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非一切,亦非一事,足球世界其實複雜也簡單

2020-02-04     小兵足球

勝非一切,亦非一事

足球界的偶像們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遠不止是贏得勝利和捧起獎盃。

「唯一重要的是,勝利並不代表一切。」這句話是美國橄欖球教練亨利-桑德斯說的。他不知道的是,他這句話產生的影響持續了幾十年。從這以後,這句話成了尤文圖斯俱樂部的格言,也是世界各地眾多運動員們的信條。

這些話無意中對所有人——無論他們身處什麼行業——都有著巨大的魅力。人們為自己的慾望所驅使,不斷向成功邁進。這就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我們知道,如果想要走得更遠,想要更美好的生活,就需要擁有這樣的精神。

哈佛大學成年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瓦丁格曾在自己的TED演說中說:「我們對一群『00後』做了項調查,問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主要的人生目標是變得富裕;而這些人中,又有五成人說自己的人生核心目標是要成名。」

要滿足對於「感覺自己很重要」的強烈慾望、賺多多的錢,以及在大街上可以被眾人認出,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然而,懸崖另一邊站著那些成功到達山頂的人。利茲聯主教練馬塞洛-貝爾薩曾經說過一句知名度甚高、被廣泛引用的話:「勝利帶來的快樂往往只能持續5分鐘,之後剩下來的,只有難以言表的空虛和寂寞。」

許多人可能會辯稱,貝爾薩僅僅是一個64歲、從未贏得過重要錦標,也未能名列精英團體中的一位普通教練,而這,就是他從未感受到最極致快樂的原因。但令人驚訝的是,貝爾薩的這句話被瓜迪奧拉寫在了自己辦公室的牆上。

這就上升到另外一個問題了:為什麼一個贏得過兩次歐冠冠軍的教頭,一個在哪執教都能將可能贏得的一切獎盃收入囊中的教練,一個如此沉迷於勝利以至於連對伊蒂哈德球場草坪該如何修剪都有明確規定的教練,會把贏得勝利看得如此寡淡?

不僅僅是足球界,數不勝數的在其他領域站上金字塔頂端的人們,在成功的一剎那之後,只享受過短暫的快樂。這驅使著有關的心理學研究往更深層次發展。

許多年前,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系、明尼蘇達大學以及史丹福大學的市場營銷學系一同參加了《積極心理學雜誌》的研究,內容涉及幸福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對快樂的嚮往和對有意義人生的追逐,是人們衡量並推動自己不斷前行的重要目標。快樂的人生,基於滿足自己的需求。相反,有意義的一生在於,為他人做出積極的貢獻。

哈佛大學和《積極心理學雜誌》的研究都確認,追求成就、取得成功所帶來的快感,是不長久的。

儘管有意義的生活中往往充滿了坎坷,但它超越了那成功一瞬間的喜悅,比起成功帶來的快樂會更加持久。

內在目標,應該是更有意義的目標。它們更傾向於人際關係、個人成長、身體健康、自我接受以及個人貢獻等方面。

這就是為什麼前法國國門、世界盃冠軍獲得者法比安-巴特茲現在擁有屬於自己的足球學校的原因。這所學校的宗旨是以足球作為媒介,為下一代法國門將們開展有關生命的教育。用巴特茲自己的話說就是:

「我們正在努力擺脫『培養冠軍』的想法——我們對在年輕人心中建立良好的品格更感興趣。」

為年輕的孩子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是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的一代的關鍵。而且,憑藉這些價值觀,我們可以見證下一代的真正改變。他們會成長為不相信生活只圍繞自己的人,而是能夠照顧、關心、愛護他人,並為社區做出貢獻。巴特茲的這一創舉,感動了包括法國傳奇球星埃里克-坎通納在內的很多人。

儘管坎通納發現足球是一位如此出色的老師,也是靈感的來源,但他仍突然在30歲時選擇了退役,甚至連一聲「再見」都沒跟自己的隊友們說。正如索爾斯克亞所說,那晚他們還在慶祝球隊贏得英超冠軍,第二天就在電台上聽到了這則令人傷感的消息:曼聯最偉大的球員決定掛靴。

坎通納的決定完全是衝動行事,僅僅就是在一剎那,他突然意識到了,他對自己背井離鄉的祖父母,以及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有多麼深厚的感激之情。掛靴只不過是他開始回饋祖父母以前所在社區的一個標誌而已。

「當我30歲那年離開足球時,你知道我做了什麼嗎?那對我來說很特別。我去了1939年我祖父母逃離的城市——巴塞隆納。」

前面提到的所有三項研究都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有意義的生活是被健康的關係所充滿,且這樣的生活是有明確目的的。你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不為他人服務的藉口,因為你知道,人是社會性動物。

好吧,因為社交聯繫對於生存而言至關重要,所以幸福地活著和活得有意義都至關重要;但這二者的方向和側重點卻有所不同。有了幸福,幸福感就更加圍繞著他人,並且從他人那裡獲得的利益。相反,有意義的人生卻致力於,讓別人從我身上獲取好處。

看看利物浦主帥尤爾根-克洛普,你就會發現他在交際中所處的角色與「給予者」高度相似,而不是「索取者」。維納爾杜姆曾將他形容為「父親般的人物」,是因為他的交流方式讓所有球員們都能感到放鬆。他總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取得進步,而且當他手下任何一個球員遇到個人問題時,他都會認真傾聽。

維納爾杜姆說:「自從我來到利物浦以後,他(克洛普)幫了我很多。不單單是在足球層面,他甚至可以教你做人的道理,包括你看待事物的方式。」

「這就是我每天都享受與他共事的原因。」

在最近一次採訪中,克洛普回首了自己在多特蒙德的時光。這位德國教練所能回想起的,就是與球員們在更衣室里的故事:「我會忘掉比賽的結果,也會把它們都記混了。但是那些男孩們,還有我生命中的那段時光,那些小故事……我永遠不會忘記。」

這位52歲教練的生活中,應該有一個比掙更多錢和贏得更多獎盃還大的目標(也許上帝知道他總是說自己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因為他很年輕時就已為人父,所以他為自己的家庭投入了無數精力。

「我必須在還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非常認真的人。所有的朋友都叫我晚上去酒吧浪,並且我身上的每根骨頭都像是在說:『是的!是!我想去!』但是,我當然不能走,因為我不再只為自己而活。你已經很累了,想要一覺睡到中午,但小伙子們壓根就不在乎這些。」

所有這些都不能說明足球或與此相關的任何工作都不重要,而且事實上,所有這些足球人都付出了無比艱苦的努力,才能登上冠軍領獎台。這足以證明勝利所帶來的喜悅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克洛普的態度將這個爭論一錘定音:

「有時候人們問我為什麼我總是微笑。即使我們輸了一場比賽,有時我仍然是微笑。這是因為當我兒子出生時,我意識到足球並不代表生死。我們並沒有在拯救生命。足球不應該是散播痛苦和仇恨的東西,而是應該帶來靈感和歡樂,尤其是對於兒童而言。」

現在,克洛普正統治著世界足壇。他和他的荷蘭中場所說的這些話都表明,這些巨大的勝利只是他們征途中的組成部分而已。這讓人們開始發問:到底需要多少心理學研究,才能將足球帶向更好的層面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qQpEXAB3uTiws8K8b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