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的電子遊戲行業記錄劇《劍指高分》播出有一陣子了,大家都看過了嗎?
總共6集內容以六個不同的遊戲類型為主題,描繪出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一切都在飛速發展的「遊戲黃金年代」。
播出兩個多月了,豆瓣評分居然還高達8.7沒掉。
IGN等遊戲媒體也給出了不錯的評價。
本劇亮點之一就是接受訪談的業界大佬們:
雅達利創始人,「電子遊戲教父」 諾蘭·布希內爾;
世嘉當年在北美對抗任天堂的「功臣」 湯姆·卡林斯克;
《最終幻想》系列美術設計師 天野喜孝等等;
甚至還找來了馬里奧的配音演員 查爾斯·馬爾蒂內擔任旁白。
另外,製作精良的8-Bit像素動畫和增強現實場景也給這部劇加分不少。
像素風的過場動畫
像素疊加實拍的增強現實場景
類似的遊戲行業紀錄片很是匱乏,這次網飛推出像《劍指高分》這樣「博覽式的大型紀錄劇」,很是得人心、特別是收穫了遊戲玩家的好評。
過往一些以遊戲為主題的紀錄片,你看過嗎?
之所以沒在第一時間推薦《劍指高分》,因為這部劇集給我的更多是「後勁兒」
——除了「大佬」和大家耳熟能詳的行業歷史,劇中一些關於遊戲的「邊角料故事」反而更讓我更有感觸。
全球第一台插卡遊戲機「仙童F頻道」和創造者傑里·勞森的後代
澡堂里泡出來的靈感
不少日本人都有「澡堂情節」,這裡不光可以洗凈身體,還是坐落在街巷中的社交場所,有些老澡堂甚至還安裝有街機供前來洗澡的人使用。
遊戲設計師 西谷亮就喜歡去澡堂打機,所以他在《街頭霸王2》里加上了澡堂這樣一個「和風」十足的場景。
就像澡堂靈感一樣,西谷亮認為沉浸感是遊戲的關鍵,所以他花了很多時間週遊世界,四處採風,用相機拍下極具地方特色的場景,用紙筆記錄下各種真實的細節。
香港的菜場、泰國的寺廟、日本的寶塔……
這些西谷亮經歷過的景色,一一變成了格鬥遊戲《街頭霸王2》中多種多樣、細節豐富到「 令人髮指」的背景。
正是這些充滿沉浸感的場景,為卡普空的《街頭霸王》系列成為全世界最好的格鬥遊戲打下基礎。
「兔子」索尼克
比起日本人的澡堂,美國人顯然對刺激的過山車更感興趣,決心進軍北美市場的世嘉決定基於過山車的玩法製作一款遊戲。
後來這款以「速度」作為主打賣點的遊戲幫助世嘉拿下北美主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大家應該能猜得出,這裡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刺蝟索尼克》,但是你知道最初的索尼克是只兔子嗎?
遊戲開發之初,主角還未敲定,擔任美術設計的大島直人接到任務,要設計一個速度極快、符合空氣力學,必要時可以團成球攻擊敵人的角色。
最初的兩個設計分別是兔子和熊貓,而刺蝟只是個不太被看好的備選方案。
正好當時大島直人因為私事要去紐約,於是他在畫板上畫下一隻兔子、一隻刺蝟、一個熊貓化形而來的圓滾滾的人類,拿去紐約中央公園做了個民意調查,意料之外的是刺蝟形象最受美國佬歡迎。
投票:兔子 or 刺蝟
設計團隊心裡有了數,這才有了身披「世嘉藍」,代表著世嘉的「刺蝟索尼克」。
SF愛好者的《太空侵略者》
在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出現前,電腦還只是生產力工具的年代,少數擁有遠見卓識的人就想到了要用遊戲重新構想這個世界。
東京電機大學畢業的 西角友宏就是其中的一位。
本劇採訪到了西角友宏
這個名字也許有點陌生,但是提起他的作品《宇宙侵略者》(Space Invaders),在遊戲行業里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看著H·G·威爾士的《世界之戰》長大的西角友宏,長大後學了計算機專業,在這個極客老男孩的想像中,外星人理應是長著觸手的章魚形象。
電影《世界之戰》(2005,上)和角友宏眼中的外星人(下)
所以在《太空侵略者》中,最強大的敵人就是外星章魚。
除了章魚,螃蟹、魷魚、UFO,這些外星侵略者中的敵人形象也全部由老爺子親手設計,分解成像素點陣圖後用鉛筆畫在方格紙上。
不光如此,整個遊戲的概念、設計和編程完全由他一人包辦。
就是這款現在看來簡陋到極致的遊戲,從1978年發售到1982年之間創造了20億美元的驚人利潤,在日本的街機廳回收了無數百元硬幣,據說還間接引發了當年的硬幣大短缺。
17歲程序猿和任天堂的3D夢
遊戲行業又發展了十年時間,玩家對遊戲的要求越來越高。
《俄羅斯方塊》《超級馬里奧大陸》《耀西的蛋》
在技術和創意層面尋求革新的任天堂盯上了一個遠在英國的17歲輟學少年—— 迪倫·卡斯伯特。
那時他所在的Argonaut Games正在用破解手段在任天堂掌機Game Boy上非法開發3D遊戲,於是乎「東半球最強法務部」任天堂連夜將這個年輕人請去日本「喝茶」。
但等待著他的不是一場官司,而是合作邀約。
