山里。伊犁河谷杏花溝杏花最佳觀賞期,一般是在4月中下旬,受氣溫影響,花期略有早晚。這裡是遠古遺留下來的世外桃園。

說了半天杏林與杏花,其實杏的果實本身也是美呆了。杏眼、杏黃,都是美好的形狀和色調。有杏參與,無論是果盤還是烘焙、甜品、製作果醬,都立即讓餐桌增色不少。


▍杏之味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句老話其實是不對的。

只要不存在過敏,吃桃子、李子、杏都養人。確實有人對李子過敏,有人對桃子的毛過敏。

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杏肉毒性的報道和實驗。杏的果實中確實潛藏著危險,不過並不在果肉,而是在種仁之中。每100克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就可以分解釋放出釋放氫氰酸100~250毫克,而60毫克氫氰酸就可以置人於死地,這也是杏樹保護種子的重要手段。如果誤食20-30粒苦杏仁,就有致死的風險」。[1]

杏是能三吃的水果,鮮果、杏脯、杏仁都有各自的愛好者。

鮮果的上市時間很短,中國杏的主要成熟期是5-7月,約60天。由於杏不耐儲藏,所以杏脯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水果製品。而杏仁就不是隨便什麼杏的核都合適,有專門的仁用杏,它們的杏仁無毒。杏仁是河北省承德縣傳統特產,這裡被國家林業局評定命名為「中國仁用杏之鄉」。

如今各地都有不錯的杏,隨著交通的發達,外地的杏也越來越常見。

如何分辨哪種杏更好吃呢?

杏的品種極多,在水果店裡,到了6月份,經常會並列擺出7,8種之多,從本地到外地,大小不一,顏色各異,帶毛的不帶毛的,光從外表不能區別它們的口感。

要想吃到滿意的杏,除了嘗之外,最好記住幾個本地不錯品種名,以及幾個在國內有名氣的外地品種。

以北京周邊為例,杏的品種非常多,有名的有香白杏,玉巴達杏,金玉杏,水晶杏、北寨紅杏等等。

玉巴達杏

「海淀玉巴達杏」是通過農業部評審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號稱百年貢杏。主要產在海淀區西北部。

香白杏

香白杏又名銀白杏,是著名的鮮食杏品種,果實近圓形。原產門頭溝區龍泉務村。

山黃杏

山黃杏,又名金玉杏,原產昌平十三陵鄉德勝口村,1990年通過農業部鑑定,列為優良品種資源。

這些杏不僅可以在市場買到,還可以直接到郊區採摘。

能夠走向全國的應以新疆杏為代表。新疆是中國最大的杏產區,面積和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大部分杏消費在本地,少數銷往各地。新疆杏價格比各地產品貴不少,但確實品質非凡,因為光照足,溫差大,甜度高。

新疆杏主要產自喀什、阿克蘇、和田,名氣較大的品種主要有:

色買提杏

色買提杏,產自英吉沙,平均果重48克,果肉淺黃,果肉厚。6月15日以後成熟採摘。

胡安娜杏

胡安娜杏,產自和田,乾鮮兼用,平均果重44克。6月成熟。

小白杏

小白杏,產自庫車、輪台,平均果重19.7克,味極甜,甜度高達27.1度。6月成熟。

黑葉杏

黑葉杏,產自葉城,平均果重21.1克,果肉細膩,有濃香。

樹上干杏,平均單果重30克。杏核極薄、離核,果仁香甜不膩,果肉淡黃色,多汁味甜。6月至8月成熟。

這些年為了改良國內品種,從國外引進種植的有金太陽、凱特等。除了高產之外,最大特點是,果重一下子變大了。

金太陽杏

金太陽杏又名太陽杏,山東省果樹研究所1993年從美國引進,平均單果重66.9克;果面光滑,果面金黃色至橙紅色,外觀美麗,肉質細嫩。

凱特杏

凱特杏是1991年從美國加州引入,平均單果重106克,果皮橙黃色,陽面有紅暈,果肉金黃色,肉細味甜。

在國外,一般以鮮食杏為主,歐洲第一產杏大國是義大利,產量約占歐洲1/3。

國內杏以鮮食為主,但可能很多本地人面對家鄉五顏六色的杏,也都不一定能說上個一二三。這些品質外觀天差地別的杏,其實正代表了本地物產的豐富和歷史的厚度。

你還可以想像這些經由人手遷移、種植、繁衍、改良的杏,走過了怎樣的千年歷程,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才留下了這些品質優良,美麗動人的樹、花和果。

但是很多味道好,有故事的杏,卻可能越種越少了,特別是在大城市周邊,因為畢竟寶貴的土地幹什麼不掙錢,非要種樹。

有機會的話,在每年杏花開放、杏子成熟的季節,帶著家人,到郊區的山林、果園裡走一走,去和果農聊聊天,親身去感受一下這種中國北方水果的美吧。

註: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說法靠譜嗎?》植物人史軍

(本文系騰訊美食·風味圖書館欄目獨家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_FxR2wB8g2yegNDH5B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