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社科學術圈
作者 | 樊和平
一年一度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申報又開始了,這是一個收穫的時刻,也是一個煎熬的時刻,它是對我們每一位學者、每一個學科、每一個學術部門進入國家隊的學術功力、學術耐力和學術抱負的一次檢閱和檢驗,更是一次自我提升、自我鞭策的機會。
作者 樊和平老師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江蘇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東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東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東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世界倫理中心副主任、資深研究員。
因為它是我們關於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的捕捉、判斷和反映能力的體現,是學術研究的規劃、設計和組織能力的體現,是自己學術積累的反思,因而是對自己學術功力的一次檢閱,它遵循的邏輯是:「『挺好』不夠,『很好』也不夠,『最好』才是最後的王者」;
因為它是我們學術研究尤其是學術規劃、學術設計、學術表達能力的敏銳、嚴謹和奪人衝擊力的體現,因而是對學術耐力的檢驗,它遵循的邏輯是:「一個失誤就是一切失誤」,「不完美就失敗」,「不奪人便失己」;
因為它是我們躋身「國家隊」的一種承諾,也是對我們成為「國家隊」的一種承認,有志於申報、有能力申報、申報成功,是對我們學術抱負、學術能力和學者身份的一種承認,它遵循的邏輯是:「獲得不一定被承認,但不獲得將可能不被承認」。
我們必須為對學術抱負的承諾和成為「國家隊」學者身份的承認而努力!
國家項目的申請,既要在追蹤前沿、駕馭全局等學術素質方面做「大家閨秀」,視野廣闊,氣勢宏大,功力深厚;又要在話題、問題、主題、標題等學術設計方面做「小家碧玉」。一個好的標書,既是一幅潑墨畫,大寫意,氣勢恢弘;又是一幅工筆畫,一絲不苟,筆筆生輝。整體素質與氣質特徵,好似一個江南園林:寬可跑馬,密難藏針。
國家基金標書的設計,不僅將我們鍛鍊成一名國家隊的學問人,也將我們修煉成具有生生不息的學術成長、學術發展能力的設計師。任何對它望洋興嘆、畫梅止渴和「酸葡萄心態」都意味著學術上的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和阿Q遺風。
千言萬語一句話:丟掉幻想,追求夢想,在屢敗屢戰中走向成長,走向成功!
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選題,具體地說,如何過好「話題—問題—主題—標題」的「四題」關。鑒於以前大家對選題早有考慮,在開始設計標書之前或「前標書」階段,請各位學者追問和研討以下幾個問題:
1、我的選題到底處於哪個階段?「話題」只是論域,可能流於「大題小做」;「問題」是興奮點,是複數,可能流於孤芳自賞或自我誘惑;主題是聚力點,是單數,是解決問題的「阿基米德點」,保證「小題大做」;而「標題」則是準確而簡潔的主題的奪人呈現,是集全部功力於一言的奢侈品櫥窗中讓人流連回眸的模特;
2、我的選題的前沿性在哪裡?將可能為推進學術進展做出何種獨特貢獻?
3、我的選題對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將做出何種貢獻?在許多學者都可能聚力這一重大需求的背景下,我的獨特之處在哪裡?如何用學術資源和學術智慧,為國家重大需求做出「學術貢獻」?
4、我對選題設計的整體規劃是什麼?能否「胸有成竹」地在大腦中一剎那整體性地呈現並仔細的反思玩味?重點是什麼?難點在哪裡?是否是真問題?設計之後,你自己是否願意回味它,不時拿出來品嘗它?
5、我的選題有何誘惑力?我的設計有何讓人難以逃脫但又「一目了然」而無需花費太多時間閱讀的「魅惑」?選題和設計能否激奮自己,能否誘惑自己,能否讓自己產生一種持久的學術興奮和不顧一切地探尋的學術衝動?
6、如果陳列8份同類選題的高質量標書,「你死我活」,讓自己勝出的三大理由是什麼?
7、我的設計是否完美?自己設計包括語文表達和文本編輯的三個缺陷是什麼?
8、找到選題、確定標題、完成設計後自己的感覺是什麼?累、苦、成就感、興奮感,還是其他?是否有「死去活來」的涅磐感受?
9、我用了多長時間尋找和確定選題?用了多長時間從話題中提煉出標題?用了多長時間設計標書?用了多長時間修改標書?一份好的標書,至少需要兩個月左右全力以赴的思考、設計和打磨,否則,不是天才,便是撞大運。
最後,我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國際最新科學成果。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以很多年的努力,做出一個重大發現:中國「龜兔賽跑」的古老故事是真的。他們發現,一些善行的動物如兔子、虎狼等一輩子走的路程的長度,遠不如烏龜、大象等慢行動物。秘密在於:堅持與積累。不積跬步,難以致千里;功虧一簣,功成一簣,成也一簣,敗也一簣,全在功力與耐力。
很不好意思,元旦剛過,就給大家帶來壓力,希望它成為動力,最好是「生產力」……
不當不妥之處,請多多諒恕。
樊和平,筆名樊浩,1959年9月生,江蘇泰興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江蘇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東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東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東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世界倫理中心副主任、資深研究員。
本文來源:社科學術圈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