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固定單位,個人身份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嗎?在這兒全說清楚了

2019-08-02     法律常識講堂

注我們

從長遠看,靈活就業人員個人交社保,划算!

對於在相對穩定的工作單位的上班族來說,甭管願意不願意,社保是一定得交的。但對於沒有工作單位、靈活就業的大多數人來說,交不交社保是一種自願行為,但也是一件挺糾結的事兒,其糾結之處就在於個人交到底划算不划算?

針對長久以來很多人的這個疑惑,小編今天就來給你分析分析。

個人交社保的標準是什麼

1

《社會保險法》規定,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或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按規定,個人只能繳納醫療和養老兩種社保,而不能繳納失業、生育、工傷三種。

繳費標準按照參保地規定的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及基數參保。繳費基數一般為上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300%,參保人可自行選擇繳費基數,基數越高,退休後領的養老金越多。目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28%,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比例為12%。值得一提的是,靈活就業人員實行按月繳費,不得以事後追補繳費的方式增加繳費年限。

將來享受的待遇如何

2

一、養老保險待遇

參保的靈活就業人員,達到法律規定的退休年齡,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的,可以辦理養老退休手續,從次月起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直至死亡。死亡後,其喪葬補助費、一次性補助費和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按照規定由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

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與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繳費基數、個人帳戶儲存額、退休年齡都有關係。也就是說,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領取的養老金標準越高。

個人帳戶養老金為個人帳戶全部存儲額除以計發月份(60歲退休是139個月)。

繳費年限未滿15年的,可以繼續繳費至滿15年後申請按月領取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戶籍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按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二、醫療保險待遇

醫療費用報銷:生病時在門診、住院發生的相關醫療費用可按照一定的比例報銷;

個人帳戶購藥:可使用個人帳戶在定點藥店購藥等;

醫療退休: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即終身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個人交社保到底划算不划算

3

所謂划算還是不划算,是相比較而言的。

一、與單位職工參保相比

單位職工的社保是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單位繳納的20%直接進入統籌帳戶,個人繳納的8%全部進入個人帳戶,也就是說這8%將來都是自己的。

靈活就業人員,按照工資標準的20%繳費,這些費用全是自己出,但其中12%進入統籌帳戶,8%進入個人帳戶,也就是說只有這8%是自己將來個人帳戶的錢。

所以和有工作單位的職工相比,個人繳費當然是不划算的。

二、與無社保人員相比

當然,社會保險具有特殊的保障功能,比如養老保險能給你退休以後提供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在你患病的時候提供就醫保障,從這個角度來看繳納社保是很有必要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很多靈活就業人員認為個人繳納養老保險不划算,主要是認為個人繳費比單位職工高,進入個人帳戶的很少。小編認為,社保是一種保險,不建議從投資的角度看社保是否划算。而且從長遠看,作為退休後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養老保險還是有必要交的。如果嫌低,還可再上一份商業保險作為補充。因為誰也不能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有份保障才能安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wGlWGwBUcHTFCnfAJ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