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竹林:對黨忠誠 為國捐軀

2019-07-30   聊城新聞網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英東 通訊員 曹原

臨清市劉垓子鎮是革命老區,曾是中共清平縣委所在地,也是革命烈士顏竹林出生和安葬的地方。

顏竹林,原名顏景隆,1914年生,臨清縣三區(今臨清市劉垓子鎮)朱樓村人。1932年,他考入聊城山東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35年畢業後,回臨清十區桑園鎮七高(桑園高小)任教務主任,利用多種形式開展抗日救國工作。1936年,顏竹林任《臨清日報》副刊《鄉村教師》主編,大力宣傳抗日救亡活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7年4月,顏竹林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任中共臨清縣特別支部組織委員。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顏竹林等人轉入鄉下組織抗日游擊隊等活動。9月,根據魯西北特委的指示,中共臨清特別支部在臨清一區(城區)、二區(朱莊)、三區(大辛莊)、九區(下堡寺)發動了留槍鬥爭,顏竹林用自己的衣物換得國民黨軍的七九步槍一支、槍筒兩個。10月28日,臨清縣城第一次失陷,隨後,中共臨清特支撤離臨清,特支成員陸續轉移到外地,顏竹林則繼續在城南二區、三區開展抗日游擊活動。

1938年2月,八路軍東進抗日游擊縱隊在南宮開辦冀南抗日軍政幹部學校,顏竹林等人參加了第一期學習。4月,顏竹林回到臨清,以「紅軍教官」的名義到該支隊第二團第二營做抗日宣傳工作。5月13日,臨清縣城第一次解放,隨之,中共臨清縣工委建立,顏竹林任書記併兼鋤奸部長。8月,顏竹林在王坊村(今大辛莊辦事處王坊村)主持公審漢奸劉文玉,揭露其罪行並將其處決,大大震懾了漢奸通敵分子。

1939年2月,臨清縣城再次失陷。魯西北特委和一二九師武裝工作團由臨清南部向大峰山區轉移,顏竹林奉命留下繼續領導抗日鬥爭。同年秋,中共魯西區黨委決定派顏竹林等人去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0年7、8月間,顏竹林結業回到魯西,被魯西區黨委分配到黨校工作,任教育科長。在區黨委黨校,他一面抓教學管理,一面堅持為學員講課,組織並親自帶領學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協助地方開展工作。

1941年2月,魯西區黨委在巨野、菏澤、金鄉、嘉祥、成武等縣結合部設立中共巨南工委,顏竹林任工委書記。7月,巨南工委歸冀魯豫區黨委領導,顏竹林仍任書記。1943年1月,巨南工委劃歸湖西地委領導,顏竹林改任副書記。幾年中,顏竹林和工委一班人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區黨政軍民積極開展抗日鬥爭,取得顯著成績。

顏竹林還動員自己的親屬參加抗戰。他的弟弟顏海川,在他的影響和教育下,1938年參加工作,經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臨清特別區委書記,1945年5月16日晚在同日偽軍的作戰中壯烈犧牲。其內弟李金海在他的動員下在巨南參加了九團,多次立功受獎。1943年2月,正當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里,他又動員自己的父親顏承果及妻子李氏來巨南參加抗日。一家人團聚後,顏竹林讓其妻參加了婦救會,大女兒顏世瑛、次女顏世珍加入了兒童團,全家投入了抗日救國的行列。

1944年麥收時節,日軍到成武和巨野一帶「掃蕩」,巨南工委機關被敵人抄了後路。顏竹林立即組織工委機關部分人員收拾文件,實施突圍。在突圍中,顏竹林不幸腿部中彈,日軍對他緊追不捨。此刻,顏竹林不顧個人安危,讓警衛員和秘書用馬馱著文件先走,自己斷後掩護。在同日軍的搏鬥中,他彈盡援絕,壯烈犧牲。

革命烈士為國捐軀,歷史將永遠銘記。2012年9月17日,建於劉垓子鎮的魯西抗戰紀念館開館,顏竹林等劉垓子籍黨員浴血奮戰、光榮犧牲的事跡被陳列出來。目前,魯西抗戰紀念館已被共青團臨清市委、臨清市紀委命名為臨清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