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平
3月10日,依然是緊張忙碌的一天,1.5萬個N95口罩被生產出來。在峽江縣卓瑞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一個臨時生產車間內,20多名員工在流水線上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自轉產以來,口罩成了這家本該生產微創診療器械的高新技術企業的主打產品。
「國難當前,我們只想多生產一些口罩。」已經許多天沒睡好覺的伍忠東,是卓瑞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這是一家專業從事內窺鏡耗材類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20多項專利技術。
當疫情發生時,作為最基本的疫情防護用品的口罩,四處告急,十分緊缺。2月20日,公司響應省市號召,果斷決定轉產疫情防護用品——N95口罩,支援疫情防控一線、企業復產復工,緩解人民群眾的急需壓力。
隨後的日子裡,伍忠東帶領大家開始跟時間賽跑:申報轉產手續、改裝生產車間、訂購口罩機、採購原材料、組織培訓員工……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部門積極為企業爭取融資與設備購置補貼扶持政策,開闢綠色通道,加快企業相關資質辦理進程。幫扶單位縣委辦、縣民政局還派出專人對企業進行「一對一」幫扶,協調解決防疫、招工、原料、物流、資金、審批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2月26日,3條N95口罩人工生產流水線到位,技術人員連夜安裝調試口罩機。第二天,所有員工投入試生產。2月28日,正式投產,當天口罩產量就破萬。
就這樣,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卓瑞華公司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僅用了一周時間就迅速轉產N95口罩。為提高產能,該公司實行「人倒班、機不停、連軸轉」的全天候運轉模式。「我們還有一條全自動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伍忠東說,「正式投產後,企業N95口罩日產量將達到6萬個。」
不僅僅是卓瑞華公司,在峽江還有11家企業相繼轉產擴產,投入採購設備資金2000餘萬元,目前累計生產口罩近1000萬個、75%酒精270餘噸、84消毒液250餘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