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被欺負,比起說「打回去」,這句話更合適

2019-11-19     福娃談育兒

當孩子受欺負時,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做?父母該鼓勵孩子打回去嗎?鼓勵孩子打回去會不會讓孩子變的暴力?不打回去會不會導致懦弱?

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有些家長覺得不應該教孩子使用暴力去解決問題,小孩之間的事就得讓他們自己解決。

也有部分家長認為如果事情嚴重的話,他們會鼓勵孩子還手,然後再讓老師介入。因為他們認為學會跟小朋友友好的相處的前提下也需學會保護好自己。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如果「打回去」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

1. 被打的孩子遭到更嚴重的毆打

往往愛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別容易被激怒的,被打的孩子如果還手,肯定會進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這樣難免遭到更嚴重的毆打現象。

2. 這種方式會誤導孩子養成壞習慣

如果家長鼓勵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孩子久而久之覺得還手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很難分辨在什麼情況下該還手,什麼情況下不該還手。如果他們有兄弟姐妹之類,也極有可能會做出相同的事情。

3. 孩子都嚴重受到身體傷害

孩子被欺負後打回去很可能會變成一場打架鬥毆事件,誰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彼此雙方不會造成意外傷害呢?

但是家長如果讓孩子默默忍受更加錯誤

「逆來順受」是我們傳統思想中的「毒藥」,如果孩子從小受欺負卻不敢反抗,或者覺得自己要學會忍受,他會愈發變得自卑,也會越來越不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在他成長過程中不自然會受到很多欺辱。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怎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有效並且具有普適性?

首先,告訴孩子,如果被別人欺負了,就要以勇敢而且堅定的態度說出:你不要再欺負我了!不然我要打你了!而且打人是不對的!

為什麼這句話比「打回去」效果更好呢?

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會產生讓人意想不到的後果,這句話會讓打人的孩子知道,如果他還是選擇繼續欺負別人,會發生什麼更嚴重的後果。

當孩子考慮到後果的時候,他會很快的冷靜下來。即使他不平靜,在聽到對方如果突然發出怒吼的聲音,絕大多數孩子都會有些害怕。而害怕,會讓孩子退縮,不會再進行下一步。

比起「打回去」,這種方法更容易抵制打人的孩子繼續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當孩子大聲喊出這句話的時候,也容易引起其他孩子和老師的注意。如果老師要問起來的話,這樣別的孩子也可以作證是誰先動的手,老師就可以在事發之後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讓孩子把這句話背下來,然後練習,要說的特別有自信,特別有勇氣。這樣在遇到欺負時,就會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鬥毆。這種應對方式對年齡較小的孩子效果更佳。

其次,如果對方不停止,雙手搭在你的肩上,那就按住對方的手,將他的手從自己身上掰開,然後迅速離開,以免發生進一步的傷害。

如果對方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制,應該立即尋找身邊的成年人,及時向他們求助,可以是老師,家長等。要讓孩子明白,當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時,老師和家長,都是可以保護他們的。告訴孩子,不管去哪裡,自己一定要帶一些好朋友。真正容易被欺負的人,往往都是孤立的。

那些文章鼓勵孩子一定打回去或者一定不要打回去的言論,會給家長造成誤導,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如果有人下次再問,「我的孩子被人打了,要不要鼓勵他打回去?」那麼最理性的回答便是:「你不要再欺負我了!否則我就要打你了!而且打人是不對的!」

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要培養他們一些關於社交方面的技能,讓孩子持有自信心才能夠避免被別人欺負。

在孩子6-11歲時是社交技能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要讓孩子學會調節,溝通以及提高自控力,增加對自己行為後果的判斷力。

家長在平時也應該多去理解,安慰和包容孩子,讓孩子不壓抑自己,敢於表達出自己的恐懼和害怕,而不是壓在心裡。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更多的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想,到底該怎樣做。

畢竟,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陽光,才是我們最大的希冀,不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taQhm4BMH2_cNUgV3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