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孫儷搶單,現實中店長可不會這麼干丨內行看門道

2020-02-24     新京報Fun娛樂

主角房似錦。

編劇六六和大女主孫儷的「王炸」組合讓《安家》在劇情和人物上確實有可圈點之處。從目前出現的「居間合同、跑盤、帶看」等專業用語來看,電視劇力圖真實展現房產服務行業。每集一個小主題,也展現了「房本上加不加兒媳名字」等與房產有關的國民話題。在小人物的刻畫上,該門店的團隊配置可謂真實又「奇葩」——既有有資歷的「老油條」、不服管的業務骨幹,又有美女吉祥物、職場牆頭草等,來自房店長和徐店長(羅晉飾)一剛一柔的管理矛盾也頗有看點。

藝術作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被戲劇化後搬上螢屏的房產服務行業,又跟現實相差多遠呢?我們不妨從房產中介角度上,再回顧一下目前《安家》中的重點劇情。

首先說說第一集出現的奇葩戶型。由於地產開發追求外觀創新和最大程度利用建築面積,二手市場中存在小部分奇葩戶型,比如挖掘機戶型、箭頭戶型、T台戶型等。這些戶型與傳統國人對房間南北通透、戶型方正的要求相差甚遠,所以在市場上具有一定價格優勢。

劇中奇葩戶型,房間之間要穿過公攤走廊。

有不少朋友看了電視劇之後都對房似錦對跑道房進行裝修提出疑問,「中介真的會對房子進行裝修嗎」?實際上,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只有當房源被中介買下,或者中介與房東簽署授權合同,中介才會對房源進行裝修改造,裝修改造的費用最後也會包含在房款中,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

劇中的一個矛盾點就是安家天下代表的正規中介和周邊穿西服喊口號的「野雞中介」的競爭。實際上,在馬路上跳操喊口號在一線城市已不多見,劇情背景在上海核心城區,更是可能面臨今天跳操明天就被舉報的風險。但喊口號拉橫幅依然是鼓舞銷售士氣的基本管理手段,在很多房產公司的內部業務大會中仍然常見。

劇中的「野雞中介」。

統一正裝還是穿出風格?現實中,越是專業的中介機構,越注重著裝統一。不僅統一,還會對顏色、材質進行定製要求。筆者了解,國內一些大型房產服務公司,一套正裝工服少說也要幾千元。隨著網際網路租房平台的興起,穿著統一的文化衫、衛衣也可能成為更受年輕人接納的風格。

為塑造房似錦的業務骨幹形象,劇中為她安排了一場「奪命連環call」。但現實中,不少房產服務都會對客戶拜訪進行規範化操作,比如電話拜訪需要遵循「五、三、一」原則(即建立聯繫後五天之內,最多三通,每通對話不低於1分鐘)、「商機五必問」原則(即客戶來電需要問的五個必要問題)等,並且現實中的中介也不會不經客戶同意就拜訪其工作單位,劇中房似錦的行為放到現實中只會收到客戶投訴。

現實中不會這樣奪命連環call。

另外,房似錦與徐文昌團隊矛盾的激化點便是其擅自簽單,從自家人手中搶單。現實中這種情況一般會分成處理,並且一般二手房買賣過程通常是多人帶看、多人跟進,團隊作戰,根據內部分工和職級進行績效分成。此處更大的敗筆是劇中房似錦的管理層人設實在不應該出現搶單行為,管理層空降指導門店業務更多是看數據、想策略、調資源,完成基本的拜訪和跑盤之後,不會親自上陣一線去帶看和簽單。

雖然目前劇情還未深入,但可以窺得《安家》意在探討人與居、房與城、以及更好的置業服務等社會問題。也許《安家》中描述的是房產中介的理想國,但如果你想了解真實的中介,不如直接走進樓下的中介門店看一看。

從1998年中國住房商品化開始,二手房交易催生「中介」一職。由於這一職業門檻低、缺乏專業培訓,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不少「污名」。但隨著從「中介」、到「房屋經紀人」,以至目前「置業顧問」的稱呼升級,從業人員也越發規範和專業。

從管理上來說,房產服務公司越發專業化,符合現代公司管理制度,在對房源客源的管理上也引入網際網路、大數據,甚至VR看房等新興技術手段。從人員上來講,一線業務人員行為更規範、專業,入職後的培訓和政策考試成為必修課。從服務來說,中介門店與社區關係越發親密,除劇中展示的代收快遞、照看孩子等,還提供愛心傘、充電寶,高考期間化身休息站、高溫中成為遮陽傘。

房產服務在去標籤化上還有很遠的路,但更專業更具人情味的資產管理服務時代即將到來。

Z.C(前網際網路租住行業從業者)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趙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O9teHABgx9BqZZI-X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