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一)——倫琴和X射線

2019-10-17     蝌蚪五線譜

混沌初開奠乾坤,力聲光熱跡可尋。諾氏遺囑獎物理,百年科學話深情。

享譽世界的「炸藥大王」諾貝爾生前擁有355項專利發明,在世界各國開設有約100家工廠或公司;他逝世後,按其遺囑,將大部分遺產及稅利作為獎金獎勵對人類做出貢獻的各領域的科學家。「各領域」中,當首推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物理學。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諾貝爾基金會首次向物理、化學等領域的傑出科學家頒發諾貝爾獎。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此誕生。


23K金的諾貝爾獎章(來源:百度)


從1901年到現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共走過了119年歷程。諾貝爾獎物理學獎有著嚴格的評選流程。唯嚴格方顯權威,唯權威方顯傑出,諾貝爾物理學獎200多位獲獎名單中,就有耳熟能詳的居里夫人、倫琴、愛因斯坦等。今年10 月 8日,最新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又增加三位在宇宙演化史和地球位置研究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物理學家,他們是詹姆斯·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

翻開厚厚的獲獎科學家檔案,我們仿佛看到了他們堅忍不拔的品質和精益求精的技術。或許,他們背後的「人理」比所掌握的「物理」更可貴。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現代物理學史上偉大成就的縮影,折射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脈絡。值諾貝爾物理學獎誕生119周年之際,我們有必要以故事形式來紀念這條路上的獲獎科學家。

第一章 倫琴新獎拔頭籌

1901年12月10日下午,首屆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學院隆重舉行。按照流程,各獎項的獲獎者領完獎牌和獎金後要依次發表「獲獎感言」。當主持人準備宣布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威廉·康拉德·倫琴上台演講時,發現他居然不在現場。剛領完獎牌,又跑哪去了?

去後台打聽,才知道那位惜時如金的倫琴已打道回國。而且,當初組委員工作人員通知倫琴領獎時,他說不想浪費時間在漫長的旅途中,建議郵寄到德國的單位。工作人員苦口婆心地解釋道,諾貝爾獎牌是23K金,獎金有15萬克朗(捷克的貨幣),都價值不菲不便郵寄。倫琴勉強答應前去領獎,但並沒關注領獎的流程和細節。


倫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證書 (來源:騰訊網)


聽完,主持人聳聳肩,嘀咕道:「他真是天下第一怪人!」

其實,倫琴並不怪,他只是太忙。雖然他發現的新射線剛讓他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對這種新射線還存在許多疑問,想著早點弄清楚。

倫琴發現這種新的射線極其偶然。

那是1895年11月8日傍晚,49歲的倫琴像往常一樣來到位於德國的維爾茨堡的實驗室(現位於倫琴大街8號的倫琴博物館)。這是一個只有十幾平方米的簡陋小屋,簡陋得與他當時的名聲極不相稱。他因1879年發現「倫琴電流」,用實驗記錄磁效應的存在而揚名於世,1894年起擔任維爾茨堡大學的校長,著作等身,受人尊敬。最為人稱道之處是他對物質和金錢極不看重,連後來領回的諾貝爾獎金也轉手捐給了維爾茨堡大學物理研究室。


倫琴的實驗小樓,現倫琴博物館(來源:騰訊網)


倫琴來實驗室的主要目的,是繼續研究陰極射線。半個世紀以前,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稀薄氣體放電時,會從陰極發出一種絢麗的光輝。而用這種叫「陰極射線」的都不例外。

倫琴在做陰極射線實驗時,為了不受可見光和紫外線的影響,他用一塊厚厚的黑色硬紙板將玻璃電管封得嚴嚴實實的。當他接通電源後,突然發現一米外的硬紙板上發出微弱的綠光,斷電後綠光就消失了。他又把硬紙板的距離依次變大,結果一直移到兩米之外,通電後硬紙板上仍然發光。他確認這是一種從未發生過的物理現象,綠光也絕不是陰極射線,或許其間伴隨著重大的發現。


發現X射線的實驗室 (來源:騰訊網)


接下來一個多月里,倫琴除了主要的教務工作外,就把自己獨自關在物理實驗里,幾乎斷絕與同事、家人的聯繫,全力以赴投入到實驗中。他喜歡用艱苦工作換來「完美無暇的結果」,未經證實的結論也不會公布。

進一步通過實驗,他發現把筆記本、厚書、木頭等放在放電管與硬紙板之間時,板上依舊閃光;而把1.5毫米厚的鉛板放在它們中間時,板上沒有光,明顯是被鉛板擋住了。為了研究方便,他把這種尚未人知的新射線稱為「X射線」。


倫琴使用過的陰極射線管(來源:騰訊網)


「既然X射線可以穿過厚橡皮、上百頁的書,那它可以穿過人體嗎?」12月22日晚,面對不請自來的妻子,倫琴沒有過多解釋,而是請她幫助做一個實驗。妻子知道倫琴的脾氣,便爽快答應了。她用黑布把右手包得嚴嚴實實,然後放在裝有照相底片的暗盒後面,等待倫琴接通電源。約15分鐘後,她被一張列印出來的照片震驚了,因為照片上清晰地呈現出她的手骨像,以及一枚結婚戒指。這張照片成為X射線史上最早、最著名、最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它標誌著人類可以藉助X射線透視骨骼!

有了實驗結果,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一周後,倫琴向本國物理學會提交了一篇名叫《關於一種新的射線》的論文,文中將數星期的研究結果按16個專題進行詳細解說。次年年初,倫琴公布X射線後,引起了巨大轟動,實為科學史上之罕見。他舉行公開報告會,會上他用X射線拍攝了維爾茨堡大學的解剖學家克利克爾的一隻手。片刻後,實驗儀器顯影以後出現了老人的手骨,全場爆發掌聲。克利克爾當場建議把這種射線命名為「倫琴射線」。


左圖為倫琴妻子的手,右圖為解剖學家克利克爾的手(來源:賢集網)


這一年倫琴正好50歲,他在知命之年送給科學界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X射線的應用,開創了醫療影像技術的先河,使醫療診斷水平大大提高,被譽為19世紀末物理學三大發現之一。後來的科學家對以X射線為主的影像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終於於20世紀70年代發明了CT掃描儀。由此,我們現在進醫院時可以選擇照X光或照CT。

成立沒多久的諾貝爾獎基金會,考慮到急需尋找著名科學家來提高此獎的知名度,便把首屆物理獎的桂冠頒發給做出巨大貢獻的倫琴。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誰知倫琴對這個獎勵並不在意,只是看到獎金的份上才有了前文到瑞典只領獎不演講的故事。


倫琴先生照(來源:百度)


受倫琴的影響,另一位西方科學家在發光材料的實驗中發現一種具穿透性的新射線。還因此與居里夫婦平分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敬請期待)

諾貝爾物理、化學獎委員會處理完倫琴的頒獎事宜後,接下來又要遴選1902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人選。如前文所述,前半個世紀物理學家們都在為研究陰極射線而奔忙,那麼在陰極射線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物理學家們,有誰有機會獲此殊榮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集分解。

作者:魏德勇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qrb220BMH2_cNUgIg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