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雲剪雲直播,快手要用技術賦能創作者

2021-04-27     三聲

原標題:推出雲剪雲直播,快手要用技術賦能創作者

通過引入「雲」的概念、協同快手各業務板塊的數據及生態,快手雲剪和雲直播有機會優化視頻生產的整體流程,幫助專業創作者們便捷、高效地產出作品。

作者 | 任彤瑤

短視頻消費正在升級。

用戶對優質視頻有了更強烈的需求。在生產端,大量專業、准專業創作者在打磨短視頻上耗費了大量心血。與此同時,短視頻直播在各類大型活動、賽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直播技術支持有了新需求。

這些專業創作者們亟需量身定製的新工具協助生產。對各個平台而言,掌握視頻生產上游也至關重要。生產工具對視頻形態、社區氛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平台們需要符合自身生態的工具。

為滿足內容創作者更專業、多元的需求,4月22日,快手在光合大會上發布了兩款全新的免費視頻工具:雲剪和雲直播。目標是向專業自媒體、MCN機構、媒體機構等專業和准專業創作者,提供易用高效、便於協作的雲端產品。

除了視頻剪輯工具的常見功能,基於快手強大的音視頻處理算法能力,快手雲剪還提供了智能封面、自動配音、自動字幕、畫質增強、視頻去抖、自動橫屏轉豎屏等系列智能工具,並聚合了豐富的版權素材供創作者使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款WEB端產品,創作者無需下載軟體,打開瀏覽器即可使用,尤其適合團隊多個成員之間共享和協作。

快手雲直播則全面開放了直播能力,創作者可以通過OBS等專業軟體,利用專業設備推流,還支持延時直播、插播墊片、實時導播、多平台轉推等能力,通過開放直播OpenAPI的方式接入了運動相機、全景相機、無人機、編碼器等累計140家合作夥伴,並基於平台用戶反饋,開發出諸如「直播剪輯」等智能生產功能。

從生產端改造的角度看,這兩款產品不止是工具,通過引入「雲」的概念、協同快手各業務板塊的數據及生態,快手雲剪和雲直播有機會優化視頻生產的整體流程。這兩款新產品將賦能快手的專業、准專業創作者,幫助他們能便捷、高效地產出更精緻的視頻作品。

01 | 「專業」的痛點

對已經擁有快影和直播伴侶兩款終端工具的快手而言,推出雲剪、雲直播目標明確:滿足一部分更專業的創作需求。

2019年,一段名為「存在即完美」的快手短視頻刷爆全網。這個總長3分多鐘的視頻,運用了160 段快手老鐵們的視頻片段,展現出從孩童到老人、從城市到鄉野的眾生百態。這段視頻其實就是大量素材拼貼配上音樂,沒有炫酷的特效轉場,但實際耗費心力並不少。創作者趙明明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找齊素材,在每段視頻中反覆調試篩選,逐幀挑出那些長度只有一秒、零點幾秒的合適片段。

和趙明明類似的創作者不在少數。在快手,除了那些隨手打開攝像頭、輕鬆分享日常的普通老鐵,還有一批對視頻精度、製作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的專業自媒體、MCN機構、媒體機構。這些專業和准專業創作者的數量逐步增加,正面臨工具不夠用的狀態。

創作者們處理大體量素材有困難,還可能面臨團隊難以協同、硬體設備跟不上等問題。比如做航拍的創作者,一般是出差取材,拍完回酒店傳給後方剪輯,雲盤、社交軟體傳輸各顯神通,還需要面對修改過程中漫長的反覆傳送。

直播是另一種挑戰。2020年快手一共進行了17億次直播,其中不乏如春晚轉播、一千零一夜晚會、周杰倫直播首秀、董明珠帶貨專場等多機位的大型直播活動。如春晚的快手轉播就創下了2524萬人同時在線的最高記錄。

據快手音視頻中台負責人曾凡平介紹,這些大型直播的背後,是無線圖傳、專業編碼器、網絡、切換台、調音台等一系列專業設備的保障,還有一支大型直播經驗豐富的團隊做現場技術保障。快手技術團隊希望能夠把其中儘量多的能力轉移到雲端實現,讓更多主播在更多場景下順暢接入快手強大的直播基礎設施。

新工具不僅是老鐵們的需求,也是快手平台本身的需求。隨著視頻生產人群擴大,剪輯軟體的多端化與易用化是必然的趨勢。它解決的是貼近視頻供應端的問題——以更低的門檻,刺激更多的原創內容。如B站、抖音等視頻社區平台,都在積極疊代自己的剪輯軟體。

工具不僅會影響內容產出的效率,甚至會從根本上影響內容產出的形態。中國的視頻生態競爭激烈,工具常常與頭部分發平台之間呈現出綁定關係。換句話說,軟體在功能設計上必須考慮平台特性,也反過來影響平台的內容供給與整體生態。

