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女子監獄罪犯「新綠」藝術團表演節目
成都女子監獄民警輔導罪犯進行形體訓練
涼山監獄罪犯歡度節日圖片由省監獄管理局提供
本報記者 趙文 見習記者 趙紫荊
當監獄、罪犯、歌曲三者聯繫在一起時,你首先會想到哪首歌?是帶著歷史印記的《逃跑無出路》《入監隊之歌》,還是帶著流行元素的《新綠歌》……在四川監獄裡,有上百首改造歌曲,這些改造歌曲大多出自罪犯之手,是他們心路最真實的表達,是懺悔、感恩、自新最直接的體現。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四川監獄也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那些有著鮮明時代烙印的改造歌曲,也唱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監獄教育改造罪犯理念的變化和發展。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共產黨的好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就在四川監獄系統被廣泛傳唱。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當時,四川監獄的押犯結構主要是「地、富、反、壞」,以及日本戰犯、國民黨戰犯和偽滿戰犯等特殊歷史時期的罪犯。為了讓這些罪犯感受到共產黨給新中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義勇軍進行曲》等革命歌曲就成為這一時期監獄裡的主旋律。「通過歌唱,能引起人們的聯想、想像、激動、共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意識觀念的薰陶滲透。在監獄裡,歌唱不僅能豐富罪犯的改造生活,更有助於凈化他們的心靈。」省監獄管理局教育改造處處長顏泳濤告訴記者,從新中國初期開始,四川監獄就開始探索通過文化教育改造罪犯,而歌唱主旋律歌曲則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歌唱這些革命歌曲時,罪犯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共產黨的好。是共產黨的寬大政策,給了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顏泳濤說,直到今天,這些革命歌曲對監獄教育改造罪犯都有積極的意義。
《逃跑無出路》
防脫逃,是當時的老大難問題
「曬日頭、坐石頭、轉山頭,數光頭、啃饅頭」曾是一代監獄民警工作最真實的寫照。
上個世紀70、80年代,四川監獄幾乎全部地處邊遠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活物資匱乏,沒有高牆電網、沒有監控設施……四川監獄條件十分落後,在全國排名墊底。那時,罪犯多從事室外勞動,三四名民警需看守上百名罪犯。那個年代,常有罪犯鑽監管漏洞以逃跑來逃避改造。防脫逃,也成了當時四川監獄面臨的老大難問題。「逃跑無出路,逃跑無出路。逃跑是繼續犯罪走絕路。懸崖勒馬尚未晚,親人期盼不辜負。四化美景無限好,莫把青春再虛度……」改造歌曲《逃跑無出路》,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們川西監獄在山上有一個苗溪茶場。每天早上,民警就帶著罪犯到山上採茶,旁晚又帶著他們回到監獄。山上霧大,茶樹也高,罪犯一蹲下,就看不到人了。」川西監獄退休民警李永光告訴記者。除了《逃跑無出路》,《出工歌》《收工歌》等歌曲每天也都會響起。這些歌由誰所寫、具體創作時間現已無從考證。
四川監獄通過努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續多年實現四無目標,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
《昨天今天明天》
監獄工作新篇章:改造和勵志
1994年《監獄法》正式頒布實行,為監獄事業翻開了新篇章。監獄工作從國家法律層面上得到規範和界定,為監獄執法工作實現依法治理奠定了法理基礎和法治依據。「隊列整齊步伐矯健,我們是育新學校新學員,認罪伏法深挖根源,政府教導牢記心間……」這首創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入監隊之歌》反映了《監獄法》所確立的「預防和減少犯罪」這一刑罰目的。「《昨天今天明天》這首歌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首歌。」顏泳濤說,《監獄法》確定了「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將罪犯改造成為合格公民是監獄工作的目的。「昨天指的就是他們違反法律犯罪服刑,今天代表要通過監獄的改造悔罪認罪,明天則表示他們改過自新後將走向新生。」
科學的「矯治」代替了以往粗放零散的「看管」,監獄在教育改造罪犯中開始引入心理矯治。《感恩的心》手語操也被監獄引入到罪犯的教育矯治中。
《新綠歌》
打造服刑人員文化教育品牌
「日夜呵護,耕耘荒蕪,不才之木,長成新樹……」這首《新綠歌》由省女子監獄民警創造,於今年9月12日正式發布。作為全省罪犯教育改造品牌的代表,省女監打造的「新綠」文化品牌在2009年已在全省監獄形成影響。
21世紀的偉大變革,給監獄也帶來了飛速的發展。教育改造罪犯轉變為以提高教育改造質量為目標。2009年,四川監獄提出第一個「五年三步走」,全省監獄構建起「大安全、大執法、大教育、大建設、大保障」五大工作體系。為打造監社聯動的社會化大教育體系,四川監獄整合社會資源,組織開展「監獄開放日」「情系高牆,共建和諧」「百子千妻萬母親情幫教」等社會幫教活動,構建「社會包容、政府幫扶、部門聯動、家庭接納」的獄地共教平台。2009年創新推行「1+5+1」教育改造模式,試行罪犯勞動報酬制度,保障其合法權益。
在這種大開放的背景下,各個監獄開始探索和打造罪犯文化教育品牌。其中,成都女子監獄打造了「彼·岸」矯正文化品牌,省女子監獄打造了「新綠」文化品牌。《國家》注重服刑人員愛國主義教育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這首歌名叫《國家》,是目前在罪犯中被廣泛傳唱的歌曲之一。
2014年,四川監獄提出打造「平安法治信息文化」四型監獄。其中,文化監獄成為四川監獄發展的軟實力。在「懺悔感恩守法自新」的教育改造理念下,全省監獄打造「一監一品牌,一區一特色」,罪犯教育文化走向系統化、品牌化。2018年,四川監獄提出以「政治改造」為統領的五大改造新格局。全省監獄更加注重罪犯的愛國主義教育,《國家》這首歌開始在監獄廣泛傳唱。「文化監獄的建設,是四川監獄從文化自信邁向文化自強的重要階段。」省司法廳廳長,省監獄管理局局長劉志誠說,多年來,四川監獄不斷探索,傳承創造精神財富,不斷強化隊伍建設和文化建設,綜合運用文化力量,將文化的提升轉化為隊伍戰鬥力的提高,將文化的能量轉化為改造罪犯成新人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