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母親和婆婆,當這兩個不同的身份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時,也將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
所謂同理心三個字,在母女身上可以有,但是婆媳之間卻實在是很難存在。
朋友阿青說,她從自己的母親身上,深深地領悟到了這個道理。阿青有一個哥哥,是四年前結的婚,婆媳之間表面和睦,實際矛盾橫生。
當然,這些矛盾不會被擺在明面上來,只是她的母親會在背地裡悄悄和她的兩個姨吐槽,說自家的兒媳多不懂事等等之類的話。
阿青有時聽得心驚,因為她發現,同樣的事如果放在女兒身上,根本都不足以形成矛盾的條件,那些事實在不值一提。
但是作為母親能夠寬容,作為婆婆的話,卻總是習慣用挑剔的眼光去看。
一直以來,在阿青的眼中,她都認為自己的母親是個善良的人。母親性格脾氣很好,很少發火,遇事講道理,而不是那種會擺父母架子的人。
在婚姻里,她的母親也是能夠忍讓的那一方,她父親脾氣不好,大男子主義嚴重,也虧得她母親性子好,不和父親計較,所以兩個人的婚姻倒也平靜。
她的哥哥結婚算是比較晚,29歲才結婚,主要是她的哥哥書讀得不多,15歲就出去工作,周圍男生像她哥哥這種工作得早的,這個年紀一般孩子都開始上學了。
她哥哥沒結婚的時候,母親催得很緊,一直讓她找女朋友。但是她的哥哥比較挑,主要是家裡條件還行吧,不缺人介紹,所以挑到29歲還沒有安定下來。
最後,她的嫂子是她哥哥自己追來的,認識三個月後就求婚。結婚之前,她的嫂子來家裡不多,不過她對嫂子的印象很好。
她說嫂子就是那種長得好看性格也大大咧咧的人,一看就沒什麼心眼,這樣的人好相處。
02
而她的母親一開始也沒想那麼多,只是看到兒子帶了女朋友回來很開心,一個勁地催著他們結婚,認為結婚了他們就算是完成了一樁任務。
結婚之前,阿青的父母就已經給她的哥哥重新買好了車房,車子是全款,房子貸了一部分,不過不多,也是她的父母在還。
關於結婚的具體事宜,也都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她嫂子說要5萬的彩禮,她的哥哥都沒問過母親,直接就先應允下來了。
後來阿青才從母親的口中得知,她對這件事不是很滿意,認為他們車房什麼都買好了,女方直接過來就可以住,不應該要彩禮。
她嫂子是單親家庭,條件不好,還有一個弟弟,所以沒有陪嫁。
阿青說,她第一次聽到母親和家裡的姨說這個不滿時,很是吃驚。因為一直以來,母親在她的嫂子面前態度都很好,包括結婚之前也一直在說,一定把她當作親生女兒對待。
她一直以為,母親說這話是真心的,但實際看來好像並不可能,至少母親不會和她計較這些。
阿青當時還幫著嫂子說話,大意是說5萬塊錢也不多, 而且家裡的車房和嫂子都沒關係,沒寫她名字,母親不應該拿這個出來說。
她的母親當時還說她幫著外人說話,她說自己是幫理不幫親,反正誰也沒有說服誰,只是漸漸地,她聽見母親和家裡的姨吐槽嫂子的頻率越來越高。
依舊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她的母親說,這個兒媳一開始還是挺孝順的,也很懂禮貌,現在時間長了就變了,都不喊她媽了。
阿青驚道:「其實就是我嫂子上次給我媽打電話的時候,沒有喊媽,都結婚四年了,有的時候打電話會隨意一些很正常啊,但我媽記住了,認為嫂子是時間長了就不孝順她這個婆婆了。」
03
她漸漸明白,有些婆媳矛盾是怎麼來的?就是因為想多了,母親對待孩子是寬容的心態,而婆婆對待兒媳多是挑剔的眼光。
哪怕你平時做得再好,關鍵時刻有一件事沒有做好,就容易被拿出來大做文章。
阿青說,還有一次嫂子來家裡吃飯,大概是剛下班餓了吧,再加上她嫂子的性格本就大大咧咧,一進門就跑向廚房盛了碗飯,自己一個人先吃了起來。
她假設了一下這個場景,說如果是自己這樣的話,母親肯定會心疼,會問我上班是不是太辛苦?是不是工作餐吃得不夠好?怎麼餓成這個樣子?
但是當她的嫂子這樣做的時候,她母親後來吐槽的原話是:「時間長了,是沒有以前孝順了,只給自己一個人盛飯,都沒給我們盛。」
是的,以前她的嫂子吃飯時都會先給她的父母盛。
後來,她的母親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阿青還是站在嫂子那邊,說都是一家人了,誰能天天在乎這麼多小細節?
她的母親還是說她幫著外人,阿青嘟囔道:「幸虧你們沒住一起,不然的話你每天不用做事了,天天都有吐槽不完的話。」
在阿青看來,母親在對待兒媳這件事情上,想法的確太偏激。母親能夠輕而易舉地發現她和哥哥的優點,甚至把他們想得更加完美和厲害,卻總是看不到嫂子的好。
從客觀角度來說,她認為她的哥哥能夠娶到嫂子,是這輩子最有福氣的一件事。
她的嫂子長得好看,性格好,不小氣,說話爽朗,和她相處得很好,也把這個家管得很好。
她說哥哥原來喜歡打牌,一晚上輸幾千眼睛都不眨,遇到嫂子之後,全部改了,屬於媳婦指東,就不敢往西的類型。
不僅如此,也更顧家了,每個月收入都交給妻子,稍微有點空閒時間,還自己出去跑車掙錢。
所以結婚以後,她的母親很心疼她的哥哥,說他太辛苦,認為她的嫂子讓兒子受累了,卻沒思考過兒子變化有多大?
04
有一次,她的嫂子和閨蜜出去逛街,下大雨了讓她哥哥去接,她哥哥當時去家裡吃飯了,接到這個電話,飯都沒吃完就走了。
後來,她的母親暗地裡抱怨了她的嫂子好幾次,說自己打車還不是能夠回來,或者等雨停了再走也可以,兒子上班這麼辛苦,還要去接她,像什麼話?
她的父親當時還說:「人家自己樂意,你操心這麼多做什麼?」
而且,她說嫂子對她父母也很好,逢年過節包括母親節父親節這些都會買禮物,把她的哥哥也帶得懂事了不少,每年她母親生日,蛋糕都是她嫂子訂的。
去年忘了訂,她的母親還是吐槽說她的嫂子變了,以前是不是都是裝的?先前的那些好,她的母親都不會提出來,而是認為這是應該的。
她道:「當我善良的母親也成為婆婆,我才看到她『狠心』和『自私』的一面。」這種「狠心」里,她看到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偏心,以及對兒媳的天然偏見。
她開始明白,婆媳之間,要想做到理解和寬容真的不容易,也醒悟為什麼生活里會有那麼多難以癒合的婆媳矛盾。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