「市面上根本不缺工具。」快手雲剪的產品經理余世兵在採訪中坦言。快手的音視頻團隊意識到,專業生產者們在短視頻製作的每一環都有痛點,但這些痛點不是快影、直播伴侶、乃至市面上已有的任何終端型視頻工具能完美解決的。

2020年中旬收購視頻技術公司OnVideo後,快手的音視頻團隊開始著手研發新的剪輯與直播工具,他們決定引入「雲」的概念,從整體生產流程上做變化,為上述提到的專業生產問題提供解答。

02 | 深入視頻製作每一環的「雲」

「有沒有雲,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形態,其產品邏輯和未來方向都會不一樣。」余世兵告訴《三聲》。目前市面上的視頻工具主要瞄準剪輯這個環節,產品疊代也集中在這一方向。但在雲端,「工具」的作用有機會深入到視頻製作的每一環。

終端軟體下載後,使用時無法與用戶發生更多連結。而雲端軟體,不僅提供了多人協作的空間,創作者的行為、數據也有機會被保存整理,進而與平台、素材發生交互。從素材選擇、內容組織到分發流程,都有可能因此產生改變。

在雲剪上,素材上傳後會直接保存在雲端。快手音視頻中台負責人曾凡平舉例,比如當下有現場的團隊把素材上傳到雲剪,同事可以無縫地進行立即剪輯包裝,比手機螢幕更大操作也更簡單。合成也是在雲端進行,創作者可以同時繼續剪輯其他視頻。

快手還提供了熱門素材庫,包含「旅遊片頭」、「古風素材」等二十多個細分類目。這些素材都是根據站內動態及時更新的。此外還進一步優化了剪輯流程,為用戶提供智能封面、橫屏轉豎屏、視頻去抖、智能去痕等功能。

在雲直播上,快手提供了多種直播方式,支持更專業的直播設備。導播導演的工作方式也因為「雲」而變得即時而輕便:據介紹,雲直播無需硬體設備,能為多路直播提供迅速的實時切換,墊片視頻隨意編排,並在素材庫中提供水印、貼紙、特效等。

快手還開放了自己的發布功能,支持各種第三方平台、設備製作的視頻一鍵發布至快手,也支持直播雲轉推至多平台。快手音視頻中台負責人曾凡平介紹,在快手合作夥伴的手機應用內都可找到快手的直播入口。比如「全景相機」的直播功能在360手機應用內就能找到。

在開發過程中,為了將端的視頻剪輯能力移植到雲上,讓體驗接近本地軟體,產品團隊在視頻側做了很多技術優化,甚至可以說是突破瀏覽器的極限。

產品團隊還與數千人的核心種子用戶群保持頻繁交流。這個群體囊括了快手各個垂類,不同領域的專業創作者為功能完善提供意見。余世兵還記得,有一位創作者每周都給產品團隊70多條反饋意見,用Excel表格列得整整齊齊。

比如」直播剪輯「這一功能,就是根據快手遊戲主播們的需求研發出來的。主播們的直播時間一般都很長,如果讓他們播完後重新在動輒十幾個G的素材中拉片下載、剪輯、包裝渲染,會耗費很大精力。直播剪輯能讓主播們在直播過程中,就通過智能識別快速篩選電商、遊戲、比賽場景的精彩片段,快速剪輯短視頻爭首發,刺激創作者群體從直播到短視頻的二創產出。

03 | 改造生產側,助力創作者

余世兵表示產品功能會逐步疊代。「我們有一點能力就提供出來,在哪個領域跑得好就開放給這個垂類,一個個類別跑。比如把遊戲做得更好,接下來可能做體育直播的垂類,循序漸進。」雲端的部分功能也會跟快影APP做更多的聯動和協同。

據他介紹,雲剪未來的疊代有兩個大方向:一是繼續優化製作與協作的流程,把從前割裂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二是智能化,真正提升生產效率。

「我們的目標是,基於人工智慧的AI粗剪能達到成品的80%效果,創作者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風格去調整創意表現效果就行了」。

一個可能的問題是:便捷的智能識別和剪輯,會影響創作者的原創能力嗎?余世兵覺得,要相信算法,更要相信創作者。

每個人創作習慣不一樣,同一場直播,給到每位創作者的智能推薦也不一樣。除了音視頻團隊本身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的領先積累,3億DAU、每天有超過3000萬條短視頻被上傳的快手,還擁有搜索、消費、創作習慣等豐富的分析維度,為AI識別的靈活應用提供了具體的結合場景。

千人千面、智能推動、消費互動……目前技術對視頻消費側的改造已經很豐富,內容理解、分發、變現通道都已變得通順,但對生產側的改造還處於初步階段,而快手正在成為改造的嘗試者。

雲剪雲直播,加上快影和直播伴侶等產品,快手正逐漸形成便捷智能的視頻工具版圖,實現從便捷快速到專業處理,從非專業到准專業、專業創作者等多層次需求的全覆蓋,為內容創作者提供更高效的創作工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x0kFHkBrsvY2_UurX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