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暑期檔也進入尾聲。
但條姐發現了一個跡象,足以讓影迷溫暖。
先是《送我上青雲》。
國產片中的女性訴求,終於被調亮。
而在鏡頭背後成就此番的,是一位85年出生的導演。
難得,所以又給我們更多期待。
「國產新銳」的下一棒,誰來接過?
條姐看到了它。
跟《青雲》同樣的85後導演,同樣的長片處女作。
一個主攻文藝,一個把控類型。
它的「黑」、它的「狠」,它的勁力,生生沖刷掉了那股青澀:
《鋌而走險》。
片名就撕開了故事的一角——
Vortex,渦流。
修車行老闆劉小俊(大鵬飾),生意不景氣,陋習倒沾了一身。
賭,而且是殺紅眼睛的巨賭。
大把大把的毛爺爺,就這麼卷進無底漩渦當中。
漩渦襲去,積蓄見底。
走投無路,他接受了二道販子老萬(曹炳琨飾)的提議——
出手過的黑車,他偷偷開回來套牌,再還給老萬。
黑吃黑,賭的就是這筆見不得光的買賣,誰都不敢報警。
走的第一道險,是偷車。
雨夜,他顫顫巍巍地捅開了車門的鎖。
剛癱在駕駛座上,突然聽見後排傳來低沉的煙嗓:
你他媽誰啊?
驚魂甫定。
好不容易脫身,遺留在車上的電話響起:
車上這貨,你吃不掉。
第二道險,就在打開後備箱的瞬間。
裡面裝的不是什麼贓款贓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女孩。
地痞流氓的小伎倆,升級成綁架勒索的大案。
慌麼?
連刀都沒提過的劉小俊,嚇得魂不守舍,剛想報警。
這個時候,綁匪留下的電話又被接通:
二百萬贖金,一分不少,千萬別傷害孩子。
貪慾驅使。
三重險境,把劉小俊一步步地拽到懸崖邊上。
從這一刻開始。
他庸碌的人生之路,突然多了幾道灼熱目光的注視。
身旁的老萬心懷鬼胎。
論手段心思,都要吊打劉小俊。
一旦事情敗露——
毫無疑問,他會第一時間抽身,只留劉小俊粉身碎骨。
身後窮追不捨的,是綁匪兩兄弟(歐豪、沙寶亮飾)。
惡念紛起,也不過是殘酷的實用主義。
「富人才叫活,窮人不叫活。」
再往後,一雙堅定的腳步緩緩迫近。
刑警隊長王勇(曹衛宇飾),循著血腥的味道走進旋渦。
卻發現旋渦的中心,就在自己身邊。
三重險境,三組人物。
山城的暴雨沖刷,似乎掩蓋了這一切糾葛的痕跡。
多線敘事,黑色張力。
懂貨的朋友,已經有個名字在嘴邊呼之欲出:
曹保平。
代表作《狗13》(8.2分)、《烈日灼心》(8.1分)、《光榮的憤怒》(8.0分)。
金爵獎最佳導演,「影帝製造機」,同時也擔任本片監製。
你看到曹導對於犯罪類型片文本的冷峻和幽默,被原汁原味地繼承下來。
導演甘劍宇本人,更是化身迷弟——
曹導是帶著現實主義這把「尺子」進組,賦予了故事更多的可看性和人物弧光。
片子背後的第二個名字,既遠又近。
你可能看見了他在鏡頭前面扔掉眼鏡,臊眉耷眼的小人物姿態。
但你不會想到,把這部戲的弧光加之他身上:
大鵬。
票房、喜劇、帶點顏色的段子。
幾張標籤把他封了個嚴嚴實實。
以至於,他在進組前就對導演說——
選我來演這個角色,本身也算「鋌而走險」。
他也明白。
品嘗過勝利果實的人,沒資格為自己辯解。
所以,他選擇用最樸實,甚至是最笨拙的方式來成全這部戲的味道:
挨打。
做演員。
從《我不是潘金蓮》里的「王公道」,到這次的「劉小俊」,再到《第十一回》中的「胡昆汀」。
大姚在看完這部片子之後嘆道——
我看大鵬這幾年就沒讓自己舒服過。
做導演。
在金馬獎拿到「最佳創作短片」後,他對台下的記者這樣說:
其實十年前我在搜狐的時候,這個夜晚也和你們一樣,正忙著後方發稿寫報道,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能站在這個台上帶著自己的作品拿到這個獎。
有多耀眼?
條姐更願意把評價留給你們。
但更寶貴的,是條姐在他身上看到了那麼股一往無前的衝勁兒。
就像這部片子本身的氣質。
不留氣口,沒有餘地。
這是黑色類型的骨血,這是全體主創的心氣。
這,也是國產犯罪的一次「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