當時的任天堂並沒有開發3D遊戲的能力,公司的高層也想知道這個年輕人是怎麼在他們的掌機上運行3D遊戲的。
遊戲「巨鱷」請迪倫來,原來是要請教他如何開發3D遊戲
一番攀談下來, 宮本茂大佬非常滿意,將任天堂下一代家用主機 「超級任天堂」的計劃全盤托出,想讓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迪倫·卡斯伯特協助自己開發一款「超任」平台上的3D飛行射擊遊戲。
當時的《星際火狐》團隊,前排中間為宮本茂
迪倫當時的辦公室,是整個任天堂大樓里唯一允許宮本茂吸煙的地方。
這款遊戲,就是後來我們所知道的《星際火狐》。
宮本茂從伏見稻荷神社的數千個紅色鳥居中得到啟發,在遊戲中設置了很多大門,藉此產生穿越物體時的刺激感。
他又以神社狐狸作為原型,設計出了這個超級受歡迎的主角火狐·麥克勞德。
藉助卡帶上協助3D運算的Super FX晶片,《星際火狐》的3D表現力在同期主機遊戲中相當出彩。
這款遊戲很快就取得了400萬份的驚人銷量,也帶領著任天堂和更多遊戲公司進入了3D時代。
神一樣的電影,*一般的遊戲
一位遊戲開發者,曾經把「神作」變成了災難。這人就是雅達利遊戲《E.T.外星人》的製作人 霍華德·斯科特·華沙。
當時雅達利高層一意孤行要趕在聖誕節前推出由史匹柏電影《E.T.外星人》改編的遊戲,賺一把「快錢」。
當這個版權費價值2500萬美元的「燙手山芋」落到霍華德手上的時候,留給他的只有五周時間,並且除了美工以外就只有他一個開發人員,這簡直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接手項目36小時後,霍華德就要坐著噴氣式飛機去和史匹柏見面了;
他不眠不休地完成了粗糙的初版設計,沒想到史匹柏本人還挺滿意。
這個只花了36個小時構思,5周時間進行開發的遊戲雖說成功趕上了聖誕節發售期,但也成了摧毀雅達利和整個北美遊戲市場的一顆炸彈。
追憶往事,霍華德還是一臉無奈
《大金剛》vs.《金剛》
《大金剛》是1981年問世的一款任天堂街機遊戲,這隻大猩猩也是任天堂的標誌之一——但故事的主角不是它,而是一場官司。
任天堂街機遊戲《大金剛》
大名鼎鼎的「金剛 vs. 大金剛」版權案,原告被告分別是環球影業和任天堂。
《大金剛》和《金剛》,光看名字就有幾分「借鑑」的意思:
大金剛擄走馬里奧的女友,還從高處丟出木桶阻止他營救,怎麼看都和帝國大廈上發狂的金剛脫不了干係。
電影與遊戲對比
形勢對任天堂很不利,如果官司輸了,當時規模還非常小的美國任天堂很可能就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代表任天堂的辯護律師約翰·卡比帶著團隊往返於全球各地,尋找《大金剛》沒有侵權的證據,他們發現「金剛」在很多地方已經成了大猩猩代名詞,有諸多以金剛命名的註冊商標都沒有構成侵權。
約翰·卡比
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
上庭的那天約翰·卡比搬來了一台大金剛街機,斯威特法官顯然對這款遊戲很感興趣,他說這是法庭上最愉快的一天,只是證言和陳述破壞了他的好心情。
約翰·卡比幫任天堂取得了官司的勝利,後來還在任天堂法務部供職多年,「東半球最強法務部」威名遠揚。
任天堂為了答謝這位圓滾滾腦袋的律師,獎勵了他全世界唯一一艘冠名「大金剛號」的帆船,還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款新遊戲——《星之卡比》。
遊戲設計師的腦迴路也是......
《劍指高分》里這樣的「邊角料故事」還有不少,它們不是長篇累牘的歷史,也不是歌功頌德的石碑,只是一個個身處這個行業的普通人,親身經歷過的細碎故事。
故事的主角可能是日本某個格子間裡隱藏著的一位曾經的電競冠軍;
可能是在《麥登橄欖球》里首次加入了黑人球員的EA員工;
也可能是三位從MIT輟學,冒著法律風險為街機開發升級套件的程式設計師......
這些人的故事也許在整個電子遊戲的歷史進程中顯得微不足道,但卻編織起了《劍指高分》里西方視角下的電子遊戲黃金年代,一切都剛剛起步的那個時代。
就如遊戲媒體GameSpot的評價所說,《高分》更像是「一堂遊戲黃金年代的歷史速成課,充滿了有見地的採訪和睿智的文案,以及最重要的,海量啟發性的信息」。
這些樸實無華的小故事在電子遊戲已然從小眾變為主流的今天顯得尤其珍貴。
回望過去,這個每年獨攬千億美元市場、幾乎是整個電影票房市場三倍規模的龐大產業,不也是從一個個「邊角料」發展而來的嗎?
如果你對電子遊戲的發展感興趣,喜歡遊戲、甚至自己就身處遊戲行業,請千萬不要錯過《劍指高分》里這些精彩而珍貴的故事!
本文為極客電影原創,歡迎轉載
加入社群 / 轉載開白 / 文章投稿 / 商務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WGqaHUBLq-Ct6CZkx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