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不解防,這個社區有群愛「較真」的幼師志願者

2020-04-27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浩 通訊員徐鳳嬌

「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終於清零了!你們是不是可以輕鬆點了?」李大爺笑著問。

「『清零』不等於『零風險』,您進出小區還是要嚴格測量體溫、掃碼哦。」羅怡回答道。

26日,是羅怡下沉社區的第19天。4月8日,武漢解封的第一天,第一批駐守社區的下沉幹部陸續返崗復工,接蔡甸區教育局工作安排,包括羅怡在內的區直屬幼兒園主動請纓的12位教師,組成巾幗志願者服務隊,分別下沉到知音社區9個不同年代、不同物管小區,開始接力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解封」不等於「解防」,「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如果說這支隊伍與其他志願者服務隊有什麼不同,那麼,除了性別皆為女性外,她們身上透出來的那股「較真」勁兒,確實大有不同。

一周不到贏得小區居民認可

「他們只聽你的,我們管不了了!」13日上午,王愛萍提前來到值守的小區門口,門衛師傅氣呼呼地甩出一句話。

原來,一名外來車主想將車開進小區,停在自己哥哥的停車位上,並且拒絕掃碼,結果被門衛師傅攔住發生起爭執。看見平常王愛萍總能和諧解決這些矛盾,門衛師傅只好如此尋求幫助。

王愛萍為進出車主測量體溫

王愛萍和同事曹前了解事情經過後,趕緊上前勸慰,並積極商量辦法,解決問題。最終,車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車主的哥哥也表示堅決支持小區嚴格管控,以後一定遵守相關規定。

一樁棘手的矛盾衝突,很快就能圓滿解決。王愛萍有何過人之處?其實就是「較真」二字。

王愛萍的防控工作日記

王愛萍下沉小區後,除了主動加入小區業主群、每天不厭其煩強調小區管控的必要性、堅持每日體溫自覺上報外,還不怕辛苦一棟棟樓爬步梯逐戶上門排查,用誠懇的態度、務實的行動,不到一周時間就贏得了小區居民們的信任。晚上回家,王愛萍還堅持將當天的防控工作手寫成一篇篇日記,記錄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所思所感。

幼師經驗「對付」老人有奇效

「爺爺您好,出行請掃一下碼!」

「武漢都解封了,你們還在這裡下沉幹嘛?浪費人力,還管這麼嚴,天天掃碼進出!」

「武漢解封不等於小區解控,外面還有無症狀感染者,您出去哪知道誰是誰不是呢,而且老年人感染的幾率最大,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這都是必須的哦!爺爺,還請您配合啊!」

「哎,那看來還是有風險,我還是不出門算了,買菜就讓上班的兒子媳婦買好了。」

90後教師羅怡一次成功勸返對話,大爺轉頭回了單元樓……

羅怡堅守小區大門

遇上部分思想較為頑固、言語較為激烈的老人,光較真可不行,還得講究藝術。這個時候,幼師們富有耐心、擅長溝通的職業經驗,就發揮了奇效。

「常言道『老小老小』,與老人們溝通跟與小孩子溝通,有不少相通之處。」羅怡告訴記者,「老年人本來就是最易感染的一個群體,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得到他們的理解。」

「囉嗦」百遍終於換來理解

「謝謝您!出門注意,早去早回!」這句話,劉瓊每天都要對每一位進出掃碼的業主「囉嗦」上百遍。

遇到下雨天,保安師傅請劉瓊回門衛室,她都拒絕說:「我躲雨去了,就有居民圖省心進出自由、不掃碼,站在雨里值守是對居民負責,更是自己的本分!」久而久之,小區的居民們不論何種天氣,進出小區都能主動掃碼。

葉蕊和劉琴下沉的小區情況更複雜,裡面除了有參差不齊的民房私宅,還有超市倉庫、家居倉庫、書店倉庫,而且沒有物業、沒有保安,甚至沒有片瓦遮頭。為了方便社區出入人員快速掃碼登記,她們搬來一張簡陋的小桌,每天堅守在小區門口,遇上風雨天,即使穿著雨衣、撐著雨傘、凍得瑟瑟發抖,手中的二維碼卻始終迎接著每一位進出的居民。

「在解封不解防的緊要關頭,小區乃至整個城市的復甦,需要每一個人的責任與擔當」劉瓊說,「我們責無旁貸,儘自己的力量為小區的防控做好最後的堅守。」

風雨兼程的堅守,也換來了小區居民的理解和配合,在得知志願者們都是幼兒園老師後,進出掃碼嫌麻煩的大爺也會主動掏出手機,連連說:「你們真是不容易啊,太負責任了!」

近日,知音社區工作人員還專門為這群愛「較真」的幼師志願者定製了錦旗,充分肯定了她們衝鋒在前、勇於擔當的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pq-u3EBfGB4SiUwm4Y1.html