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一名男童在路過貴陽市花果園M區5棟樓下時,被疑似裝水的塑料袋子砸中。當大家還沒找到這從天而降的「禍水」真兇時,22日下午,貴陽市遵義巷附近一輛豪車又中招了:從樓上掉下一根晾衣杆,正好落在停在下面的奔馳車上。
一連兩起高空拋物,所幸都未造成嚴重後果。多彩貴州網記者調查發現,這兩起高空拋物案發生的時間間隔還不到24小時。儘管花果園小區宣傳語上「拋』德』拋不得」幾個大字格外顯眼,但還是阻止不了頻頻拋物的現象。
險!從天而降的「禍水」
21日晚上,一男童和家人途經花果園M區5棟樓下時,意外的一幕發生了。
「啪」!一個裝著水的塑料袋和一個礦泉水瓶從天而降,所幸的是,礦泉水瓶砸在了男童浩浩(化名)身邊,而裝著水的塑料袋則砸到了浩浩的頭上。
21日晚在花果園M區被高空拋物砸中的男孩(圖片來源於網絡)
砸中男童的水袋中有一瓶礦泉水(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當時目擊者林先生說,事發時,他就走在浩浩身後,他親眼看到裝著水的塑料袋砸中孩子頭部,還好孩子傷情並不算嚴重。即便這樣,大家也十分氣憤,於是選擇報警。
這從天而降的「禍水」到底從哪裡來?7月22日到23日,本網記者經過一番走訪調查後最終獲悉了具體情況——被砸男孩實際年齡為4歲,在路人報警後,網格民警立即趕到了現場。
隨後,記者根據事發時間陸續與附近幾家醫院進行了核實,並最終在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找尋到了相關信息。據該醫院急診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向記者透露:「男孩是21日晚由家長送過來接受的CT檢查,根據民警和孩子家長提供的信息,醫院立即給孩子做了CT檢查,在確定孩子並無大礙後,孩子父母就將孩子帶走了。」
氣!一輛奔馳又中招
無獨有偶,24小時不到,貴陽又發生一起高空拋物事件。
7月22日下午,貴陽市民彭女士開車帶母親到遵義巷診所看病,沒想到的是,就在她們坐上車準備離開時,突然傳來「砰」的一聲響,只見路人紛紛抬頭往上看。原來,這次掉下來的是一根一米多長的晾衣杆。
奔馳越野車車頂一側邊緣被晾衣杆砸凹
彭女士的奔馳車就停在一棟居民樓樓下
萬幸的是,沒有砸中人。可是,當彭女子檢查車身時,卻氣不打一處來。
「太嚇人了,車頂右側被砸出了一個小坑。」彭女士感到後怕。她說,車頂那麼硬都被砸得凹陷下去,如果是砸到人的話,不知道後果會怎樣。
彭女士說,「沒過多久,就從樓上下來一個小孩,就在他準備把晾衣杆拿走時,我把他叫住。然後我就輕言細語的請他把媽媽喊下樓來。可孩子媽媽一直沒有現身。於是,我就果斷報了警。」
民警根據彭女士提供的線索,找到了這家住戶。但無論怎樣敲門,屋裡就是無人應答。對此,民警表示,他們會儘快聯繫上這家人,如核查清楚晾衣杆的出處,將進行嚴肅處理。
慘!高空拋物損失慘重
7月23日,記者再次走訪花果園事發地時,M區5棟1單元1樓經營小吃店的王先生說,平時經常會有煙頭、餐巾紙、塑料盒之類的東西往下掉,平均兩三天掉一次,都把大家整怕了。而最近一次在3天前,有人直接從高層潑水下來,他和朋友差點成了「落湯雞」。
和王先生一樣,在一旁做生意的劉女士也遇到過驚魂的一幕。前幾天,她兒子正在店裡玩手機,突然一個化妝水玻璃瓶掉了下來,還好有雨棚擋了一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火鍋店老闆汪先生向記者指認「危險」區域
隨後,記者看到,雨棚上面,確實有一個沒來得及補上的破口子。在記者走訪過程中,附近的居民紛紛訴苦,從高空拋下的東西除了常見的礦泉水瓶、煙頭外,有時甚至還有用過的保險套、衛生巾這樣的東西,讓人十分倒胃口。
本網記者調查發現,花果園社區由於頻發高空拋物事件,多次被媒體曝光,甚至出現人員傷亡的情況。
7月6日,一個塑料墨水瓶從天而降,樓下的四人被墨汁濺了一身,嚇得不輕。隨後的7月7日,一老人坐在花果園K區3棟和4棟之間的步梯上休息,不料從樓上掉下來一隻貓,老人不幸被砸中當場昏迷,掉下的貓則死在一旁。
記者檢索相關報道發現,2015年,曾發生一起嚴重的高空拋物事件——在花果園B北區3棟,一個裝著8個酒瓶的箱子從樓上飛下來,將一名鋪磚工人的砸傷,這名工人雖一度有生命危險,卻在經過醫護人員救治後保住了性命。
管!高空拋物為何屢禁屢不止?
花果園一帶社區的高空拋物現象,是否如居民投訴那樣嚴重?對此,南明區分局花果園派出所教導員陳喻宏警官告訴本網記者:自2016年以來,花果園派出所接到高空拋物傷人的警情不超3起。
「因為有大數據的支持,實際上相比於老舊小區,我們在管理和監控轄區居民方面是有優勢的,此外,在實現所有住宅樓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的同時,我們對轄區內的人員流動情況已經實現了實時追蹤。」
多彩貴州網記者了解到,花果園S區物業新安裝37個朝天攝像頭,用以監督整治高空拋物的現象。S區的物業經理何先生告訴記者,平時會有專人檢查監控,並對攝像頭進行檢修。攝像頭安裝後的一周中,並無高空拋物事件發生,預計未來將會增加684個攝像頭,實現S區全區覆蓋朝天攝像頭。
裝在S區大樓外牆的攝像頭
花果園M區5棟負責人宏立城物業管理公司舒女士告訴記者:「花果園M小區的樓層間很密集,基本上都是樓挨著樓,每棟樓有45層高,每棟樓的一層又都是商鋪,人員密集給我們的管理帶來了不小難度。」
據舒女士介紹,為了防範高空墜物,不少住戶都在陽台一側加裝了防護欄,樓下的商鋪為防止路過行人被砸傷也都裝上了雨棚。「這幾年以來,我們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幾乎不間斷地在樓道、樓梯間、電梯內張貼關於高空拋物的安全告示,並聯合社區和派出所針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多次宣傳。儘管沒有像大部分業主期待的那樣徹底讓『高空拋物』現象消失,卻在轄區內營造了對這一不文明行文為嗤之以鼻的輿論氛圍,而一些素質較低的人也確實在這種壓力下有所收斂和忌憚。」
M區5號樓電梯廳和電梯內都貼上了安全告示
物業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定期向業主派發的安全提示
23日上午,記者又來到了南明區公安分局花果園派出所。在談到高空拋物這一現象為何屢禁不止時,陳喻宏警官表示,「總體來說還是與人的整體素質有關。隨著時代的發展,老百姓們表達情感的方式越發多樣化,他們也享有這樣的權利,但一部分人的道德品質並沒有真正跟上國家的發展。我個人認為這部分人確實需要『補補課』才行,當然,作為花果園的衛士,我們也會繼續聯合社區和物業方加大這方面的宣傳教育。我們始終堅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花果園區域的住戶和商戶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